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记录,明天的佐证。每个周末,《西山文艺》让我们在工作之外,品读矿区人文。
我们为西山矿区的文艺爱好者,开辟这一方阵地,推送《西山煤电》报刊发的部分文艺作品。
期待,我们共同去书写争做“窗口示范排头兵”征程中生机勃发的矿山,用优秀的作品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投稿邮箱:xsmdbs4@126.com
龙门凝望 伊水悠悠
转角处,一抹神圣的光辉映入眼帘—卢舍那大佛,她深邃的眼光注视着我、吸引着我,使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向她的脚下走去。
来到大佛面前仰望,她双目柔和宁静,眉眼微微低垂,她俯瞰着我、我仰望着她,目光相遇交汇时:一开始我目光较远地注视着她,她面容圆润柔和、线条优美流畅,给人一种神圣庄严而又不失真实亲切之感,每一处细节都在彰显着工匠艺人高超精湛的技艺。目光慢慢地,她似乎开始注视着我,我的目光在一点点的退回,她的目光则一点点地逼近,最终直达我的心底、将我的整个心灵都洞穿。
一时间,我眼神不能回避、脑袋不能思考,忘了朝拜、忘了祈福,世界顿时变得安静下来,我竟像个犯了错的孩子般呆立原地不知所措。她深邃的眼睛、微启的嘴唇,似乎在对我说着什么,但是我听不到也想不出,但是我又分明感受到她在我心里留下了一些什么,我一时间也找不到、说不出究竟是些什么。就像我看着她的眼睛有时觉得是慈爱,有时觉得是悲悯,她的嘴角有时像带着鼓励的微笑怜爱,有时似乎又像带着伤心的欲言又止。
怀着对大佛的不舍与思索,每走远几步,仍忍不住要不时回望,不觉间已绕过桥梁,转到伊河东岸侧的香山路。开始沿着伊河河岸的栏杆返程,因河道经过多次翻新改造,现代气息几乎完全掩没了古朴厚重的历史韵味,不免让人觉得它是极普通的一条河流,其实伊河之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比对岸的石窟还悠久1500年之多。它更像一位记录古老岁月的史官,在这里见证了朝代的更迭和石窟的兴衰,冷眼阅尽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善恶美丑、成功落魄,然而这世间一切的一切,也只在它粼粼的波光里一闪而过,伴着让世人难懂的喃喃细语成为历史过往。
隔着伊河之水,对岸成群的游人们依旧络绎不绝,在她的面前涌动然后散去,她似乎并没有低头在看他们,而是在远远目送着我的离开,我与大佛遥遥相望,做最后的道别。
作者:张鹏杰(西铭矿)
编辑:薛斌
责编:薛斌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