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家河南龙头物企而言,换帅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生存竞速的起点。
中房报记者 梁笑梅丨北京报道
截至2025年5月8日收盘,建业新生活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业新生活”,09983.HK)股价报1.2港元/股,单日下跌2.44%。相较2020年5月上市首日8.37港元/股的收盘价,累计跌幅达85.7%,市值从超百亿港元大幅缩水至不足20亿港元(按总股本约16.7亿股估算),凸显市场对其基本面与行业前景的深度调整预期。
4月30日,建业新生活一纸公告将王俊重新推上CEO之位。这位曾在2019年至2022年带领公司实现规模与利润双增长的前掌舵者,时隔三年再度归来。而前任CEO代纪玲上任仅半年便匆匆离场,成为这家河南物企三年内第三位“短命”CEO。频繁换帅的背后,是建业新生活在母公司债务危机、行业竞争白热化及自身转型阵痛中的挣扎与突围。
5月8日,建业新生活方面人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相关信息以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为准。”
资料显示,建业新生活是建业集团旗下的综合性生活服务提供商,于2020年5月在港交所上市。公司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河南郑州,主要业务涵盖物业管理、社区增值服务、商业资产运营及智慧社区解决方案等领域。
2024年,建业新生活虽以2.38亿元净利润实现扭亏,但其核心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增值服务收入缩水,母公司建业地产的流动性危机更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行业分析师指出,王俊的回归既是战略回调,亦是背水一战——既要修复市场对管理层的信心,更需在增值服务创新、第三方外拓及母企风险隔离间找到平衡点。
这场“老将重启”的戏码,能否成为建业新生活绝地反击的转折点还有待市场验证。
━━━━
“救火队长”的轮回与使命
“王俊是建业体系内少有的‘金融+实业’双栖高管,他的回归本质是战略纠偏。”一位参与建业集团战略会议的投行人士透露。
翻开王俊的履历,其职业路径与建业新生活的命运深度交织:2018年,时年38岁的王俊空降建业,此前他在普华永道、碧桂园及摩根士丹利投行部积累的资本运作经验,被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视为推动物业板块分拆上市的关键筹码。
事实证明,这一选择颇具前瞻性。2019年至2021年,王俊执掌下的建业新生活实现爆发式增长:在管面积从5700万平方米跃升至1.36亿平方米,社区增值服务收入三年复合增长率达62%,2020年成功登陆港股募资23.4亿港元。然而,随着2022年建业地产陷入流动性危机,王俊被调离一线,接任者史书山、代纪玲虽通过收缩非业主增值服务实现账面扭亏,却未能扭转核心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的颓势。
2024年年报显示,建业新生活社区增值服务收入同比减少1.64亿元至5.45亿元,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腰斩至1.09亿元。代纪玲主导的“建业+”平台升级与社区电商直播,虽创下单场5.8万人次观看的流量峰值,但生鲜家电21%的转化率难掩结构性短板——智慧社区解决方案因地产交付量锐减,收入同比下滑43%。
“王俊的强项在于资本整合与资源嫁接,这正是当前最需要的。”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分析师严跃进指出。数据显示,建业新生活第三方外拓合约面积占比已达65.79%,但2024年增速仅0.7%,远低于万物云等行业头部企业。王俊在2019年曾通过收购河南建业嘉居物业等标的,实现第三方外拓面积三年增长400%,这一“并购+深耕”模式或将被重启。
━━━━
三座大山下的转型困局
“物业做电商就像在沙漠里种水稻。”一位物业行业资深人士如此评价。代纪玲任内,建业新生活尝试通过社区直播、品牌联名打开增值服务局面,但2024年社区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仅1.2亿元,占增值服务收入比重不足25%。更严峻的是,受地产交付量萎缩影响,智慧社区解决方案收入锐减1.64亿元,直接拖累整体增值服务收入下滑。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副秘书长杨熙曾指出,物业增值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高频刚需+本地化运营”。建业新生活“邻里食堂”虽覆盖17%在管社区,但单店日均营收不足2000元,规模化盈利仍需时日。王俊面临的抉择在于:是继续加码重资产社区商业,还是转向轻资产服务输出?
截至2024年底,建业新生活在管面积1.97亿平方米,其中65.79%来自第三方,但河南本土占比仍超80%。“河南物业费均价仅1.8元/平方米/月,比全国均值低30%,这决定了外拓必须走出本省。”一位资深物业分析师指出。然而,万物云2025年初以2.27亿元收购中洲物业,金茂服务加速布局长三角,建业新生活的全国化步伐明显滞后。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建业新生活2024年曾接触多个省外并购标的,但因母公司风险传导导致尽调受阻。“现在行业并购估值已从PE(市盈率)15倍降至8倍,但建业账上11.9亿元现金中,超6亿元需预留应对关联方应收款坏账。”
建业地产的危机仍在发酵。2024年其销售额同比下滑31.1%,资产负债率攀升至93.7%,而建业新生活来自关联方的贸易应收款余额仍高达9.3亿元,计提坏账比例达45%。“若母公司债务重组失败,建业新生活可能面临资产减值二次冲击。”一位标普全球评级分析师警告。
对此,王俊或需采取“双轨策略”:一方面,推动建业新生活与建业地产的财务、业务切割,2024年其来自关联方的合约面积占比已降至34.21%;另一方面,利用河南“白名单”融资机制,争取政策性银行对保障房物业服务的资金支持。
从史书山到代纪玲,再到王俊,建业新生活的CEO更迭如同行业转型的缩影——当传统物业模式遭遇增长天花板,掌舵者必须在战略定力与灵活转身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对于这家河南龙头而言,换帅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生存竞速的起点。
值班编委:樊永锋
责任编辑:李红梅 刘亚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