邂逅 · 3240 期 · 10818 篇
李国平
2024年度中国宝武“金牛奖”
太钢集团太钢不锈技术中心
双相不锈钢高级首席研发师(团队长)
在太钢集团李国平不仅是高性能不锈钢领域的杰出带头人,更是太钢不锈从“小”到“大”、由“大”迈向“强”的重要见证者和关键推动者。作为双相不锈钢、耐热不锈钢以及高氮不锈钢等系列高性能产品的研发负责人,李国平以卓越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职工”、中国青年科技奖以及宝武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基层历练 铸就非凡成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正是李国平成长历程的真实写照。1995年,作为土生土长的山西人,李国平从包头钢铁学院毕业后,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加入了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并被分配到条件艰苦的四轧厂。在那里,日复一日的倒班工作让李国平对“苦”字有了刻骨铭心的体会。他深信,只有能吃苦、肯吃苦,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成就。
在四轧厂的日子里,李国平从未虚度光阴。他始终如一地钻研钢铁材料的各类知识,从基础工艺到尖端技术,从生产实践到理论研究,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正是这段在基层的磨砺,为他日后成为高性能不锈钢领域的领军人物奠定了坚实基础。
1998年,李国平调入太钢钢铁研究所(太钢技术中心的前身),正式开启了他的产品研发生涯。他常言:“感情是悉心培养出来的。没有感情,便不会有真正的付出。”在双相不锈钢的研发上,李国平倾注了二十余载的心血,“它就像我的孩子,我对它的感情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深厚。这些‘冷冰冰’的钢板,在我的心中,它们都是有温度、有生命的个体。”李国平说。
艰苦专研 勇攀技术“高峰”
双相不锈钢是李国平团队攻克的首座“高峰”。这种材料集高强度与高耐腐蚀性于一身,广泛应用于化学品船、天然气管线、海水淡化等高端领域。然而,长期以来,其生产技术一直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市场需求只能依赖进口。李国平带领团队从零起步,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钻研,最终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相不锈钢,并迅速实现了产业化。
在研发过程中,李国平遭遇了诸多技术挑战。一次双相不锈钢热连轧卷板出现了边缘开裂的质量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李国平几乎每天在轧制现场进行跟踪分析,他的笔记本、照相机和卷尺成了不可或缺的“三件法宝”。在现场,他无暇顾及高温炙烤下脸颊滑落的汗水,全神贯注地观察并记录炉温变化、轧制负荷、板型状况以及冷却速度。经过反复的工艺调整,边缘开裂的问题终于被彻底攻克。
目前,李国平团队研发的双相不锈钢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首位,并成功应用于全球最大的双相不锈钢化学品运输船和天然气管线项目,同时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从长江三峡工程到港珠澳大桥,从世界最大吨位的化学品运输船到国内最大的海水淡化工程,太钢双相不锈钢均展现出卓越性能,赢得了广泛赞誉。
卓越奉献 为国家战略保驾护航
高性能稀土耐热不锈钢板材在核电、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技术壁垒高,国内市场长期依赖进口。李国平带领团队成功突破了稀土元素在钢材中均匀分布的技术瓶颈,实现了高性能稀土耐热不锈钢板材的自主生产,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在核电领域,李国平研发的高性能不锈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的关键部件,为我国核电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材料支撑。在航空航天领域,他的研究成果同样为国产大飞机和航天器的研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材料保障。李国平常言:“国家的需求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我们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国家战略保驾护航。”
深耕科研 创新路上步履不停
李国平在创新之路上始终步履不停。截至目前,他已获得29项授权发明专利,编制3项不锈钢国家标准,并荣获15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奖项。他成功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的创新领军人才,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时被山西省委聘为联系服务专家。
李国平的杰出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面对这些荣誉,李国平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这些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团队,属于中国钢铁工业中每一位不懈奋斗的同仁。”
李国平的事迹不仅体现在他卓越的科研成果上,更体现在他对国家和行业的无私奉献中。为了解决一个关键难题,他长时间坚守在实验室和现场,同事们劝他休息,他却坚定地回应:“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分秒必争。”正是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使他在短短几年内带领团队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在科研领域耕耘三十载,李国平始终怀揣着钢铁报国的初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并以无私奉献诠释了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在他的引领下,中国高性能不锈钢产业正以蓬勃的姿态迈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正如李国平所言:“双相不锈钢就像一棵树,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培育,我期望它根基愈发稳固,枝叶繁茂,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李国平将带领团队秉持“四化”“四有”原则,以“懂技术、会营销、善算账”的科研九字方针为指导,着力推进价值化产品的二次开发和三次开发,积极构建低成本差异化产品的竞争优势,为企业贡献科技智慧与力量。国内领先!宝武智维、宝武重工“工业大脑”项目引领设备智能运维新方向
达国内先进水平!宝武智维、宝武重工自主研发鱼雷罐加盖成套设备取得突破
编辑:傅宇
图片:姚旭东
出品:宝武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