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全国最大吨位“智能矿工”来了!

全国最大吨位“智能矿工”来了!

在广袤的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上

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

两个露天煤矿的巨大矿坑

宛如“人造峡谷”

一辆辆载重数百吨的巨型卡车

在矿坑中有序行驶、精准装卸

但它们的驾驶室里却空无一人

这不是科幻电影

而是准能集团历时四年

通过“矿用卡车无人驾驶技术”

实现的真实生产景象

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

无人驾驶项目

是国内吨位最大、数量最多

品牌最多、车型最多的

无人驾驶矿用自卸卡车科研项目

率先在国内实现了300吨级

无人驾驶矿用卡车运行

什么是矿用卡车无人驾驶?

矿用卡车无人驾驶,并非简单地将车内的自动驾驶技术放大,而是一个高度复杂、定制化的系统工程,是主要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用5G网络+智能调度+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构建出一套完整的智能化无人驾驶生产运输控制系统,以确保卡车在矿山安全高效地完成运输作业。

超级巨型“机器人”

这些无人驾驶矿卡车身长度超过15米,高度超过7米,载重可达300吨以上,就像是一个“移动的楼房”自己认路、干活。

多重安全保障

面对矿区车型众多、道路非结构化等挑战,无人驾驶矿卡融合激光雷达多回波信息的感知系统,在低能见度条件下依然“看得清”周遭环境;运用横纵向联合控制算法,确保车辆在坡度突变、弯道频现的非铺场路面保持精准运行循迹;通过动态建图技术实时更新频繁变化的作业区数字地图,确保矿卡始终行驶在“安全基准线”上。

云端“智慧大脑”

所有无人驾驶卡车均由云端调度平台统一指挥,这个调度平台“大脑”会根据煤矿的生产计划,为每辆车规划最优路径、下达装卸料指令,并实时监控所有车辆的状态,确保整个车队高效、协同作业。

为什么要在煤矿率先实现无人驾驶?

露天煤矿是无人驾驶技术的绝佳落地场景。

安全效益最大化:矿坑内道路狭窄、坡陡弯急,且是连续24小时作业,对驾驶员是巨大的身心考验。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幅提升作业安全水平,有效降低一线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

经济效益显著:无人驾驶卡车可以连续工作,不受换班、疲劳等因素影响,大幅提升设备出勤率和运营效率,同时节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作业精准化:系统控制的无人驾驶矿卡行驶路径、装卸料停车位置都非常精准,可减少等待时间,降低油耗和轮胎等部件的磨损。

准能集团的突破与“中国方案”

准能集团无人驾驶项目于2020年4月启动单车试验,于2021年8月份全面开展。实现从4G+单机运行逐步向5G+多编组无安全员常态化运行的转变,打造了一套可推广的露天矿智能运输“中国方案”,为整个矿业行业的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

自项目推进以来,准能集团以科技保障安全、科技助力生产、科技带动发展为理念,立足于自身基础条件,着眼于行业发展前沿推动5G网络搭建、软件控制平台建设、大吨位卡车无人驾驶改造及辅助生产设备的一体化协同运作系统等模块建设,逐步实现了从单台无人驾驶卡车运行、混编组运行向多编组运行迈进。

有没有遇到过先进技术与实际生产情况不匹配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在无人驾驶运行初期,系统自动生成的路径不符合人工驾驶时入铲装车模式,导致无人驾驶装车时间长。为优化无人驾驶卡车入铲装车路径,矿内技术人员与系统研发工程师亲自上车,通过观察人工作业的装车等待位置、入铲路径等,不断调整优化无人驾驶卡车入场逻辑,最终实现了无人驾驶卡车‘人字形’装车模式和装载区多车入场功能”。黑岱沟露天煤矿现场技术主管石峰解释。

大规模应用

截至2025年10月,准能集团累计完成103台卡车的无人驾驶功能部署,常态化运行数量稳定在40台左右,260台辅助设备完成协同作业系统硬件安装。2025年1至9月,无人驾驶矿卡已累计拉运岩石约1390万立方米,综合效率达到人工驾驶的88%以上。

创新与实践

为保障多编组无人运输作业系统的高效性能,露天煤矿形成了以智能作业管理与监控系统为核心、以数据中台和健康管理系统为平台支撑的整套露天矿无人驾驶方案,以矿用卡车无人驾驶车载系统和作业管理系统联合运行为主,同时介入数据通信系统、无人运输仿真系统等辅助模块,实现科学有效的智能决策、智能分析和智能执行。

这是国内首个本地部署的企业级5G核心网,其中4项新技术为国内首创。目前,准能集团已经实现了首批国内载重最大的300吨级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多编组“装、运、卸”无安全员常态化运行,取得了“安全零事故、作业无等待、运输低排放、智能少人员”的新成效。

驰骋在国家能源集团露天煤矿中的

无人驾驶卡车

是中国工业智能化浪潮中的一个缩影

它们不仅仅是技术的展示

更是传统生产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

国家能源集团将继续

深入推进无人驾驶的规模化应用

加快矿用装备智能化改造

持续提升煤矿装备智能化水平

打造国家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示范标杆

走出传统能源生产

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未来之路

来源 | 国家能源集团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期刊出版公司拥有科技期刊21种。其中,SCI收录1种,Ei收录5种、CSCD收录6种、Scopus收录8种、中文核心期刊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11种、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期刊4种,是煤炭行业最重要的科技窗口与学术交流阵地,也是行业最大最权威的期刊集群。

期刊简介

《智能矿山》(月刊,CN 10-1709/TN,ISSN 2096-9139)是由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主办的聚焦矿山智能化领域产学研用新进展的综合性技术刊物。

主编:王国法院士

刊载栏目:企业/团队/人物专访政策解读视角·观点智能示范矿井对话革新·改造学术园地、专题报道等。

投稿网址:www.chinamai.org.cn(期刊中心-作者投稿)

👉 征稿函详见链接: 征稿┃《智能矿山》面向广大读者征稿,欢迎投稿

期刊成果:创刊5年来,策划出版了“中国煤科煤矿智能化成果”“陕煤集团智能化建设成果”“聚焦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等特刊/专题30多期。主办“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先进成果发布会”“《智能矿山》理事、特约编辑年会暨智能化建设论坛”“智能矿山零距离”“矿山智能化建设运维与技术创新高新研修班”等活动20余次。组建了理事会、特约编辑团队、卓越人物等千余人产学研用高端协同办刊团队,打造了“刊-网-号-群-库”全覆盖的1+N全媒体传播平台,全方位发布矿山智能化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经验。

👉 具体详见链接:《智能矿山》创刊4周年回顾

联系人:李编辑 010-87986441

邮发代号:82-476

👉 期刊订阅详见链接:欢迎订阅┃《智能矿山》杂志2026年订阅开始了!

往期荐读

往期特刊

中国煤科特刊

陕煤集团特刊

神东专栏

重大进展特刊

露天矿特刊

理事单位特刊

红柳林煤矿特刊

创新技术特刊

创刊号

版权声明

本刊对已出版文章持有电子版、网络版及进行网络技术交流和与各网络数据库合作的权利,稿酬一次性付清,版权归本刊与作者共同所有,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声明。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