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次牵头编制国际标准,全国首条悬挂式单轨,世界规模最大的海底公路隧道,华中地区首条全自动驾驶线路……一个个硬核关键词,书写出一份成色十足的发展答卷。
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勘察设计龙头企业,“十四五”期间,铁四院在增量和变量上精准发力,在做优传统产业、打造新兴产业上深耕细作,新签合同额超过1300亿元,相比“十三五”上涨超过30%,企业改革发展“含金量”“含新量”不断提升。
胸怀“国之大者”
以标杆工程铸就交通丰碑
跨越山海的福厦高铁
28日,我国首条设计时速350公里跨海高铁——福厦高铁迎来开通运营周年。两年来,万列高铁跨越山海,发送旅客突破2000万人次。
福厦高铁是中国跨海高铁的“集大成者”,从国内首座跨海高铁矮塔斜拉桥湄洲湾跨海大桥,到全球首座免涂装耐候钢跨海工程泉州湾跨海大桥,再到世界最大跨度无砟轨道高铁跨海斜拉桥安海湾特大桥,铁四院将多项“第一”熔铸于这条跨海高铁之中。
这一工程奇迹是铁四院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使命,践行“国之大者”的一个缩影。从“江浙沪第一天路”——沪苏湖高铁,到打通粤赣革命老区的赣深高铁,从串联湘西奇山异水的张吉怀生态文化旅游黄金线,到引领城市交通创新的光谷空轨,一系列标志性工程不仅铸就了实体丰碑,更推动了我国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向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现代化升级。
“十四五”期间,铁四院聚焦主责主业发展不动摇,多措并举持续推动规划设计咨询业务做大做强,进一步夯实主业核心发展优势,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支撑。累计统筹推进开展了5800余公里铁路项目、6600余公里轨道交通项目和2400余公里公路市政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在高铁网络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生态保护与智慧交通等领域贡献了卓越力量。
杭州西站
清晨7点的杭州西站,阳光透过“云谷”穹顶,在大理石地面投下流动的光斑。三年的时间里,这座新一代高铁枢纽标杆,不仅实现了客流的指数级增长,更以“站城融合”的创新理念,带动了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成为杭州城市新中心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中国铁路客运站迭代升级提供了参照样本。
铁四院的角色,已悄然从过去提供蓝图的“画图匠”,转变为为客户、为社会创造综合价值的“价值创造者”。业务范围从单一的勘察设计服务,延伸至规划咨询、工程总承包、运营维护乃至全生命周期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综合性、跨阶段、一体化的全过程咨询服务。这一转变,折射出铁四院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的“技术报国”雄心壮志。
面向未来,四院发展蓝图愈加清晰——以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为引领,持续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将改革效能转化为澎湃动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奋楫前行。
锚定向新而行
以战新布局激活发展动能
传统产业跑出“加速度”,新兴产业也在“扬蹄奋疾”。
日前,由铁四院、上海局上铁建工集团、铁科院北京铁科特种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合资组建的上海上铁运维技术有限公司全面进入实质化运营阶段。公司将依托铁四院在轨道工程、检测技术、数字资产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整合三方资源,打造覆盖“检测—诊断—设计—整治”全链条的智能运维服务体系。
这是铁四院布局“后基建时代”新增长极、培育数字业务生态的关键落子,将有力推动企业在智能运维战略性新兴领域的战略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拓展全新空间。
“十四五”期间,围绕中国铁建1256”中长期发展战略,铁四院紧密结合自身技术和产业优势,成立12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持续拓展“设计”全产业链,新的增长极正加速形成——
铁四院承办深部地下空间利用领域技术论坛
更深——牵头成立中国铁建地下空间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城市地下空间“全要素探测、规划设计、安全建造、智能监测、智慧运维”技术体系。
更智能——将数字化与勘察设计全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勘察设计的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自主化,实现设计从手工绘图1.0、计算机辅助2.0到智能设计3.0的跨越。
更快速——积极参与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技术研发,承担科技部专项课题,完成《大湾区高速磁浮铁路预可研》,推动我国磁浮技术从试验走向商业化运营。
更安全——构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开发轨道智能监测系统,利用光纤传感与视觉测量技术实现高铁轨道毫米级变形识别,覆盖全国92% 高铁监测站点。
铁四院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平台
从大地深处到数字云端,从传统轨道交通到高速磁浮梦想,铁四院以战新为笔,绘制了一幅面向未来的壮阔蓝图。
坚持创新驱动
以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创新,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钥匙。
今年月,由铁四院牵头承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设计共性关键技术》项目高分通过综合绩效评价。该项目聚焦勘察设计全过程的智能化升级,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瓶颈,标志着铁四院在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智能设计3.0跨越中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铁四院研发的单北斗星地一体化增强定位技术入选《科技日报》“十四五”硬核成果
秉持科技强企方针,铁四院围绕市场搞创新,结合工程搞科研,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地下空间产业技术研究院、数智化事业部、时代科创科技公司、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省重点(工程)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等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多维技术创新体系。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铁建首席专家、铁四院总工程师肖明清与团队开展技术研讨
隧道是铁四院的金字招牌,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铁建首席专家、铁四院总工程师肖明清的技术领衔下,“十四五”期间,“四院隧道”始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成为隧道设计新理念、新技术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深地空间示意图
纵观铁四院近五年的创新轨迹,清晰地呈现出“量”“质”齐升的喜人局面。在“量”上,企业集中优势资源,主动承担国家使命,先后牵头承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省部级重大科技计划近40项,中国铁建级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承担的科研项目层级、数量与经费总额在全国勘察设计行业中持续领先。在“质”上,原始创新能力显著迸发,瞄准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持续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攻关,接连突破了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结构防水与长期安全保障一体化技术等数十项行业关键核心技术,有效化解了多项制约重大工程建设的“卡脖子”难题,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
铁四院研发的弹性约束多功能支座
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铁四院集合全院资源力量,多方位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形成了专利许可、产品销售、软著使用权转让、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协同发展的业务发展格局,科创业务累计实现新签合同超过17亿元,规模、效益均创历史新高。
一项项关乎行业未来的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一波波体现企业综合实力的硬指标稳步提升。铁四院作为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国家队”和“压舱石”,发展的根基更加坚实,前行的信心更为坚定,服务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愈发凸显。
时间的转轮永不停歇,发展的篇章不断续写。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向更加壮阔的未来,铁四院将继续秉持初心,真抓实干,团结奋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卓越的成就,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