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桥梁工程师,却更像一位与山河对话的诗人。八年间,从郑州北编组站的钢铁巨龙到陇南峡谷间的凌空飞虹,从松花江畔的迎难而上到合武高铁的突破创新,他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山川大河,用匠心浇筑时代的钢铁脊梁。他是王蔚,一名将青春热血融入桥梁事业的“建桥国家队”先锋。
初露锋芒:在挑战中淬炼建桥硬实力
2016年7月,初出茅庐的王蔚迎来职业生涯的首次大考——参建跨越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郑州北站的农业路快速通道项目。
农业路大桥钢梁节段吊装现场
郑州北站素有“铁路心脏”之称,日均办理列车数达30000辆以上。要在不影响铁路运行的情况下建造一座大桥,其难度被业内人士喻为“铁路心脏的搭桥手术”。大桥主桥为双跨221米的斜拉桥结构,采用顶推法施工,施工要求高,且项目临近营业线施工,有安全风险高、作业空间逼仄、地面层通行保通压力大等难题。
在农业路快速通道项目,王蔚从主桥工区的技术员成长为技术负责人,参与了诸多关键工作。前期,他主要参与方案比选、道路保通规划、多类型市政墩身模板配置及营业线手续审批等;后期他开始负责临近营业线的人工挖孔桩、旋挖钻孔桩等的施工,在现场的历练中逐渐成长为技术骨干。
农业路大桥钢梁顶推施工现场
因项目工期紧张并且跨线顶推风险较高,王蔚经常日夜坚守工地,紧盯钢梁拼装的质量,巡查安全防护措施。顶推时,他顶着40多度的高温驻守一线,记录每步进程,收工后则立刻复盘,优化后续方案。“这是我的战场,必须啃下‘硬骨头’,扛起责任,无愧党员先锋岗!”回忆起当时点滴,王蔚语气坚定。
落梁完成后,王蔚作为主桥工区技术负责人,协助总工和工区经理进行大临设施起顶墩、临时墩、导梁、扣塔、60吨门吊的拆除工作,并将拼装平台支架转换成第四联、第五联的现浇箱梁管桩贝雷梁支架,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两联6000多方混凝土箱梁的浇筑,确保了农业路地面道路在规定时间内通车。
农业路大桥建成通车
2019年4月,农业路大桥全线建成通车,给郑州市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也成为王蔚职业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峡谷攻坚:以勇于担当解答山河之问
农业路大桥通车后,王蔚奔赴武九高速项目特大桥工区任技术负责人,在这条新的道路上,艰难与磨炼并存,唯有坚定信念、突破自我,方能前进。
王蔚在武九高速尖山沟特大桥进行日常检查
尖山沟特大桥是武九高速的控制性和重难点工程,工序繁杂、工期紧,施工区域跨越V型尖山沟,桥面距沟底120多米,主桥采用缆索吊机斜拉扣挂悬臂法施工,技术难度大、风险高。王蔚带领技术人员克服山区施工难题,在陡峭山间开展挖孔桩、拱座等施工,严格把控拱肋卧拼精度,进行高空扣锚索安装和节段架设。
武九高速尖山沟特大桥拱肋吊装现场
2020年8月,武九高速遭遇特大洪灾,尖山沟特大桥拱肋锚索基础遭暴雨冲刷濒临垮塌。灾情就是命令,面对汹涌的洪水,武九高速项目团队上下迅速行动,凝聚出防汛救灾的强大合力。王蔚率领大桥青年突击队第一时间投入抢险,在河道旁拱肋预拼场,众人用倒链推移门吊至安全区域,山坡上,大家用砂袋筑隔水墙,用篷布覆盖半坡上的汽车吊避免滑塌,从而确保扣锚索结构体系的安全。在连续奋战中,王蔚带头堵住项目部门前的围墙缺口,最终赶在洪峰前将现场设备移出险境。泥水浸透工装,双手磨出血痕,项目部全体成员齐心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堤坝,怀抱着“桥在,责任就在”的信念,冲在抗洪第一线。
武九高速尖山沟特大桥拱肋合龙
2021年初,新上项目面临工作量庞大、人手严重短缺的艰难处境,王蔚主动请缨,参与卢氏至洛南(豫陕省界)高速公路1标项目的前期策划,和筹备组同事完成勘探地形、计算工程量、审核图纸及编制各类施工方案等关键任务,为项目的后续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蔚在沈白高铁建设现场
同年7月,王蔚投身沈白高铁建设,负责头道松花江特大桥施工管理。大桥位于高纬严寒、深V峡谷地区,施工难度大。面对设计便道征地难题,王蔚和工区成员开辟新进场便道。针对地质岩层硬度大钻进困难,项目团队将原钻进工艺优化为逐级扩孔工艺;9米深承台基坑采用咬合桩支护+放坡开挖方案,高陡边坡空心薄壁高墩采用翻模法施工等, 通过一系列技术创新和艰苦努力,头道松花江特大桥提前半年实现全桥贯通。
王蔚在沈白高铁便道踏勘
在这里,王蔚也尝到了与亲人相隔的苦楚。由于驻地和施工点地处偏远森林,信号不佳,平时工作只能靠对讲机联系,仅有从项目部前往驻地的一段山路上才有不稳定的信号能支撑微信视频通话。彼时,王蔚初为人父,对家中刚出生的宝宝思念心切,这条普普通通的山路,便成了王蔚与家中妻儿视频通话的“幸福路”。
使命担当:以赤子之心书写家国情怀
2023年12月31日,新建合武高铁湖北段开工,王蔚负责项目前期施工调查和策划,编制相关方案。该项目建设标准和质量要求高,结构物类型多样,施工难度大。
作为二分部副总工兼工区经理,王蔚负责多个重难点和架梁线路控制性工程。他带领的10名管理人员,8人都在35岁以下,是一个以技术人员为主的年轻团队。“建桥是百年大计,中国桥梁的未来需要一代代建桥人的薪火相传。”王蔚说。基于这个信念,他非常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自己带头学习总结相关技术,践行公司“传、帮、带”传统,手把手地对青年员工进行教导,在工作上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在生活中关心新员工思想动态,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协助他们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树立长远目标。
王蔚对青年员工进行经验分享
身为工区经理,王蔚严格落实长江公司和局指标准化施工要求,推广先进工装、工艺,组织全线墩身施工现场观摩会,获得业主单位肯定。在“抢抓黄金期,大干120天”劳动竞赛活动中,王蔚被评为“11月份先进个人”。现如今,他的目标是将带领的团队打造成一支学习型、创新型、管理型团队,为将合武高铁建设成精品工程而努力拼搏。
王蔚在新建合武高铁湖北段施工现场
从技术员到工区经理,从青涩学子到行业翘楚,不管是何种角色、哪个岗位,王蔚总是在尽力做到最好。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代大桥青年努力拼搏的缩影。山河无言,桥写春秋。大桥人的故事中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深夜里闪烁的焊花、风雪兼程的脚步以及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王蔚正用自己的匠心和情怀,在山河大地上书写出这个时代最壮丽的篇章。
个人简介
王蔚,男,34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2016年投身工程建设,现任中铁大桥局合武高铁(湖北段)HWZQ-4标二分部副总工程师兼工区经理。
王蔚在郑州农业路跨亚洲最大的编组站大桥建设中直面营业线施工高风险挑战,创新优化钢结构利用方案,攻克钢梁顶推技术难题,助力项目高效推进;他锐意进取、突破创新,于武九高速尖山沟特大桥建设中主导研发无塔带载横移式缆索吊装技术,在峡谷深壑间实现高精度拱肋架设,为复杂地形桥梁施工树立标杆;他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在沈白高铁头道松花江特大桥高纬严寒施工中,通过工艺革新破解深基坑支护与极寒混凝土浇筑难题,推动项目提前半年贯通。
凭借卓越的专业能力,王蔚带领团队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省部级工法3项、中国公路学会微创新金奖等多项荣誉,个人更获中国中铁“青年岗位能手”、中铁大桥局“先进个人”等称号。
监制|舒智明
审核|祁曙光
编辑|罗梦露
文字|晋旭俊 石志豪 张惟乔
图片|王蔚提供
支持单位|合武高铁湖北段 一公司
【相关推荐】
1205.4米钢梁顶推过江!崇启公铁长江大桥非通航孔钢梁架设过半
十大杰出青年 | 陈迁:用学习力锻造硬实力
中国中铁召开大商务管理再提升暨降负债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