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国家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恩菲砥砺创新、笃行致远的重要五年。承载着72年红色基因,中国恩菲始终紧跟国家战略步伐,主动融入中国五矿发展大局,以党建引领聚合力、锐意创新谋突破,强化经营固根基,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矿业报国担使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有色金属产量不超过1.5万吨,品种不到10种,恢复和发展有色行业迫在眉睫。1953年2月4日,中国恩菲前身“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管理局设计公司”正式成立。第二年,公司党总支成立,1957年基层党委成立,带着“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的理想信念,公司在执行“一五”计划中铿锵起步,承担起有色项目的设计任务,先后设计建设了我国“铜都”“镍都”“铅都”“锌都”“锡都”“稀土之都”等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至此,全国有色金属工业布局基本定型。
1955年建成的中国恩菲1号楼
1956年1月14日,周总理在中共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中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指出:“现在已经有很多知识分子要求入党。例如重工业部有色冶金设计院的工程技术人员共有1920人,申请入党的有605人,占31.5%。”这极大激发了全院广大职工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中钨高新所属株硬公司(原株洲硬质合金厂)建厂初期全貌
震惊世界的白银大爆破
让中国摘掉“贫镍国”帽子的金川工程
“两弹一星功勋矿”——可可托海代号“111”矿
滑动查看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公司党委果断确立了“以本行为主,广开门路”的经营方针,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陆续打造了德兴、三山岛、金堆城、铜绿山、铜矿峪等新一批主力矿山,建成了金川铜镍、西北铅锌、江西稀土、中原黄金、大冶等一批重要冶炼厂,更在赞比亚、巴新、厄瓜多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一批经典工程,推动我国矿冶技术大踏步地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有力保障了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迫切需求,“矿业大国”的轮廓逐渐清晰。
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恩菲持续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不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力支撑中国五矿矿产资源获取与资源开发项目建设,累计参与相关矿业项目技术尽调、评审、评估等工作49项,参与建设相关矿业项目35个,助力中国五矿资源增储上产。先后承接了西藏玉龙铜矿、黑龙江云山石墨矿、新疆火烧云铅锌矿、贵州大坪磷矿、辽宁西鞍山铁矿等一批复杂高难度资源开发项目,凭借深部深地、绿色充填、氧气底吹、高压酸浸等一系列原创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有色矿冶资源行业格局,“矿业强国”的底色愈发深厚。
72载风雨兼程,中国恩菲的规模在扩大、业务在拓展,但与国家命运同频共振的发展轨迹从未偏离,始终赓续的红色血脉未曾改变。
德兴铜矿——亚洲最大露天铜矿
金川二期工程闪速熔炼系统——亚洲最大镍闪速熔炼炉
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项目
厄瓜多尔米拉多铜矿
玉龙铜矿——矿区平均海拔4660米
萝北云山石墨矿
火烧云铅锌矿——世界海拔最高露天矿山(5500-5800米)
滑动查看
创新发展强动能
创新发展是贯穿中国恩菲发展的鲜明主线,也是公司在不同历史阶段持续引领行业、破浪前行的核心动力。
成立初期,面对技术积淀的一穷二白,中国恩菲走出了一条“边试验边设计”的自主创新之路。当时,全院有1/3的工程技术人员从事科研工作,在实践中“向科学进军”。通过现场科研,沈阳冶炼厂的铜锌产能扩大了10倍,创新采用石灰烧结法处理我国独特的“高硅低铁难溶性—水硬铝石”在501厂获得成功,自主设计的铜冶炼第一台烧结机、第一台转炉在铜陵铜官山冶炼厂应用,第一个锂盐厂——新疆锂盐厂、半导体材料厂——739厂、第一个采取浮选工艺生产锂铍的选矿厂——可可托海选矿厂陆续建成……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金川工程高冰镍冷却结晶条件试验和高冰镍磨浮分离铜镍精矿试验成果被评为二等奖。
1979年,中国恩菲被列为全国企业化试点单位之一,开始对外设计取费、对内企业化经营、自负盈亏的改革探索。业务创新上,积极探索海外项目及业务领域,承担了巴基斯坦山达克铜矿交钥匙工程,设计了我国第一条载人索道、第一条景区索道,并进一步开拓游艺机、垃圾焚烧、污水处理、立体停车库、舞台工程、市政工程等多元业务领域;技术创新上,坚持“科研与设计工作相结合,以科研养科研,发展科研”,连续编制“六五”“七五”科技进步发展规划,与水口山矿务局共同开发出“氧气底吹熔炼-鼓风炉还原工艺”,彻底解决行业污染难题,开创“民族多晶硅技术”,彻底推动了我国光伏行业大发展。
巴基斯坦山达克铜矿
泰山中天门索道——我国第一条大型客运索道
氧气底吹半工业试验装置
中硅高科第一炉多晶硅
滑动查看
进入新时代,中国恩菲锚定科技创新“五个聚焦”,继续坚持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企业名单,后调整为“科改示范行动”,并在考核中获评优秀,先后成立8个科创团队,设立3个改革试点,累计创利6000余万元。面向行业痛点、难点、卡脖子难题持续攻关,搭建起“3331815”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引进博士130余名,组建30多个研发团队,形成专兼职研发人员400余人,牵头承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有色金属)等3个国家级研发平台,深度融入中国五矿两大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累计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专项23个,突破了一批矿冶领域关键技术、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领域“卡脖子”难题,先后获得10余项国家级科技奖励,取得了近3000件授权专利,成功推动中国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
硅基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恩菲偃师研发基地
深耕主业启新程
2017 年,公司新签合同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后,生产经营持续稳健增长,各项业务根基不断夯实,连续获评中国中冶经营业绩考核A级、经营业绩突出贡献奖,为“十四五”时期聚焦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深耕工程服务主业,大力拓市场,积极落实“1+M+N”市场布局,坚定实施“建渠道、创平台、属地化、控风险”海外市场开发战略,深化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双超前”战术布局,持续探索“公司总部-区域营销总部-营销分部”三级营销体系,为业务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深入践行“现场循环市场”的理念,聚力强管理、抓履约,持续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建设,提升项目组织管理和实施能力,先后完成了云山石墨、中冶瑞木新材料、加纳金矿、印尼力勤OBI镍钴、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二期三期、雄安垃圾综合处理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公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2024年,公司海外工程管理营业额在国内勘查设计类企业中排名第二。
新疆火烧云铅锌冶炼项目——世界锌单体规模最大的铅锌冶炼工程
刚果(金)卡莫阿-卡库拉铜矿
印度尼西亚OBI镍冶炼项目
哈萨克斯坦巴库塔钨矿
雄安垃圾综合处理设施一期工程——全球首个隐藏式布置、多源固废协同处理的固废综合处理设施
滑动查看
大力培育发展战新产业,千方百计推动中硅高科实现发展转型升级,通过集中攻关并产业化落地一批超高纯硅基材料,初步形成电子级多晶硅、区熔级多晶硅、高纯硅基电子特气等产品集群,其中4种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首位,成功打破国际巨头垄断。如今,每两台国产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台使用中硅高科的产品,全球每5台5G手机至少有1台要用到中硅高科的材料,中硅高科已成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科技力量。持续优化能源环境业务,通过技术升级和数字化建设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将垃圾焚烧发电运营规模提升至5000吨/天,较“十三五”末增长108%,每年处理垃圾量近200万吨,发电量超6亿度;加快数字化赋能,以赣州恩菲为试点的“黑灯工厂”初见成效,实现生产、安环、设备、能源、供应链等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推动钒液流、钪锆燃料电池、脱挂式索道等一批新技术通过中试验证,MIM+系列工业软件产品加速迭代。
中国恩菲所属中硅高科
中国恩菲所属赣州恩菲
“十四五”期间,在坚守初心、砥砺创新、聚焦主业的大方向下,中国恩菲主要经营指标完成符合规划预期,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相比“十三五”末,营业收入增长约54%,利润总额增长约62%,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约34%。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年均研发投入超4亿元,2024年战新业务营收占比达18%。
奋楫扬帆启新程,破浪笃行续华章。面向“十五五”,中国恩菲将继续深植“矿业报国、矿业强国”初心使命,通过强化“四种能力”建设、加强工程创新和资源投入、构建现代高效工程服务体系、优化科技产业布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中国五矿延链展链、培育战新产业注入强劲动能,为助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贡献磅礴力量。
2025271555
来源丨中国恩菲
在这里
美好中冶
第2540期
6006篇
与您相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