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开采向下挺进,科技向上探索

开采向下挺进,科技向上探索

我 们 的 “ 十 四 五 ”

近日,在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与安徽理工大学联合共建、投用不久的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全重实验室)科研楼,深部巷道围岩破裂机理与支护技术研究所所长肖殿才正带领科研人员聚精会神地围着大型设备进行“水压致裂”实验。

“眼前这个大宝贝,是新引进的电液伺服高温高压岩石三轴综合测试系统,也是开展深部岩体力学研究、破解淮南煤矿深井‘四高一大’难题的‘核心武器’之一!”肖殿才介绍,“通过模拟千米深井高温、高压等多场耦合环境,获取关键岩石力学参数,整个过程就像给岩体做了一次‘精准把脉’。”

巷道围岩控制关乎煤矿职工的“头顶上的安全”。该系统建成投用后,能为企业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部特殊空间探测与利用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研究提供有效支撑。类似这样紧扣“千米深井”研究思路、围绕淮南矿区“四高一大”深部开采难题的项目攻关,在全重实验室中十分常见。

构建基础研究模拟集群

“十四五”以来,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研发投入累计达90亿元,一次性投入8亿元,高标准推进安徽能源领域、省属企业首个全重实验室建设,同步打造世界最大、国内唯一的潘一矿东井千米级深井原位实验室,构建基础研究“物理模拟集群”,攻克企业重大课题,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专项、开展行业基础性研究。

“从2023年春季获科技部批准,到同年底开工建设,再到2024年按期封顶,我们全力推进全重实验室科研楼建设,并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全重实验室深部开采实验室资深主管任波回忆项目建设过程时十分感慨。

行走在占地96亩的全重实验室项目建设现场,可以见到各种研发中心、实验楼、大型物理模拟实验大厅、深地工程多场耦合动力灾变实验室等。这里道路整齐,绿化带点缀楼间,让人仿佛置身公园一隅。

“我们依托潘一矿东井改造建设了世界最大、国内唯一的千米级深井原位实验室,打造基础研究大型物理模拟实验集群,场地面积超5000平方米。”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工程院科技管理部部长程海燕介绍,为提升全重实验室综合研究实力,该集团投入7000万元,新购置科研仪器设备84台(套)。

走进各个实验室,可以看到科研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据任波介绍,除了实验室外,也有部分科研人员长期驻扎矿区,围绕现场实际需求推进科研创新项目实施。

在任波的办公桌上,放着《深部断裂构造岩体蠕变——冲蚀耦合灾变力学机理》等课题材料。“这些课题聚焦多场耦合致灾机理、瓦斯动力灾害防治等5个研究方向,是淮河能源集团根据科技部规定,设立发布实验室开放基金后提交的,目前共收到开放基金课题申报书136份。”任波介绍。

为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全重实验室制定《开放基金课题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首批择优立项10家科研院校的23项开放课题,目前已完成合同任务书签订。

破解深部煤炭开采难题

对全重实验室而言,不仅要正常运行,更要在攻克企业重大课题、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专项、开展行业基础性研究等方面挑重担、打头阵。

深部松软低透煤层地面井“钻压排”一体化技术、深部煤层群开采多重应力扰动下应力场优化控制及支护技术创新……一连串围绕淮南矿区安全生产难题实施的科研项目,正加快推进深部灾害治理技术迭代升级,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解决“卡脖子”难题。

“十四五”以来,聚焦深部煤炭开采瓦斯治理、围岩支护等重大课题,全重实验室“边建设、边运行、边出成果”,持续布局淮南矿区瓦斯治理“二次创新”、“地压治理”一号工程、A组煤水害防治等重点项目,加强科研项目化管理。

创新热度的背后,是矿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与企业用心培育的适宜“土壤”。

淮南矿区是我国开采深度最深、灾变类型多元、条件最为复杂的矿区之一,实现煤炭深部安全开采迫在眉睫。

作为国务院安委会明确的全国煤矿深部重大灾害治理5个试验基地之一,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牵头承担着“深部松软低透煤层高瓦斯压力治理工程试验”项目重任。

“十四五”期间,以全重实验室为代表的3个国家级、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聚焦千米深井开采、灾害防治、生态修复等“卡脖子”难题,先后承担参与国家科技计划课题10项、省部级项目17项。该集团共有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1项成果获省级科学技术奖,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76件,主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7项。

作者:于晨晨版面编辑:张翔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