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国有企业改革动态》刊发了中铁城建全面深化改革的典型案例,对该公司以改革为抓手,围绕创新驱动、“三精”筑基、数智转型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展示。
“十四五”期间,中铁城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国铁建战略部署,锚定“致力成为新型城市建设一站式解决方案卓越提供商”的发展定位,全面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企业发展稳中提质。
“获评中国铁建‘改革三年行动先进单位’,所属一公司入围国务院国资委深化改革联系点单位”“今年前三季度新签合同额、营业收现率、全员劳动生产率、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24.4%,41.1%、13.5%、8.1%……”以改革破题,中铁城建蹚出了一条从“对标追赶”到“达标提质”再到“创标引领”的跨越发展之路。
创新驱动,激活发展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正确把握创新与改革的内在逻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对于企业而言,亦是如此。
湘江科学城项目
“深耕城市建设主业,以战略创新、模式创新和业务创新‘三个创新’为引擎,加快布局新兴产业和新兴业务,全面激活发展新动能。”“十四五”以来,中铁城建不断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激发创新主体活力,通过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谋篇布局,打通了高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交出了一份与时俱进的“创新答卷”。
立足战略创新,中铁城建成立投资、城市运营、建筑科技等6家专业公司。形成“前期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开发、工程建造、运营服务”的战略闭环,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以湖南省重点项目湘江科学城、长沙市首个危房拆除重建全过程代建服务项目等城市综合体建设、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例,该公司提供从前期策划咨询、融资协助,到中期工程履约、产业导入,再到后期维护、运营管理的全链条一站式服务,综合收益率较单一工程建设提升显著。
业务板块
“一公司房建+地基基础、机电装饰装修,二公司房建+铁路站房、机电安装……”围绕模式创新,中铁城建推行“工程+非工程、房建+细分专业、传统主业+两新”多轮驱动模式,聚焦铁路站房、绿色建造等21个细分领域,推动三级公司专业化、差异化发展。所属2家公司获评湖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公司获评中国铁建“专精特新”企业,所属城市运营公司登顶中国铁建三级公司高质量发展评价非工程板块榜首。
智能移动房工厂
研究成果从提出到落地,需要“走”多久?在中铁城建,一园之内,这是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距离。聚焦业务创新,中铁城建依托主业优势大力拓展绿色低碳赛道,《建筑与工业废弃物协同处置资源化技术应用》成果入选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全国50个绿色技术创新典型案例;创新研发以工业固废为原料的纤维增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成为湖南省首创的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板材……截至2025年三季度,绿色低碳等新兴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4.3%,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增长极。
“三精”导向,深挖价值潜能
“要深入落实‘精干、精简、精细’工作要求,坚定不移将各项改革举措推向纵深,加快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中国铁建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多次强调部署深化改革行动。
2025年所属单位负责人研讨班
一子落而满盘活。中铁城建党委聚焦“三精”工作要求,抓住改革的“牛鼻子”,以“系统思维”大刀阔斧深化推进制度体系、组织机构体系、人力资源体系、薪酬体系、项目精细化管理等多项改革举措,打出深化改革“组合拳”,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与资源效益,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改革,刀口要敢于向内。2024年以来,中铁城建累计出台和更新制度近200项,以“中铁城建之制”,实现“中铁城建之治”,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推进组织架构精简,坚持“瘦身”与“健体”并重,将管理层级从4级压缩至3级,全面实施扁平化管理和内部专业化整合。目前两级总部部门数压减10%以上,编制数压减15%以上,内设机构100%调整优化,组织运行效率显著提升。
总部述职及员工绩效考核大会
不到半年时间,中铁城建自上而下全部完成队伍精干管理:71名管理人员因年度业绩考核不达标退出,打破“铁交椅”。两级总部全员起立竞聘,实施“一人一表”360度全方位考核,执行“首位激励、末位淘汰、不胜任退出”机制。2024年以来,66名优秀基层员工晋升调入、178人合理调整调出,以“活水循环”让队伍更精干、活力更充沛。
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提高“会过日子”本事,将精细化管理作为价值创造的核心引擎,中铁城建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123456”精细化管理实施体系,打造了一套以提升项目盈利能力为核心的“1643”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系,成功应用于全国260多个项目。同时,深挖供应链降本增效潜能,提出“五优”供应商标准,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物资集采率98.4%,节资率5.5%,真正做到了“钢镚儿”般的小钱都花在了刀刃上。
数智转型,提升管理效能
在中铁城建,数智技术,让降本增效按下“加速键”。
“十四五”期间,中铁城建系统推进数智化转型,构建“AI+BIM+IoT”(人工智能、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三位一体融合机制,打造“智慧城建”生态圈,实现管理流程再造、生产方式变革,通过“智变”推动管理质效跃升。
中铁城建AI助手
写一份施工方案需要多长时间?不到5秒。中铁城建自主搭建的“城建AI助手”给出答案。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铁城建紧跟大模型应用浪潮,建立企业级数据中台与智能分析平台,强化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做强“智慧大脑”与智能分析能力,推动企业管理从“经验驱动”跃升为“知识驱动”,管理决策速度提升3倍,工作效率提高40%以上。
广湛高铁佛山站BIM效果图
将17类子系统、23种动态数据与模型构件精准映射,形成12万条可复用数字资产,运维成本平均下降30%,关键节点验收时间缩短70%……BIM技术应用在中铁城建推动智能建造中不可或缺。中铁城建成立了中国铁建首家企业级BIM平台,在建项目BIM覆盖率达100%,制定了《BIM技术服务标准化指导手册》,通过“产品化建模-孪生化穿透-数据化运维”一体管理,健全BIM建模标准化制度和流程体系,推动企业管理从“传统决策”向“数字资产智能运营”跨越。
“157”智慧工地平台
不仅是人工智能、BIM,在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中铁城建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止。广湛高铁佛山站施工现场,建设者们正全力冲刺项目建设,远在400余公里外的长沙总部生产指挥中心,依托“157”智慧工地平台,通过多场景智能融合与数据贯通,实现对项目现场“人、机、料、法、环”等要素24小时全天候、360度无死角的立体监控和零距离集约管理。
中铁城建“云鼎”智造工厂
坦尾村更新改造,袁家庄、下庄城中村改造等项目运用“空中智能造楼机”,通过全过程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管控,彻底改变“脏、繁、危、重”传统高空露天高危作业模式,工效提升50%,安全事故率降低70%。除此之外,中铁城建多个项目工地,焊接机器人、巡检机器狗、喷涂打磨机器人等多款智能设备分工协作、有序作业,掀起一场场“人机大赛”。
时间的刻度,记录着改革者的足迹。从单一工程建设的“单点突破”,到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系统升级”,中铁城建以“新精智”三驱联动为钥,成功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空间。面向未来,中铁城建将在创新赛道上持续攻坚、在精细管理上深挖潜能、在数智转型上全面发力,为行业改革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中铁城建经验”。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