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海拔3000米的高原,穿过台风频发的海湾,选择桥梁设计这条路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磨,工作10年间,崔移洋有长达5年的时间驻扎在施工一线,他用勇气担起重任,用勤奋攻克难题,在祖国山河间留下了桥梁青年的足迹。
勇担使命 勇当先锋
2015年7月,刚工作的崔移洋参加的首个项目就是带载横移式缆索吊机的设计检算。任务结构复杂、工况多、难度大,初入职场的崔移洋主动向领导请示想独立完成,领导为保护其积极性,鼓励他边学边做,不必有后顾之忧,这让他信心倍增。为高质量完成工作,他查资料、问前辈、细计算,最终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顺利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笼罩全国。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公路工程预制场内,93节墩身、34片箱梁因封控滞存,潜在的工期延误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以每分钟万元计。急难关头,刚结束14天隔离的崔移洋做出了返岗的决定。“当时家里人都劝我再观察几天,但工期不等人,我必须回到项目上。”回忆起当时的心境,崔移洋的语气依然坚定。抵达工地后,崔移洋住进了“隔离间”,这个不足10平米的地方,成了他接下来15天的“作战指挥部”。泡面、图纸、电脑,崔移洋说干就干,提前完成了墩身吊具、箱梁吊具、提索装置等多项结构设计及技术工作,为海上箱梁架设作业顺利推进节约了宝贵时间。
待疫情稍有缓解,他立即转战另一个项目。两个月的时间里,他跨越五千多公里,绕行多个风险高发区,在宁波舟山港主通道等重点项目间来回奔波,直到2020年4月武汉解封才回到公司。
2020年底,汕头市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正值大干期,主桥钢梁及水中引桥槽型梁架设是施工重难点,槽型梁顶推等方案要抓紧确定,大临施工结构急需出图,设计任务繁重。崔移洋还同时兼任高原铁路大渡河特大桥施工设计负责人,两边的工作任务难免有交叉,他就白天突击大渡河特大桥的工作,晚上一门心思扑在牛田洋项目的设计任务上,经过一个月的奋战,保障了两个项目的正常运转和超前推进。
设计创新 服务创效
大渡河特大桥成都岸隧道锚是世界上体量最大、埋深最大的隧道锚,洞身尺寸变化剧烈,锚洞范围内主要为碎裂岩夹杂破碎弱风化闪长岩,围岩等级为Ⅴ级,自稳能力差,极易坍塌,在这里进行锚碇施工堪称世界难题。
隧道锚成为制约全桥建设工期的关键卡点,如何快速安全施工?没有可供参考的先例。崔移洋坚信没有大桥人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他广泛搜集分析国内已建成山区悬索桥的隧道锚施工工艺工法和采用机械设备的情况,向业内专家请教,多次和协力队伍、专业厂家沟通,开展了大量针对性创新研究,最终形成了钻爆法结合智能矿车出渣的施工方法,成功研发了隧道锚智能出渣矿车、可调变坡智能运输平台等多个施工新装备,机械进出效率和出渣效率提升60%,隧道锚施工工期比计划提前了4个月。
还没来得及喘息,钢梁架设的难题接踵而至,崔移洋心里的弦又绷紧了。为保证全桥3.6万吨钢桁梁安全、快速、高精度架设,他和同事们立即开展世界首台千米千吨级智能化缆索吊机设备的研发工作,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大型缆索吊机设计特点、山区深层岩锚受力模式、两岸边坡地形地质条件、智能化前沿技术、桥址区紊乱风场和地震耦合作用后,比选了十几种设计方案,建立了几十个分析模型,最终提出利用悬索桥隧道锚作为缆索吊后锚系统来确保架梁本质安全,并研发了索力动态智能调整技术,确保48根主索均匀受力;研发可远程集中控制的智能化操控平台,确保缆索吊机运行可视可测、可调可控;研发基于影响矩阵算法的梁段自动对位控制技术,实现钢梁节段高精度快速对位连接。目前,由他负责研发的千米级重载智能化缆索吊机已成功应用于大渡河特大桥钢梁架设作业,并被铁道学会评定为首台套设备,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大渡河特大桥建设标准高、技术难度大、施工过程复杂、安全风险点多,为充分发挥设计分公司安全把关、技术创效的作用,四年来,崔移洋带领项目组先后30余次深入一线,累计超过700天长驻工地,为大桥安全、快速、高质量建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技术服务。
奋斗青春 共创共进
崔移洋是个工作狂,出差路上,候车厅就是办公室;周末放假,家里就是办公室;回村拜年,亲戚家就是办公室……只要工作需要,他就尽全力克服所有困难,挤出时间干工作。
在出色完成个人工作的同时,崔移洋最大的愿望就是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带领出一支思想坚定、技术过硬、勇于创新和实践的桥梁人才队伍。为了促进青年员工快速成长,他经常和同事们一起交流工作中的困惑和心得,“刚参加工作,要想追求上进,就一定要选一位优秀的职场偶像对标学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走弯路;日常工作中,一定要主动选择做更有难度的事,做一件事就要搞懂一系列工作,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的带领下,项目组成员飞速进步,短短两年已有多人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和设计骨干,科室内部干事创业的氛围十分浓烈。
工作至今,崔移洋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题,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省部级工法2项、企业级工法3项,中国中铁低碳技术1项,中施企协科技进步奖1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5项。
从东海之滨到川西高原
崔移洋用十年青春诠释了
新时代桥梁青年的担当
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用智慧和汗水
书写中国桥梁建设的新篇章
个人简介
崔移洋,男,汉族,199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工程师,现任中铁大桥局设计分公司设计六室总工程师。先后参与丽香铁路金沙江特大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宁波舟山港主通道公路工程、高原铁路大渡河特大桥、房五高速沙镇溪长江大桥、成渝中线等多个重难点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科技研发工作。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中国中铁科研2项,集团公司科研4项。个人曾获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五一劳动奖章”“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监制|舒智明
审核|祁曙光
编辑|刘佩娅
图文|崔移洋
来源|设计分公司
【相关推荐】
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桥——巢马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合龙
“进度条”刷新!文蒙铁路先行施工点建设全面推进
春日奋进正当时!中铁大桥局项目建设持续提速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