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即可订阅
“我想象着爸爸开着卡车拖着四十英尺长,而且装满花椰菜的冷冻货柜,经过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穿越平原和许多地图上标记的地方,一直到俄亥俄州为止。就我个人而言,我很高兴看到加州所有的花椰菜通通都被运到俄亥俄州去,因为我不喜欢吃这种青菜。可是一想到爸爸要独自开车跑那么长的路,我就很难过。他整个白天都会很孤独,除了在驾驶室里的卧铺上睡几个小时和想念着妈妈的时候以外,大半个夜晚也会很寂寞。”——《亲爱的汉修先生》
这段文字摘录于天津出版传媒集团2014年出版的儿童读物《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获得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这一奖项是世界儿童文学奖的最高奖。整部作品采用书信和日记的形式展开叙事,其表层主线讲述了一位美国偏远小镇的小学生,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给一位作家写信并坚持记日记,最终踏上个人文学成长之路的故事。而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位小男孩和他开卡车爸爸的父子情深、互相理解以及家庭成长的故事。
《亲爱的汉修先生》。图源:作者供图
书中的主人公鲍雷伊出生在美国加州伯克镇,是一名小学生。鲍雷伊的爸爸妈妈离婚了,虽然和妈妈生活在一起,但他非常想念开卡车的爸爸。鲍雷伊爱着爸爸,爸爸也深深爱着鲍雷伊,但是他们爱的方式和角度不同,鲍雷伊试着从父母的角度理解父母,却很难体会到爸爸对他的爱。
作为小孩子,鲍雷伊对爸爸的爱,更多是精神上的。因为每次爸爸打电话过来,他都要对着地图找到爸爸的卡车开到了哪里,所以鲍雷伊喜欢上了看地图;因为担心爸爸会不会遇到暴风雪或龙卷风,所以鲍雷伊常看天气预报;因为从报纸上看到隔壁小镇的糖厂要关门了,所以鲍雷伊会担心和一直给糖厂送货的爸爸见面机会更少了;因为怕爸爸跑长途时会打瞌睡,所以鲍雷伊即使喜欢狗狗,也还是让狗狗和爸爸在一起,让爸爸跑长途时有个伴儿。
而爸爸对鲍雷伊的爱,更多体现在物质上。在圣诞节长途运输无法回家时,他会通过对讲机找到途经小镇的卡友,委托他扮圣诞老人送上圣诞礼物。小狗在一次途中丢失了,他每天都在用无线电一遍一遍呼叫沿途卡友寻找,最终找回了小狗。而在日常,鲍雷伊在日记中多次提到一直在等爸爸的电话,抱怨爸爸常常不给他打电话,而打来的电话中,一直称呼鲍雷伊“小子”而不是“孩子”,最后一句话总是“鼻子要擦干净”。爸爸把鲍雷伊当作小孩儿,这些话语让鲍雷伊很是苦恼。是的,爸爸忽视了孩子更需要精神上的爱。爸爸不在身边,学校受到欺负没人为他出气,和妈妈一起生活没有帮手;想要爸爸亲自教他在午餐袋装防盗报警器,爸爸却不在……
鲍雷伊非常理解爸爸的不容易,他知道爸爸的卡车执照一年要付一千多元的税金;他知道爸爸要在高速公路上躲巡逻车;他知道爸爸卡车的柴油重量,这样既能装最多的货,又不会罚爸爸超载;他知道爸爸运马铃薯的时候,要亲自监督装货,因为货物装填不均匀卡车过弯要晃来晃去;他知道爸爸要靠经纪人安排工作,要和经纪人保持联络;他知道爸爸要在冰天雪地为卡车的八个驱动轮一一绑上防滑链。他还知道作为卡车司机缺乏运动,还有可能会失去左耳听力、得胃溃疡。
在鲍雷伊的第11篇日记中,鲍雷伊发出了全书至深一问,“如果卡车司机那么辛苦,爸爸为什么还要爱他的卡车呢?”而作为司机家属,鲍雷伊妈妈的回答,让我瞬间泪目。
全书也多处描写了爸爸给鲍雷伊带来的成长欢乐,鲍雷伊在日记中最幸福的记忆就是爸爸带着他运葡萄,卡车上无线对讲机的通话,换挡提速让又长又重的货柜车在弯路上灵活走位,沿途听爸爸讲述电线杆上老鹰的故事,闻着成吨的葡萄在阳光下散发的香气,特别是在卡车休息站吃午餐,爸爸兴奋而又自豪地说:“来见见我的儿子”鲍雷伊对爸爸的爱,把这段经历化作了小作家比赛的作品《卡车上的一天》,这篇包含“质朴的感情”的纪实文章不仅获了奖,还让鲍雷伊得到了在他生活的偏僻小镇和“真正的、活着的作家”一起吃饭的机会,并在所有获奖作品中,得到了这位作家唯一的肯定。
父子间有快乐,也有不解,这在全书前后两个场景进行了呼应。开篇中,爸爸并不知道鲍雷伊为有一个开卡车的爸爸而自豪!鲍雷伊在给汉修先生写信时描述他从未实现的愿望,就是爸爸开着十八个车轮的冷冻货柜车送他去上学,并在行车日志上写“载我儿子去上学”。随后“所有的小孩都注视着他离开,而且都希望自己的爸爸也会开大卡车”。而在结尾处,鲍雷伊不谙世事地认为爸爸是因为在附近运货才来见他,“伤心得说不出话来”,并不知道爸爸是专程过来看他的。
全书读来,作为卡车司机,爸爸努力工作、热爱生活、享受长途运输的快乐;但是作为孩子的父亲,爸爸又“始终没有长大”,有种“男人至死是少年”的感觉;而作为丈夫,在鲍雷伊的描述中,妈妈对爸爸的感情也是一波三折。“他开着卡车来到我面前……嗯,看起来就像骑在白马上的王子”“我喜欢跟着他坐车到处跑……”“……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厌倦高速公路和卡车休息站了”“一在卡车休息站玩儿高兴了就忘记打电话回家”“或许我长大了,而你爸爸却没有”“他真正爱的其实不是他的卡车,他爱的是坐在高高的驾驶座上操纵一台庞大的机器所带给他的掌控一切的感觉”“他喜欢过新鲜刺激的公路生活,我却不喜欢。”而在全书开篇,鲍雷伊就写到,爸爸妈妈“就是为了大卡车而离婚的”,爸爸本来开的是“货运公司的车子”,而爸爸“一天到晚都在梦想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子去跑更远的地方。他真的夜以继日地工作……”
全书正文112页,整页整页描述着鲍雷伊眼中爸爸的工作,有自豪、有担忧、有趣闻、有憧憬、有失望,整部作品26封书信和34 篇日记中,有8封书信和23篇日记描述了爸爸的卡车工作和生活。
读完全书,不仅深深感受到了鲍雷伊和他爸爸的父子情深,也通过鲍雷伊的描述将一位美国底层卡车司机的工作、生活具象化,同样也体会到中美货车司机生存的异同之处。这本书是一个周末,陪着孩子上课外辅导时,在一墙之隔的新华书店偶然看到的。一口气读完,回忆日常工作中看到的、接触到的货车司机的种种情景,脑海中浮现出货车司机们用视频号记录的跑车生活。同时自己作为一名父亲感同身受,读书的过程内心五味杂陈,有大笑、有流泪、有酸楚、有痛心,更多的是深深的共鸣,特写下这篇书评,推荐给所有的货车司机爸爸们,也推荐给他们的孩子和爱人们。
对于“三车”司机来说,车子是他们的家,父母、爱人、孩子更是他们的家!我们既是家的主人,亦是国的砖石,共同构筑着美好生活的命运共同体,而铺就的国家康庄大道,让家的车轮安全平稳驶向远方。
推荐阅读
《中国公路》杂志社新媒体中心—省级交通集团通联群
添加管理员微信yankexin528099,申请入群
作者:郑在忙
责编:苗挺节
校对:程子研
审核:余大鹏 谢博识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请点赞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