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锚定“智”“净”,书写煤炭产业新答卷

锚定“智”“净”,书写煤炭产业新答卷

我 们 的 “ 十 四 五 ”

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十四五”以来,陕西省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稳煤扩油增气”并举,坚决稳住能源生产基本盘,统筹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煤炭产业方面,陕西省以保持省内煤炭产能接续、保障全国煤炭稳定供应为出发点,以陕北煤炭供应保障基地为抓手,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全力推进煤炭绿色开采、煤矿智能化建设。

全力保障煤炭稳定供应

“十四五”以来,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署要求,持续“建大关小”,煤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通过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和煤炭去产能,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另一方面,通过新建、产能核增、调整建设规模等方式,积极释放优质产能。全省煤矿单井平均规模由2020年的189万吨/年提高到2024年的245万吨/年。

近年来,陕西省煤炭年产量稳居全国第三位,2024年煤炭产量7.8亿吨,较2020年增加1亿吨。陕西省认真组织签订年度电煤中长期合同,持续加强合同履约监管,完善煤炭储备管理,积极建设调节灵活、保障有力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连续多年外送煤炭量占总产量的六成以上。

“十四五”以来,陕西省以“减人、增安、提效”为目标,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已初步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煤矿。

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中,陕西省有15处入选,数量全国第一。截至目前,陕西省煤矿智能化开采能力达到6亿吨/年以上,占生产煤矿产能的75%左右。

陕西省持续推进安全高效煤矿建设、智能化煤矿建设,扩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的覆盖面,推广应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钻锚一体化智能快掘系统、10米超大采高成套装备等先进技术和装备,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深入推进煤炭绿色开采

在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方面,陕西省强化综合治理,坚持能抽尽抽、可用尽用、以抽保安、以用减排,通过瓦斯发电、蓄热氧化等多途径不断提高瓦斯综合利用水平。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等利用高浓度瓦斯发电,瓦斯利用率持续保持在50%以上;大佛寺煤矿等通过瓦斯发电、蓄热氧化、民用供给等方式,推动矿区实现瓦斯“零排放”和区域供热“零碳化”;入选全国首批示范项目的王峰煤矿瓦斯梯级高效利用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在煤矸石综合利用方面,陕西省持续推进煤矿固废多用途综合利用,山东能源淄矿集团亭南煤矿等成功试点应用煤矸石井下充填,全部消纳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榆林、延安、渭南、咸阳等地相继建成多处煤矸石建材项目,实现了煤矸石变废为宝、就地消纳。

在地下水保护方面,陕西省建立省级部门煤炭开采区地下水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推进有关煤矿试点,尽最大可能降低和消除煤炭开采对地下水的影响。陕西省积极开展生态脆弱区“保水采煤”研究探索,率先在榆林市部分中小煤矿开展以“条带”开采为主的“保水采煤”试验,在陕西榆林能源集团郭家滩煤矿划定区域内开展以矸石充填、顶板离层注浆为主要内容的“保水采煤”先期试验示范。同时,加快榆林地区煤炭开发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及保护措施研究,以指导合理优化煤炭矿区布局、规模和时序。

大力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陕西省24处千万吨级及以上煤矿全部分布在陕北地区,智能化建设、技术设备创新能力居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实施高水平煤炭产能建设的同时,陕西省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构建榆神工业区、榆横工业园区等煤炭产业循环经济园区,持续打造陕北国家级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推动煤炭、火电、煤化工、新能源融合发展。

陕西省充分发挥煤炭资源优势,推进榆林国家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煤油气综合利用为重点,陕西省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切实提高煤炭作为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

“十四五”以来,陕西省建成世界首套万吨级煤基可降解材料项目等,开工建设陕煤榆林化学煤炭分质清洁高效利用二期项目等,煤制烯烃、乙二醇产能位居全国前列,煤制甲醇—烯烃及下游、煤制乙二醇、煤基高端化工品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链不断完善,集群化发展态势基本显现。

陕西省积极推动煤电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十四五”以来,陕西省逐年下达改造升级年度计划,前4年累计完成“三改联动”改造任务2683万千瓦,今年计划完成“三改联动”改造任务1139万千瓦,进一步提高机组低碳高效灵活性水平及清洁供热能力等。

作者:徐涛版面编辑:谢吉东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