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这一重要指示如灯塔,照亮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前行的道路 。
回首“十四五”,中国铁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企业发展质效显著提升,在世界500强的排名从第54位上升至第43位,各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为全力开启“十五五”打下坚实基础。
以制度改革为刃,锐化市场竞争力
密集出台36项制度办法,压茬推进员工“360度”考核、总部机构及薪酬改革,市场化经营机制不断完善……中国铁建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以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为重点,全面深化制度体系改革,自上而下开展了一场重塑式变革。
——制度引领,夯实企业管理
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国铁建修订《党委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等法人治理制度体系。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调整优化党委前置研究重大事项清单,进一步优化党委会、董事会、总裁办公会权责边界,明确党委、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功能定位、权责关系。
中国铁建外部董事参加战新产业推进会
为了让董事会决策更加独立客观,中国铁建优化外部董事制度。专职外部董事由改革前的13人增长为56人,占全体外部董事的87.5%,实现了以专职外部董事为主的结构性转变。此外,选拔专职外部董事担任二级公司主要领导,更加“进出自如”的“局外人”选聘任用体系,提振了全体外部董事的工作热情。中国铁建获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度上市公司董事会最佳实践案例,信息披露工作连续12年被上交所评为A级。
——市场赋能,激活运营效能
中国铁建对标行业人均资产管理额和总部人数占比确定编制上限,自上而下推动“瘦身健体”,掀起了组织机构改革的大潮。总部机构从24个调整为18个,部门内设处室从97个整合为55个,在总部示范带动下,38家二级单位同步开展总部改革,管理层级更加简洁,职能分配日趋合理,体系运转更加高效,全体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显著提升。
公开遴选二级单位班子成员
持续巩固“三能”效果,建立“四能”机制,切实匹配市场需求。所属铁四院通过全面推行员工公开招聘和市场化退出机制,真正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铁建重工完善中基层干部和后备干部公开竞聘和培养选拔机制,常态化开展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内外部人才同台竞技“找位子”。
中国铁建科技工作者登上总台春晚
以绩效论英雄,凭实绩分胜负。中国铁建深入推进“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加强出资人监督和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有序建立智能化穿透式监管系统,切实提升监管效能。从集团到二三级各级企业、从领导人员到普通员工、从业务条线到项目管理等,中国铁建密集出台全方位的考核制度,考核范围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360度全覆盖。同时对全系统薪酬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和重构,同一职级不同岗位人员薪酬基准标准差距由5%扩大至40%,“收入比贡献”的导向更加清晰。
以做优主业为基,优化产业新格局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中国铁建全力抓好顶层设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确立了“1256”中长期发展战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新产业培育壮大的双轮驱动。
中国铁建充分发挥企业“8+N”产业和“五位一体”国内经营体系优势。五年间,公司先后与16个国家部委及央企国企开展高端对接,和12个省区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总部、区域总部、产业集团和工程公司各司其职,推动重点合作项目落实落地。在工程承包主业板块,铁路、公路、城轨、房建和市政等五大传统业务份额持续保持2万亿元以上。生产经营“基本盘”保持稳定,经济指标“含金量”不断提升,领先优势明显。
全球规模最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全面实施
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呼唤,中国铁建开辟“五新赛道”,加快“六化转型”,推动资源要素向空白区域、优势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链长企业倾斜,全面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业务同比增长49.4%。
申能海南CZ2海上风电项目
“十四五”以来,中国铁建搭建“1+9+N”科技创新体系,成立中国铁建科研总院以及绿色低碳、地下空间、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竹基、海洋等产业技术研究院,以“矩阵式”创新之势,构建了中国铁建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路线图”。
总台报道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固沙工程
中铁建生态环保公司阳西县乡村振兴与人居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成为中国铁建首个入库自然资源部的垦造水田交易指标。中铁二十局“四涉两新”业务同期增长24.4%,涉水涉能工程同比增长52.6%。中铁十五局上海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中铁建竹缠绕发展有限公司分别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第一批、第二批“启航企业”。
曹妃甸海水提溴项目
非工程主业板块经营业绩同样亮眼。中铁十五局培育智慧停车产业链,在上海、温州签订新单。中国铁建昆仑投资集团公路运营公司以LNG、充电桩、隧道口分布式光伏为切入点,加快形成“高速+新能源”发展路径。铁建城发重点抓住“产与城”“人与地”“新与旧”等辩证关系培育核心竞争力,在城市运营领域辟出新赛道。
国内战新产业加速崛起,国际市场布局同步推进。中国铁建组建工作专班,推动战新业务不断向海外拓展。提级管理,超前布局,让中国铁建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先机——先后中标洪都拉斯布雷河多功能供水项目、乌兹别克斯坦丹加拉区垃圾发电项目、阿联酋沙迦别墅一期市政污水管网项目,中国土木墨西哥索诺拉州光伏、中铁二十局莫桑比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一批战新项目成功签约。
中国铁建战新产业宣传片
在稳生产、保增长的同时,中国铁建对订单质量要求更高,把关更严,更加注重订单落地转化率,确保经营成果向经济成果高效转化。中原区域总部将依法合规经营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六不揽”“七严禁”规定。中铁十一局明确要求中标项目标前综合测算收益率必须超过5%,将铁路项目、10亿元以上重点公招项目和投资项目纳入“四方”成本测算。
以改革创新为要,激活发展新动能
抓住改革发展中“变”与“不变”,方能行稳致远。
锚定运营管理创新这一关键,中国铁建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打造央地合作标杆企业的“苏州模式”成功落地,携手行业头部企业成立面向海洋经济的新能源发展公司,划转铁建金服、中铁磁浮股权,调整铁建城发、康养公司管理模式,批复设立中铁建竹缠绕产业发展公司……改革措施强力推行,内外部资源充分整合,为产业集群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竹基复合管廊亮相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
为进一步抓实企业创效的源头,中国铁建印发《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着力解决“管理粗放、高产利低”突出问题,强力推动项目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数字孪生智能建造中心
中铁十四局将工作标准化作为切入点,形成涉及路基、桥梁、轨道交通等14项工作手册和33项技术指南,让项目精细化管理穿透到基层项目。中铁二十五局把严控成本作为突破点,所属桐遵高速公路项目部组建劳务架子队,压降分包成本,对比责任预算成本节资13.7%。中铁十二局则以信息化建设为靶点,在引江补汉项目打造的数字孪生智能建造中心内置16个检测感知子系统,实现对“人工料法环”全过程全要素动态监测。
澳门大桥
面对海外市场形势变化,中国铁建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把国内外成功经验复制推广到海外市场,打造“海外优先”新增长极,持续擦亮铁建品牌。其中,“澳门大桥模式”以管理创新凝聚建设合力,以数智建造赋能精细管理,以本土融入管控合规风险,书写了共建“一带一路”新样板,为境外项目扎实推进精细化管理,实现创誉创效提供了有益借鉴。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中国铁建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化解企业运行风险。为大力开展存量风险化解工作,优化资产结构,中国铁建制定了《股份公司房地产项目盘活清单》,主管领导、分管领导与北京、广州、南宁、雄安等地方政府主管领导开展高层对接10余次,对总部项目、雄安2号地、涪陵山语城等15个房地产项目进行现场调研和督导,从顶层推动项目风险化解。
中铁地产数字化营销平台
在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房地产“止跌回稳”之际,中国铁建紧抓政策机遇,扎实推进“大干一百天”专项行动,销售精准发力,加快库存去化。同时,聚焦盘“存”求“增”,让有限资源产出更大效益。资本控股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发行的无增信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达36.84亿元,成为提升企业资产价值最大化的最新实践成果。
安全生产月宣誓仪式
在做好安全生产方面,中国铁建坚持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通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构建“大安全”格局,切实以高水平安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铁一院健全双预控机制,宣贯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定期更新风险、隐患“两个清单”,以高质量勘察设计保障工程安全。中铁建设将安全精细化与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度融合,推进分包管理人员履责管理考核机制建立,通过强化源头治理,做实“最后一公里”建设。如今,在施工一线,穿透式管理正走深走实,成为安全管控有力抓手。
旧篇已翻千重锦,新篇再著万华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铁建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持之以恒创新发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续写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