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今年4月下旬的一场“恐怖袭击事件”,印巴局势骤然紧张。印度空军于当地时间5月7日凌晨发动“朱砂行动”(Operation Sindoor),对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主义设施”进行了袭击。巴基斯坦方面则称,“出于自卫”击落了6架印度军机(含1架无人机)。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巴方击落“阵风”战机的消息,已得到法国官员的证实。一名法国高级情报官员透露,一架由印度空军操作的“阵风”战斗机被巴基斯坦击落,这是“阵风”战机首次遭遇战斗损失。这名官员还说,法方正在调查是否有不止一架“阵风”战机在夜间被巴基斯坦击落。
此外,一位巴基斯坦高级安全消息人士向CNN透露,印巴双方共出动125架战机,激战时间超过一小时。双方均未离开自己的领空,导弹交火距离有时超过160公里。
印度新德里电视台(NDTV)此前援引消息人士称,印军在当地时间5月7日凌晨的空袭中确实出动了“阵风”战斗机,使用“斯卡普”巡航导弹袭击巴境内目标。
而社交媒体上正在流传一组飞机残骸的照片,其中一张图片展示了标有“Rafale”及“BS 001”字样的飞机垂尾碎片。印度首架单座型“阵风 EH”战斗机序列号即为BS 001。此前印度空军共有36架“阵风”战斗机。目前,“阵风”战斗机的制造商达索航空公司还没有回应CNN的置评请求,法国军方也没有对此事发表官方评论。
网传飞机残骸照片(右),以及此前印度空军序列号为“BS 001”的阵风战机照片。 社交媒体
观察者网军事观察员分析称,根据目前网传在印度旁遮普邦卡兰村拍摄的坠机残骸视频,可确认残骸中有法国制造的“米卡”空空导弹及其发射架,该武器可用于“阵风”和幻影2000战机。
导弹和发射架对比图
与此同时,在印度旁遮普邦霍希亚尔普尔村发现的一个导弹残骸,同一天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当天,社交媒体上开始流传一张图片,内容是一枚疑似霹雳-15导弹残骸的图像。
“战区”网站援引这一张图片报道指出,图像中可清晰辨识弹体雷达罩后段部件,并带有序列号及标有“导引头检测口”的小型舱门。而另一张流传的图片上,则展示了该型导弹采用的有源相控阵(AESA)雷达导引头,具有主动和被动双制导模式,据称比之前的中国空对空导弹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报道认为,虽然目前尚无法百分之百确认武器型号,但霹雳-15导弹的可能性最大,该导弹是否成功击落目标仍待证实。“无论如何,巴方使用该型导弹具有重大意义——这似乎是霹雳-15导弹首次确认在实战中被使用。”报道写道。
网传掉落在印度境内的霹雳-15E导弹残骸 “战区”网站援引社交媒体
《南华早报》介绍称,歼-10战斗机是由成都飞机工业集团设计和制造的单发多用途战斗机,从2003年开始在中国空军服役。歼-10C是该系列的升级版本,配备了更好的发动机和更先进的AESA雷达,可以发射霹雳-15导弹,也被称为“4.5代战斗机”。
巴基斯坦是除中国以外唯一装备歼-10C战斗机的国家,于2020年订购了36架歼-10CE出口型战机及250枚霹雳-15E导弹,首批6架于2022年交付,现役总数达20架。
日,巴基斯坦国防部长赫瓦贾阿素夫出面亲自证实,在29日夜间的空战中,巴基斯坦空军的歼-10CP战斗机,使用其中国制造的某型干扰吊舱,成功干扰了阵风战斗机的雷达和通讯系统,迫使阵风战斗机丧失了态势感知,紧急在斯利那加机场降落避战。
▲歼-10可挂载的K/RKL-700A型电子战吊舱
这是巴基斯坦军方高层人物首次证实猛龙阵风战斗机对抗的细节,也让此次印巴之间的高端战平添了几分可信度。
印度媒体的驳斥
巴基斯坦国防部长都亲自出面证实了,那看来此事可信度很高?不用说,印度那边勃然大怒,立刻跳出来予以驳斥。
日,印度国防研究网(IDRW)发表了一篇长篇辟谣文章,专门辟谣所谓的“‘阵风战斗机在电子对抗中被歼-10CP压制的巴基斯坦军方表态,大伊万大概看了一下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这样几个观点:
其一是阵风战斗机的无敌之REB-2-A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过于先进,使用干扰吊舱根本无法进行干扰。文章里还引述了一个用户的话来说,歼-10CP战斗机想要干扰REB-2-AA雷达,好比“90年代的晶体管收音机干扰SPOTIFY流媒体一样;
其二是阵风战斗机的无敌之SPECTRA综合电子对抗系统的优势巨大,不仅可以将全机的主动、被动干扰对抗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更是融合了主动对消技术,靠主动生成的电磁信号来掩盖阵风战斗机的雷达特征;
其三不用说了,阵风战斗机在高威胁环境下曾经展现出了良好的性能,而歼-10CP战斗机则没有实战经验,只是中国制造的廉价货”。
所以,这一胜二胜三胜之后,结论是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依然是南亚天空的霸主,巴基斯坦空军那就是在虚张声势而已。
法国雷达真厉害吗?
事实真心如此?嗯,才怪,首先咱们就说说这个所谓的无敌之REB-2-AA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好了。
IDRW的文章里自己说的明明白白,REB-2-AA雷达共有838T/R组件,对典型战斗机类目标最大的截获距离200千米左右,具备频率捷变性能和低可截获(LPI)特征。
咱觉得吧,就REB-2-AA雷达这性能……这有啥好吹的?尤其是那个低可截获设计和频率捷变,这种对波束进行精密控制,使用窄波束和自适应波束成型降低雷达信号被RWR设备截获概率的设计,这不是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的标准配置吗?这是山猪没见过细糠?
至于REB-2-AA雷达本身,咱就说中国航空工业外卖的有源相控阵火控雷达,2018年的时候咱们在珠海航展上,展出过一款型号叫LKF-601E的风冷有源相控阵雷达。
该型雷达主打的性能特点,是不需要安装复杂的液冷设备,可以在原本安装有平面缝隙阵火控雷达的位置原位替换,适宜于FC-1 Block2批次和歼-10A型战斗机的改装。从性能上来讲,属于绝对的低端雷达,而且还是外贸型号。
但就这么一个外贸型雷达,它的重量只有145千克,对典型战斗机大小的目标探测距离大于170千米,对海面目标搜索距离大于220千米,对地面目标探测距离大于300千米,可以跟154。也就是说这款低端雷达,它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已经和REB-2-AA雷达的性能指标不相上下了。
更不用说,LKF-601E雷达,它其实是个竞标失败的雷达。最后外贸的FC-1 Block3战斗机使用的,是大名鼎鼎的KLJ-7A型火控雷达。
该型雷达使用的T/R组件数量高达1200个以上,早在2014年展出的KLJ-7,对于典型战斗机大小目标探测距离就在150千米左右。而KLJ-7A据称通过更换组件,优化算法等手段,对空探测能力一下子提高了65%,对典型的空中目标探测能力瞬间提高到240千米左右。
而且注意,这还只是一个外贸型号,可能还不如歼-10CP战斗机使用的雷达,是给枭龙用的,就这已经把阵风的雷达给秒得渣都不剩了。
归根结底,还是欧洲在半导体微电子技术领域,积淀相比中美差距是逐渐拉大的。别的不说,你看欧洲现在有啥知名的通讯品牌?有啥知名的手机?再说现在欧洲战斗机的相控阵雷达配备,那都不是一般的缓慢。
就比如阵风战斗机,一直到F3R版本才开始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这都已经是2018年到2022年的事情了,之前的阵风全靠那个无源相控阵雷达顶着。这相控阵雷达的装机速度,甚至比中国空军还晚了几年,比歼-20装备部队的时间还要晚。
再加上阵风战斗机的机头部分设计可以说是先天不足,雷达罩部分直径太小,直接导致配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有效阵面孔径不足。在一票战斗机的T/R组件都在1000个打底的情况下,你弄了个838T/R组件的REB-2AA雷达,你莫不是在逗我?
而且这部雷达的总体架构很落后,甚至在中美两国开始全面铺开GaN组件的情况下,这部雷达还是GaAs组件。这些全都是它的问题,体现出的是法国在相控阵雷达领域落后的窘境。
所以说,印度的阵风战斗机,你吹点别的都好,千万别吹你自己的相控阵雷达。你那个REB-2-AA雷达,在巴军一票中系AESA雷达根本不够看的,甚至在战时复杂电磁环境之下,用于制导流星-MBDA远程空对空导弹都要打个问号。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公开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
0、重磅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PACK设计课程从入门到精通40讲+免费分享篇》视频-2024年课程安排
持续更新:典型电池包案例分析(奥迪etron、捷豹I-pace、大众MEB、MODEL3、通用BOLT等):
为什么选择这套课程:
大家好,我是LEVIN老师,近10年专注新能源动力电池包PACK系统设计、电池包热管理设计及CFD仿真。
该课程是全网唯一系统层级的PACK设计教程,从零部件开发到结构设计校核一系列课程,重点关注零部件设计、热管理零部件开发、电气零部件选型等,让你从一个小白从零开始入门学习新能源电池包设计。
2024回馈新老新能源人,(新能源电池包技术)公众号特惠,为方便大家提升,限量50份半价出售全套《新能源电池包PACK设计入门到进阶30讲+免费能分享篇》、《Fluent新能源电池包PACK热管理仿真入门到进阶28讲+番外篇》视频课程,并送持续答疑!了解更多课程,加微信号详询:LEVIN_simu
1、独家 | Ansys Fluent新能源动力电池PACK热仿真从入门到精通28讲-2023年课程安排(电池包热仿真)
说明:第5部分为免费分享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收集和整理,不作为商业用途。
解决动力电池包MAP等效4C充电、热失控热抑制、恒功率AC/PTC滞环控制电路SOC模型设置教程;是目前市场上唯壹一套从PACK模型的简化到热模型建立和后处理评价标准的系统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了解更多《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starccm+电池包热仿真课程》、《储能系统热管理设计与仿真课程》,
关注公众号:新能源电池包技术
或加右方微信号:LEVIN_simu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