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工程质量追溯期是多久

工程质量追溯期是多久

语音播报
点击播放

一、工程质量追溯期是多久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工程质量追溯期限通常被理解为工程质量保证期限。

特别是针对基础设施项目以及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及主体结构部分,其相应的质保期应按照设计文件所确定的该类工程合理适用年限进行设置。

在具体实施上,屋面防水工程、对防水具有特定需求的洗手间、卧室及外部墙面的防渗漏事项,其对应的质保期设定为五年;

而对于供热与供冷系统中包含的核心部件,则将其保质期定位为两个取暖周期或供冷周期。

至于电气线路、给水排水管道、设备安置及装修等环节的施工过程,对它们设定的质保期限为两年。

关于建设工程的总体保质期之计算时间,应从该建设工程通过正式验收并取得达标证明之日起算。

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若由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自身原因导致工程未能按计划进行验收,则以提交竣工验收报告之日作为实际竣工日期计算。

最后,在此特意强调,明确了质保期并非等于诉讼时效。

如在质保期限内检测到任何质量问题,均应及时行使相关权利,以免因为超过诉讼实效而使自身权益受到损害。

二、工程质量纠纷诉讼时效是多长

工程质量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在这三年的时效期间内,权利人应积极行使权利,通过合法途径主张自身权益,比如向对方发送书面通知主张权利,从而使诉讼时效中断。一旦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将重新计算。

不过,如果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一般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权利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延长。所以,发生工程质量纠纷,建议及时收集证据并提起诉讼,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

三、工程质量问题索赔时效是多长

工程质量问题索赔时效,在建设工程领域,一般适用《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比如,工程交付后发现明显质量问题,此时起算三年时效。

不过,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当事人也可能会对索赔期限作出特别约定。如果有约定,且该约定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那么就依约定执行。例如约定在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6个月内提出质量索赔,那么当事人就需在此期间内主张权利,否则可能面临索赔权丧失的风险。所以,具体时效需先看合同有无特别约定,无约定则按三年普通诉讼时效来确定。

当探讨工程质量追溯期是多久时,我们还要知道这背后存在诸多与之紧密相关的要点。比如在追溯期内发现工程质量问题,责任主体该如何确定,不同参与方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分别承担怎样的责任。而且,对于追溯期内出现质量问题后的维修、整改费用该如何分担也是关键。

【标准规范】

《建筑固废再生砂粉应用技术规范》行标

《建筑物绿色拆除与建筑垃圾综合利用技术规程》CECS

《预拌混凝土使用说明书》团标

《砂浆和混凝土用石屑》团标

《预拌混凝土产品质量追溯规范》团标

【会议培训】

2025中国混凝土企业家高峰论坛

第十届全国建筑固废和余泥渣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大会暨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年会

2025第二十一届全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2025中国商品混凝土年会

预拌(商品)混凝土应用技术和工艺技能线上培训

混凝土(砂浆)试验检测方法实操教学线上培训

【 咨询服务】

科技成果评价

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研究

高速公路及桥涵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

课题研究

研发中心建设

产品检测

绿色建材产品认证

[绿满庭院]《HJ建筑围护结构自保温技术体系》推广等

【建材“双碳”业务】

低碳胶凝材料研发与制备

复合掺合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与制备

建筑垃圾处置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再生砂粉应用技术

建筑垃圾再生轻粗骨料技术

碳化再生骨料制备技术

【期刊著作】

《新技术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图书

《常见预拌混凝土质量事故分析百例》图书

《预拌混凝土企业标准化试验室建设指南》图书

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隶属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主要职能是跟踪分析和研究国内外混凝土行业科技前沿动态,为全国混凝土行业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包括出版技术期刊、研究制定标准、开展技术咨询、举办技术会议、承担行业培训、从事认证评价和开发研究等,中心是建材情报所主要业务部门之一。中心拥有员工10人,其中博士3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4人。中心挂靠的行业协会分支机构包括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预制建筑产业专业委员会、中国砂石协会建筑固废利用分会、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双碳研究中心。依托中心成立的平台有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公共服务平台、混凝土行业数字化服务平台、中国商品混凝土行业企业专家委员会(拥有200余名行业一线专家)、北京砼享未来工程技术研究院(会员制技术和管理服务)。

中心每年参与多个混凝土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项目,包括雄安新区混凝土项目咨询、河北省多个高速公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咨询、固废基胶凝材料和再生复合掺合料研发和制备技术,以及数十个混凝土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开展预拌混凝土绿色产品认证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

咨询电话:孙继成 焦素芳 李海亮 13520073698 13521286915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