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铁路记者,我曾多次来漳泉铁路采访,沿线众多小站有着多年岁月赋予的温和古朴气质,让我印象深刻。
蜿蜒曲折的山道上盘山前行,我隐约看到“剑斗站”三个字在站房上笔直挺立。这一瞥,也是我和它的初次相识。
待翻过岩土筑起的坡道,眼前的第一感觉却是“新”。崭新的信号楼、专业化的办公区、整洁的生活区……这座新建成的车站处处都换上了新设备。
拾级而上,登上站房二楼,山风从身旁拂过。凭窗远眺,错落的黛瓦屋顶间,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剑斗站安然嵌在这幅恬淡的乡村图景里,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附近的居民还不知晓,为何这里突然多了一座车站?答案就是泉州白濑水利枢纽的兴建。为了未来的水库规划,剑斗站乔迁新址。
剑斗站的故事始于1981年,开门迎客后,车务、工务、电务等单位纷纷进驻,站房旁还建起了职工家属楼。
2014年,由于客运业务的调整,剑斗站正式告别了客运舞台,仅办理货运及列车会让业务。
历经四十多载春秋,如今这座小站换了新址,较之从前,似乎添了几分生机。车站与对岸的乡镇遥遥相望,职工从站房步行至山下的村落,不过十几分钟脚程。
从前,在青年职工的心中,守小站就是“苦修行”。如今,随着生活环境与办公条件的改善,小站早已不再艰苦闭塞,反而多了一份难得的安静和从容。
厨房有锅气,站外有人气,职工们自然也更有活力。标准化宿舍、现代化信号楼和配备齐全的站内设施,让驻守在此地的铁路职工感受到深山小站的新变化。
“这里的夜晚很美,像今天这种晴朗天气,晚上抬头就能看到星星。”正值日落时分,剑斗站车站值班员李天鹏说。
当暮色漫过站房的屋檐,我却发现山脚下先亮起了点点灯光。钢轨依然在群山间蜿蜒,见证着离别的愁绪与重逢的欢欣,也陪伴着一代代铁路职工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江西记者站(南昌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李一民 王迎桓 左鸿文 陈柯添 姚逸 李旭恺 许朝阳 胡寻风
视频:王迎桓 姚逸
编辑:谢琦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