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南都物业转型遇坎:三季度利润跌近四成

南都物业转型遇坎:三季度利润跌近四成

南都物业需在场景落地与财务稳健间找到平衡,否则科技投入可能成为新的负担。

中房报记者 梁笑梅丨北京报道

10月28日晚间,南都物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都物业”)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该公司营业收入微增1.56%至4.56亿元,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同比下跌38.38%至2451.76万元,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这一表现与行业整体趋势相符,但也暴露出南都物业在战略转型中的深层矛盾。报告期内,公司利润下滑主要受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拖累,而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滑40.71%至-1.30亿元,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资金链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南都物业近年频繁涉足科技投资,包括增资机器人企业、设立创投基金等,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但短期回报尚未显现。

一位接近南都物业的人士表示,“净利润大幅下跌主要源于人工、能源及管理费用上升,叠加235万元非经营性损失,在去年低基数背景下被放大。”

从上市七年的发展轨迹看,南都物业曾以“独立第三方物业标杆”崛起,但2023年以来业绩增速骤降,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跌88.21%,反映出传统物业模式与行业转型的剧烈碰撞。此次第三季度数据,既是其转型阵痛的缩影,也是行业困局的集中体现。

关于南都物业增收不增利背后的原因,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联系南都物业人士,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

主业疲软与投资波动拖累利润

南都物业2025年第三季度的“增收不增利”并非偶然,而是其主营业务疲软与投资策略失误长期积累的结果。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2.35%至13.69亿元,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飙升156.07%至1.54亿元,这一高增长主要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贡献——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8251.64万元,同比激增261.69%,主要来自所持安邦护卫股票的股价上涨。然而,剔除该因素后,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微增1.53%至8223.56万元,折射出主营业务的增长乏力。

事实上,南都物业的主业困境早有征兆。自2023年上半年起,公司营业收入增速从2022年同期的17.36%骤降至3.79%,增值服务收入同比下滑15.65%,其中非业主增值服务受地产行业低迷影响下跌50.64%。与此同时,毛利率持续承压,从2022年同期的23.06%降至2025年第三季度的15.04%,人工成本占总营业成本比重高达70%~75%,成为利润的“隐形杀手”。

一位资深物业分析师认为:“物业行业普遍面临成本刚性上涨与项目低价竞争的矛盾,南都物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虽利于深耕,但也限制了抗风险能力。”

投资端的失误进一步放大了业绩波动。南都物业上市后激进布局理财与股权投资,但2023年购买的中融信托产品逾期,最终计提1500万元损失;对安邦护卫的股权投资虽在2025年上半年因股价上涨带来收益,但此前股价下跌曾导致53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失,直接拖累2024年业绩。

上述分析师补充道:“公司对单一股权标的依赖度高,且未建立有效对冲机制,风险管控存在短板。”尽管南都物业试图通过成立理财决策委员会加强风控,但2023年已形成的风险敞口最终在2024年爆发,错失了处置窗口。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现金流持续恶化。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0亿元,同比下滑40.71%,主要因供应商付款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29亿元,同比锐减197.37%,反映科技领域投入扩大。

━━━━

押注机器人转型面临多重挑战

面对主业增长瓶颈与投资失利,南都物业将科技转型视为“破局关键”,尤其押注机器人赛道,试图通过智能化破解行业成本困局。2025年以来,公司动作频频:4月以1500万元增资云象机器人,持股8.57%;5月出资3300万元参与设立人工智能创投基金;7月与云象机器人合资成立南郡智能科技,持股80%;10月再投资境智具身智能科技。据不完全统计,年内科技领域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紧逼上半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36.06万元。南都物业在投资者关系中透露,首批机器人已在部分项目试点,并落地其他物企项目,计划依托近9000万㎡在管面积构建“算法+硬件+场景”闭环。

这一转型逻辑直击行业痛点。物业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成本持续上涨侵蚀利润,而机器人可替代清洁、巡检等重复性劳动。以云象机器人为例,其设备能实现全自动避障与多模式作业,测试中效率提升2倍~5倍。资深物业分析师认为:“科技转型是行业大势,头部企业如碧桂园服务已计划年内投入超千台机器人,单台年收益达1万~2万元。南都物业凭借场景优势加速技术落地,若能实现30%的人力替代,年节省成本可达百万元级。”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转型面临多重挑战。技术层面,合作方云象机器人尚未盈利,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为-106万元,净资产为负,技术商业化能力存疑;竞争层面,头部物企已实现机器人量产,南都物业在规模与成本控制上处于劣势;财务层面,机器人投入回报周期长,单台采购成本约10万~20万元,租赁模式月租金也需3000元~5000元,而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4.17%,难以支撑大规模投入。

上述一位接近南都物业的人士透露:“南都物业的科技投入短期难见回报,且加剧了现金流压力。其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平衡短期投入与长期收益,避免重蹈投资冒进的覆辙。”

从上市七年的历程看,南都物业的转型折射出中型物企的普遍困境。2018年登陆A股时,其以“独立第三方物业标杆”崛起,凭借区域深耕实现五年营收翻倍。但2023年成为拐点,业绩增速骤降,2024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下跌88.21%,反映出传统模式与行业转型的碰撞。此次第三季度数据,既是对过去问题的清算,也是未来转型的试金石。

在上述一位资深物业分析师看来:“行业转型非一蹴而就,南都物业需在场景落地与财务稳健间找到平衡,否则科技投入可能成为新的负担。”

值班编委:马琳

责任编辑:李红梅 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