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刚刚落下帷幕,为期3天的2025(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即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隆重启幕。本届大会以“互融互通,共建共享”为主题,在国际化市场化推进、产业前沿探索、绿色智能转型等多方面开展深度交流与展示,不仅成为全球矿业合作领域的新标杆,更成为巩固提升我国矿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推手。本届矿业大会各方面表现可谓色彩纷呈。
国际化规模再创新高,全球矿业力量齐聚天津
国际化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大会吸引了覆盖全球40余个国家的1.8万名专业人士、4.2万人次参会参展,参会总人次较去年增长一倍以上;参展企业及展团达501家,其中国外参展企业42家。展览规模同步扩容,展位数达545个,较去年增长32%,展览总面积扩展至5.5万平方米,较去年扩大22%,全面覆盖矿业全产业链,为全球矿业从业者搭建起全链条交流平台。
国际政商代表参与层级显著提升。来自23个国家的17位部长级官员、18位驻华大使(公使)出席大会,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凸显。
前沿议题与创新平台共振,引领矿业发展新方向
大会以38场高质量论坛为核心载体,聚焦矿业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趋势,首次设立矿山智能微网发展、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矿山工程机械装备智能化、CCS全产业链发展等4场前沿专题论坛,系统填补了行业热点议题和交流空白。
论坛邀请381位发言嘉宾,其中国外嘉宾88人,覆盖政策制定、地质调查、矿产勘查、选冶加工、生态修复、智能装备、矿业金融、法律合规等全链条领域。“对话头部企业”论坛作为首次尝试,首次采用圆桌对话形式,紫金矿业、中国铝业、英美资源、天齐锂业等七家国内外领军企业高管就全球找矿形势、产业链协同、ESG实践、技术变革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行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大会集中发布《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5》《2025’中国矿业》《2025中国矿业上市企业研究报告》《智能微网解决方案技术白皮书(矿山场景)》《刚果(金)中资矿业企业社区发展与责任白皮书》等10份权威报告,其中5份为首次发布,创历届之最。同时,《“责任矿业·和美与共”中资企业海外履责联合行动倡议》正式启动,标志着矿业行业履责从“各自探索”迈向“集体行动”。
平台功能与项目对接突破,务实合作成果丰硕
大会响应国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首次设立“矿业权转让大市场”版块,展售19个国家218个拟转让矿业权项目,创新推出“后核查制度”规范交易流程,为全国统一矿业权二级市场建设提供先行实践经验。
项目签约与国家推介成效显著,9场国家推介活动吸引蒙古、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参与,共集中推介18个优质矿产开发项目,现场签署1个合作协议与4个合作谅解备忘录;23家矿业企业通过开放式推介会展示核心技术。天津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8个项目成功签约,总金额超4亿元,涵盖矿产开发、技术服务等领域。
矿山机械装备博览会同步交出亮眼成绩单,重点展示智慧矿山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应用、高效选矿装备等绿色智能产品,新增新能源储能特色板块,华为、上海玖行能源、徐工、中联重工等企业踊跃参展。通过定向邀约中亚、非洲、南美、大洋洲等地区国际专业采购团,国内企业获得精准海外对接机会,徐工集团拿下亿元订单,同力重工达成千万级交易,T138柔性自适应双动力头车载钻机等新技术产品首发,彰显中国矿业装备制造实力。
主场外交深化合作,服务保障升级提升体验
大会期间,主场外交活动密集开展,自然资源部领导分别会见苏丹、南非、智利、伊朗等国矿业高官;中国地质调查局与莫桑比克、塞拉利昂、所罗门群岛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矿业联合会与哈萨克斯坦矿业协会达成合作意向。大会专门组织19场企业与国外代表团会谈,为中企与全球矿产资源富集国搭建精准对接通道,助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同时,大会升级服务保障,新增新能源储能展示板块、商业洽谈区等设施,优化注册入场与餐饮服务,参展企业满意度创新高,超八成展商明确表达明年继续参展或扩大展览面积的意愿。
据悉,2026(第二十八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拟于明年9月中旬继续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办,将进一步紧扣“一带一路”建设与全球矿业绿色转型趋势,聚焦矿产资源安全保障、“双碳”目标落地、深海深地资源开发等战略需求,推动矿业权转让大市场、对话头部企业论坛等亮点活动常态化、精品化,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的矿业全产业链交流合作平台。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