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用公路诠释中国之美——雅安2024公路旅行大会有感

用公路诠释中国之美——雅安2024公路旅行大会有感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即可订阅

2024年12月25日,笔者受邀参加了在四川雅安举办的2024公路旅行大会,面对名扬天下的“国民公路”——国道318线,感觉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第一次亲临,熟悉是因为看过太多与其相关的信息。“用公路诠释中国之美”“公路旅行元年”“公路旅行生态”等新理念和新词汇,如浓烈的美酒让大脑既兴奋又眩晕,会后久久不能平静……

“ 国民公路”——国道318线。李秀珍 摄

公路如何诠释“中国之美”

2024公路旅行大会以“用公路诠释中国之美”为主题,通过三个层次分别展现了这一理念。基本层,公路以“工程之美”诠释中国之美,既体现在通过高标准、大规模的公路网络体系,确保了出行的安全、便捷与舒适,也体现在壮观的桥梁、隧道工程,彰显国家的技术实力与经济繁荣;中间层,公路通过“景观之美”展现中国之美,公路与沿途自然风光、乡野景致和谐共生,构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如独库公路、草原天路等,形成观景路径与线性景观;最高层,公路以“文化之美”诠释中国之美,特别是“公路文化之美”。公路作为“文化线路”,不仅是现代出行的基础设施,更是一座时空桥梁,承载着个人、群体乃至民族、国家的记忆,典型如美国的66号公路,已被纳入“国家历史线路”名录。

公路作为最基本的交通基础设施,凭借其“交通线路”的固有属性,成为了人造工程、景观空间与社会文化深度融合的综合展现体。公路工程之美、景观之美与文化之美,三者紧密相连、互为依存。人们常说的风景道、美丽公路,无一不是公路工程与自然人文景观巧妙融合的典范,难以界定是“路”本身造就了风景,还是风景赋予了“路”独特的魅力。至于那些蕴含文化之美,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公路,则往往成为所在区域最为关键的“文化景观”与“文化线路”,近乎于该区域的“文化血脉”,公路工程与沿线自然人文景观共同孕育了公路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川藏茶马古道、川(康)藏公路及国道318线为例,它们一脉相承,茶马古道上的马帮驿站、康藏旧线上的英雄墓碑、国道318线沿线的自驾营地,共同构成了“国民公路”国道318线的文化基因。这些基因正是公路文化之美的生动展现,也是公路所诠释的“中国之美”的精髓所在。

公路如何成为“文化遗产”

1999年,在大卫·克努德森(David Knudson)及其夫人的不懈推动下,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国家66号公路保护法案》,将66号公路指定为国家历史公路(National Historic Route),使其成为美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66号公路不仅跻身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之列,更是美国国会唯一通过专项法案加以保护的公路,它也因此成为全球公路文化保护的典范、享誉世界的美国文化遗产及旅游胜地,深深植根于美国民众心中,被誉为“母亲之路”。

提及美国人大卫·克努德森(David Knudson),或许在国内知晓的人并不多,但提到美国66号公路,即便是未曾去过美国的人,也鲜有不知。尽管大卫·克努德森并非66号公路保护运动的首倡者,但他无疑是让这条曾失去国道编号且日渐衰败的公路重焕新生的关键人物。提及这位美国友人,意在向我国“国民公路”——国道318线文化推广的发起者李克崎先生表达敬意。这两位先生之间存在着诸多共通之处,可以说,李克崎正是中国的“大卫·克努德森”。

自2016年起,李克崎带领团队专注于“国民公路”国道318线文化的推广,致力于将国道318线塑造为兼具中国特色与世界影响力的公路文化IP,且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出于对公路的热爱,李克崎与大卫·克努德森均毅然放弃了之前的成功事业,转而全身心投入到对公路的记录、诠释与宣传之中,积极呼吁社会各界给予关注与支持。历经重重困难与挑战,他们最终与各自热爱的公路一同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他们均为本国保护和宣传具有代表性的公路文化、推动公路旅行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国道318线尚未在我国被赋予国家文化遗产的身份,但沿线诸如茶马古道这样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川(康)藏公路所蕴含的“两路”精神内涵,都充分展现了这条公路所具备的“文化遗产”潜质。希望在更多机构与专家的积极参与和共同推动下,国道318线能够尽早获得与美国66号公路相当的文化身份地位及国际知名度。

公路如何与旅游融合发展

无独有偶,自2016年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日趋成熟,形成了包括推动“交旅融合”发展、构建“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打造五大“旅游交通产品”等一系列发展理念。从政策层面看,这些理念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与文化旅游两大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从社会层面看,它们激发了国内旅游行为和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从学术层面看,尽管上述发展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美国风景道、绿道、游径等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但其底层逻辑、理论框架及实施策略均面向新时代、根植于我国实际,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交旅融合”着重强调的是一种战略思想和观念认知。一方面,它打破了行业间的壁垒,促进了交通运输和文化旅游两大行业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它突破了传统概念的固化认知,推动形成了“交通即旅游”的新观念,“旅游”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特的交通模式,而“交通”同样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旅游方式。

“快进慢游”强调的是网络体系的构建与对核心要义的把握,是对“交旅融合”战略的进一步深化与具体落实。从字面上即可理解其两大重点工作板块:一是“快进”系统建设,旨在提升交通效率,实现快速通达;二是“慢游”系统建设,着重于提升旅游体验,鼓励悠闲游览。如此,交通与旅游便紧密融合为一个有机体系。

“旅游交通产品”强调的是具体成果和建设抓手。该类产品实现了出行手段与目的的统一,不仅拓展了交通的功能边界,也丰富了旅游范畴,促使公路、铁路、水运、低空飞行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交通文化遗产成功转化为“旅游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众多“旅游交通产品”中,公路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基础角色,是其他四种交通方式无法舍弃的支撑条件,是构建综合交通出行体系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媒介。

在公路交通的视角下,“交旅融合”的发展理念推动了“交通”向“出行”的转变,使公路成为综合交通方式融合的平台;“快进慢游”的理念促进了“交通”向“服务”的转变,让公路实现了多元社会功能的融合;而“旅游交通产品”的推出,则进一步推动了“旅游”向“旅行”的转变,使得公路成为了“旅”与“行”完美融合的载体。

开启中国的“公路旅行”时代

大会从“自驾游”到“公路旅行”,从“自驾游线路评选”到“公路旅行生态构建”,从只关注游客自驾行为到兼顾公路旅行场景营造、行为规范和服务供给。当前,随着“交旅融合”“快进慢游”“旅游交通产品”等中国特色理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公路旅行将成为消费升级和旅游组织方式变革的重要标志,中国已进入公路旅行时代。

公路旅行是将公路作为出行行为载体和旅游目的地的新旅游范式、新生活方式和新产业格局。以公路为空间载体,以公路文化为吸引物,以旅行者需求为核心,整合游客、公共管理、设施建设、场景打造、服务供给、地方民众等利益相关者,形成公路旅行生态圈。公路旅行打破了出行和旅游的界线,出行即旅游。公路旅行丰富了旅行者出行体验的途径和方式,公共客运、自驾、骑行、徒步等可以自由切换、衔接紧密。公路旅行为地方发展创造了新空间,公路基础设施成为文化遗产和旅游产品。公路旅行生态圈的形成,可以无限扩大公路沿线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空间,将带来一场旅游产业的巨大变革。

关于“国民公路”国道318线慢行文化线路建设的思考与倡议

近年来,受“国民公路”——国道318线及“此生必驾318”等文化IP的深远影响,国道318线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知名的顶级自驾、骑行与徒步旅游线路。据统计,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次的游客选择自驾方式,经由国道318线从成都进入藏区,而采用骑行等其他方式踏上这条国道的游客数量更是难以估量。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今,随着游客数量的急剧增长及出行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国道318线的服务能力显得捉襟见肘,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李克崎团队出版的《国民公路G318》图书。韩朝乾摄

国内外众多实践已充分证明,慢行交通(包括徒步与骑行)能够极大地丰富公路旅行的体验维度与深度。通过优化并增强公路慢行交通的服务功能,积极推动“自驾游+慢行交通”及“慢行交通+文化线路”等新兴业态与模式的发展,不仅能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有效缓解上述矛盾,还能全方位地促进沿线地区的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进程、交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及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与发展。

基于上述因素,在大会期间召开的“首届318年会”上,笔者代表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文化工作委员会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向大会发起了推动“国民公路”国道318线慢行文化线路建设的倡议。

1932年,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朱光潜先生在《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中写道:“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色极为优美,路上竖立着一块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许多人在这个车水马龙的世界里生活,就像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一样,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回头欣赏沿途的风景,于是这丰富多彩、绚烂华丽的世界便变成了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一件事啊!”

跨越百年时光,这位美学大师的智慧与我们不谋而合。特此借用文中的“六个字”——“慢慢走,欣赏啊!”作为此次倡议的响亮口号。这一口号,首先寓意着所肩负的任务艰巨、漫长,提醒我们要保持耐心,逐步前行;同时,也深刻体现了修建慢行交通线路的核心内涵,即倡导一种悠然自得、沉浸于旅途美景中的旅行方式。希望每一位旅行者都能学会享受路上的每一处风景,而非仅仅疲于奔命地赶往终点。展望未来,“慢慢走,欣赏啊!”这一口号不仅将成为国道318线上旅行者间亲切打招呼的独特方式,更将成为“国民公路”国道318线这一文化IP中一颗璀璨的新文化符号,闪耀在旅行的征途上。

倡议的核心任务是,打造一条慢行交通文化旅游专用路线。该路线跨越6个省份和两个直辖市,精心串联起24个地级市,共计覆盖67个区县。此专用路线以“国民公路”国道318线为主体,实现全线伴行,确保“线路一体、标准一致、标识统一及服务一流”。

倡议的发展愿景包括,倡议沿线8个省份的67个区县,共同致力于共建共享“国道318线慢行文化线路”这一世界级公路旅行新产品与新品牌。期望达成发展共识,建立协同机制,形成行动纲领,旨在通过慢行交通来诠释国道318线的独特之美,同时以国道318线为载体展现中国之美;倡议沿线各级政府、企业及个体商户携手合作,利用慢行交通作为连接手段,依托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作为主要设施载体,服务于徒步与骑行者。共同搭建国道318线慢行交通道路设施网(涵盖伴行干线和地方支线)、服务设施网及智慧信息网;倡议国道318线沿线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以“国道318线慢行文化线路”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城乡慢行交通和公共客运体系建设。目标是让城乡环境均适宜步行和骑行,从而带来生活的便利与舒适,环境的清洁与优美;倡议全社会行动起来,依托“国道318线慢行文化线路”,广泛开展徒步与骑行活动。期望国道318线能成为满足广大民众旅游休闲、自我实现及提升生活品质的重要平台。鼓励每个人都成为国道318线慢行交通出行的践行者与倡导者,同时也成为国道318线慢行交通出行环境的建设者与维护者。

▲笔者代表中国公路学会交通文化工作委员会及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表了主题演讲,并向大会发起推动“国民公路”国道318线慢行文化线路建设的倡议。2024公路旅行大会 供图

目前,倡议已得到了雅安市天全县的积极响应,并确定在该县开展试点建设。项目将以康藏公路旧线(包括现行使用的国道318线)作为主线,着重完善现行国道318线上的慢行交通标识标线及信号系统,以确保骑行者与徒步旅行者的安全与舒适体验。对于已弃用的康藏公路旧线,将采取机动车限速、慢行优先的措施,并考虑将其开辟为慢行专用路,以此保护利用川(康)藏公路旧线的历史遗存,并将弘扬“两路”精神融入“国道318线慢行文化线路”的建设之中。

本文选自

《中国公路》杂志2025年第04期

欲了解更多内容

请订阅《中国公路》杂志

↓↓↓

推荐阅读

《中国公路》杂志社新媒体中心—省级交通集团通联群

如不能加群,可添加管理员微信yankexin528099,申请入群

文/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综合运输研究中心 李磊

责编:闫可欣

校对:程子研

审核:余大鹏 陈露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请点赞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