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军,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润滑脂产品研发专家,高级工程师,从事科研工作25年,曾先后开发过润滑油、金属加工液、润滑脂脂等行业产品,对车用润滑脂有较深的研究,曾获得2012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创优争先服务标兵、2012和2021年两次获得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先后起草和制定了HP-R润滑脂、高级轿车脂和MP润滑脂等3个车用脂产品的中国石化企业标准,相关课题通过集团公司标准评审,2012年有关项目获得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其研发的轮毂轴承润滑脂产品主要替代国外石油大公司的高端产品,并出口澳大利亚等国家,后来衍生开发了东风德纳、广东富华等OEM用脂产品,2021年有关项目获得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润滑脂产品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在石油化工联合会的行业创新平台认证,较好地提升了长城品牌润滑脂行业影响力。对汽车行业领域的用脂工况了解较深,是润滑脂正向开发设计上积极推动者。
目前主要致力于钙基、复合钙润滑脂产品等新工艺开发工作和数字化研究院建设工作,特别是在解决复合钙基润滑脂储存硬化这一世界难题上有了实质性突破。
以下是记者近日对康军专家进行的专访:
记者:请问您是怎样投身润滑脂研发领域的,目前主要在哪些领域从事研究工作?
康军:我是润滑脂产品研发专家康军,从事产品研发和科研管理工作25年了,开发的产品涉及较为广泛。199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石化润滑油业务领域工作,2006年以前,从事润滑油和金属加工用油开发,开发过减震器油和防锈油、切削液、防锈液、磨削液等多款产品;期间开发的两个民用配套项目都通过了中国石化的鉴定。2006年以后主要从事国际市场用脂和汽车行业用脂的开发,并负责相关产品的技术服务工作,开发出面向国际市场的水晶脂系列出口润滑脂,以及车用HPXT润滑脂。同时开发国内技术领先的商用车轮毂用脂产品、乘用车轮毂轴承用脂、双质飞轮及座椅调节器用脂等产品。目前致力于钙基、复合钙润滑脂等产品新工艺开发工作和数字化研究院建设工作,在解决复合钙基润滑脂储存硬化这一世界难题上也获得了实质性突破。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长城润滑脂在行业中的地位。
康军:得益于中国工业体系齐全,长城润滑脂拥有世界最全的稠化剂技术,基本涵盖锂、钙、复合锂、复合锂钙、复合钙、复合铝、磺酸钙、聚脲、硅脂、膨润土、烃基脂等几乎所有种类,且上述稠化剂技术均实现工业化和商业化,在全国和全球范围内具备较强影响力。这可以列举几项重要稠化剂技术来进行说明。一是锂基和复合锂基等锂系列润滑脂仍然是各行业使用的主流产品,2022年以前,锂皂润滑脂在所有油脂中占比达到70%以上,2022年随着氢氧化锂价格上涨占比有所回落。目前,长城生产工艺技术较成熟的稠化剂类型,有大量的基础研究数据支撑,对稠化剂配方与润滑脂性能以及应用部位和工况之间的匹配性研究较为清晰。通过多年的研发积累和迭代升级,长城锂基、复合锂基稠化剂技术与国外一线品牌已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二是长城在聚脲稠化剂上经过多年研发和应用等数据积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相继研发了国内首款低噪音、冶金和CVJ用聚脲润滑脂,并在各领域取得良好应用业绩,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地位。聚脲稠化剂仍是未来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向。三是长城复合磺酸钙技术率先实现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个实现该项技术商业化的国内企业,产品在宝武、鞍钢、首钢等一线钢铁企业成熟应用。近年来研发出的第四代复合磺酸钙润滑脂稠化剂技术,体现了长城润滑脂技术核心竞争力。未来我们除了进一步巩固、提升磺酸钙稠化剂产品在冶金行业应用,还将进一步研究探索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四是长城硅脂稠化剂技术研究较为透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甚至领先水平。膨润土、聚四氟乙烯、烃基脂等稠化剂技术较以前均有明显进步和突破,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记者:您所研究的产品在润滑脂市场中的定位是什么?该产品的主要竞争优势在哪里?能给公司带什么样的竞争力?
康军:目前我研究的是新型钙基、复合钙基润滑脂的生产工艺技术。2022年随着新能源汽车对锂资源需求的大幅提升,氢氧化锂价格居高不下,逼迫润滑脂制造商去锂化技术发展。去年我们通过技术创新,研制了新型锂基稠化剂技术,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锂皂产品的占比会进一步降低,降低到何种程度取决于氢氧化锂的价格水平。由于氢氧化钙价格亲民,因此我开始对钙基及复合钙润滑脂生产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它作为一种平台技术是可以在很多产品生产中使用的。如长城品牌无水钙润滑脂方面,我们研究的新技术,一是能解决氢氧化钙溶解和加入问题;二是能解决加入大量水引起的排水等问题;三是能够节水、节约能耗、降低工时;四是提升了产品质量。技术开发成功后可以使生产能耗降低,缩短生产工时,有助于我国顺利实现“双碳”战略。新型生产工艺能够为多个润滑脂产品生产工艺改进奠定基础,为国内外润滑脂生产技术升级做出贡献,复合钙生产配方和工艺技术完成后将作为高端润滑脂的基础技术应用于各适合行业的新产品开发中。
记者:在您的研究领域实现了哪些关键的技术突破?
康军:一是成功开发出新的无水钙生产技术,降低生产能耗。二是新的复合钙的配方和工艺技术的开发,复合钙基润滑脂是发展最早的一种复合皂基润滑脂,以往配方生产的复合钙基润滑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硬化问题,大大限制了其推广与应用。目前我们研究开发的新的复合钙配方和生产工艺已经基本解决了复合钙的储存硬化的问题。
记者:作为润滑脂主责单位,在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技术变革和市场变化中,长城润滑脂的精细脂产品异军突起,它有哪些独特优势?
康军:随着国内润滑脂市场需求下行,润滑脂产品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特别是在通用型产品上价格战的趋势较为明显。
首先,长城润滑脂的精细脂产品精准定位市场蓝海,专注于满足用户的特定使用工况需求,具有针对性强、专用性强、技术含量高、超值等特点,是拳头产品。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实际应用场景和性能要求,我们开发出的精细脂产品能够精准匹配用户需求,提供卓越的润滑性能,是我们在润滑脂领域强大技术实力的体现,将成为市场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在产品开发方面,我们紧跟国际龙头客户的用脂需求,从正向设计入手,不断开发出满足其严格要求的优质产品。这些产品的成功推出,不仅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认可,还推动了行业内其他客户的共同进步。此外,通过密切关注国际同行的技术发展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发替代产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形成了多个行业润滑脂产品的系列化,确保能够为用户提供最适合其需求的解决方案。
在市场营销与服务方面,长城精细脂采用了“市场+技术+服务”的铁三角开发模式,这一模式能够针对用户需求进行快速反应,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不断提升用户的信任度和满意度,进一步巩固了长城精细脂市场地位。
一直以来,长城精细脂取得了较好的市场认可。今年,在轴承行业国内外头部客户舍弗勒、斯凯孚和人本集团等客户均实现重大突破。在风电和机器人行业,长城精细脂也实现了重要应用,如金风科技油液领域实现在其陆上最大风机20MW机组的首次应用、远景能源的变桨轴承运维市场BLC-G产品实现批量应用等,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版图。
综上所述,长城精细脂产品的针对性和专用性使得客户聚焦更加明确,试用通过率较高,合作更容易达成。同时,由于产品技术含量高、性价比高,用户在使用后往往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和粘性,从而降低了客户流失的风险。
记者:中国石化无疑拥有强大的润滑油脂科研技术平台,您是如何看待这一平台的优势所在?它在未来润滑油脂技术发展将发挥怎样的作用?您在这其中又将拥有怎样的舞台?
康军:目前我在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润滑脂研究院工作,润滑脂研究院是中国石化专业研发润滑脂的研究院,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润滑脂专业研究院。首先,其优势在于它拥有目前中国最大、全球一流的润滑脂研发团队;其次,公司产品线丰富,产品开发从家电到大国重器,从航天到高铁,从风力发电到人工智能,甚至延伸到5G通讯等国计民生各个领域,为未来产品开发积累了大量实际应用经验;此外,润滑脂研究院具有完善的润滑脂行业技术研发体系,形成了配方工艺研究、实验测试研究、台架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等专业设置齐全的润滑脂研发平台。在润滑脂的结晶学、流变学、摩擦学和动力学等方面研究已经处于世界前列。
未来润滑脂研究院将遵循润滑脂世界技术领先战略,积极组织和推进各项研发工作。新产品研究采取自主研发、联合开发、技术引进等形式,以“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为顾客创造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的经营理念,以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对社会的责任为己任,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
未来我除了从事润滑脂战略课题攻关外,就是着力培养我们的技术继任者,使我们的润滑脂研发更加后继有人。
记者:您认为润滑油企业科研人员最重要的技能是什么?您将如何发挥专家的领军作用,培养出更多科研人才?
康军:我认为科研人员最重要的技能是产品正向设计开发能力和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因为未来润滑脂产品开发向着专业化、系列化方向发展,新产品开发主要是从用户使用工况入手,通过精准分析后,开发出满足其润滑特性的产品。我作为专家对于人才培养也承担着重任:一是协助公司找到符合润滑脂科研开发的好苗子,二是通过公司各类培训计划传授自己的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三是通过导师带徒以研究课题为抓手,重点培养出优秀的科研开发人员。
欢迎润滑油同行、相关产业学者专家和广大客户关注本专栏,若有相关意见建议可积极向润滑油公司反馈,相互切磋,共同提升。
往期回顾:
【专家高地】高级专家张国茹:书写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润滑油技术创新篇章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