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特钢集团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DEVELOPMENT
Citic Pacific Special Steel
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壮阔征程中,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从“体量优势”向“质量突围”的历史性转变。特殊钢,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工业筋骨”,其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直接关系到国家重大工程的安全可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可控。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特钢企业,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泰富特钢”)始终屹立潮头,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基石”,为完成“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注入坚实底气,为全球特钢行业的发展贡献具有影响力的“中国方案”。
淬炼工业筋骨
攀登材料性能高峰
面对“雄关漫道”,中信泰富特钢在“十四五”期间持续锻造精品;胸怀“长风破浪”之志,不断突破自我,向着材料科技“封锁区”“无人区”奋勇挺进。
中信泰富特钢年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稳定在3%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5年累计获授权专利1851项,其中国际专利占50项……高强度研发投入与创新积累,催生了“最细金刚线、最深万米油田用钢管、最长疲劳寿命气门弹簧钢”等“八最”产品的横空出世。这些成果正是中信泰富特钢全体员工将“科技创新”置于战略首位、以“实干兴邦”践行使命的生动写照。
2024年6月30日,举世瞩目的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这座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的主缆,由中信泰富特钢旗下兴澄特钢研发的2060MPa级超高强度桥梁缆索钢丝编织而成;海中锚具则由另一子公司大冶特钢提供的高韧性锚具用钢牢牢锁定。
深中通道
旗下天津钢管的套管正战斗在中国首口万米科学超深层油气探索井——深地塔科1井。该井于今年2月20日胜利完钻,深度达10910米,一开二开所用套管全部由天津钢管供货。
在国内迄今为止产量最大的海上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工程中,来自天津钢管的深海管线用管也成功应用于渤海千亿方大气田,守护我国迈出深海油气规模化开发的关键一步,保障国家能源命脉。
天津钢管产品助力“深海一号”搭建油气输送“主动脉”
旗下靖江特钢则成功开发全球首个300MW级别压缩空气储能井示范项目用套管和中石化“深地工程”抗微生物腐蚀管线用管,为全球新型储能技术大规模应用筑牢材料基石。
大冶特钢研制的M50航空轴承钢,不仅通过中国科学院金属所疲劳测试,更获得SKF、舍弗勒等国际轴承巨头批量订单;多个专项材料通过航空起落架、航天发动机壳体、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材料鉴定和装机评审。
盾构机主轴承用连铸大圆坯支撑国产18米超大直径盾构机创下3项世界之最;9Ni钢板批量应用于20万立方米LNG储罐;P92高压锅炉管打破国外垄断,首次供货国内第四代核电快堆蒸汽发生器;机器人制造领域的滚珠丝杠、RV减速机等核心材料亦实现稳定供货,为“中国智造”装上了强健的“关节”……“十四五”期间,中信泰富特钢“三高一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可靠性、特殊用途)产品销量年均增长超40%。
大冶特钢生产成品高压锅炉管、
兴澄特钢9Ni钢板成功应用于全球首台最大LNG储罐
2023年,中信泰富特钢首次作为总牵头单位,成功申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寿命高稳定性轴承钢绿色高效产业化核心技术”项目。该项目完成后,标志着中国又一工业核心部件实现从“望其项背”到“并驾齐驱”的跨越。
点亮灯塔工厂
赋能全链数智蝶变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奔涌而至,数字化转型也成为传统产业涅槃重生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中信泰富特钢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将智能化、数字化作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引擎,为厚重的钢铁产业注入灵动的“智慧之魂”。
2023年,兴澄特钢获评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这一由世界经济论坛认证的智能制造荣誉,标志着中国特钢企业首次站上全球工业4.0的塔尖。40多种工业4.0技术如同给庞大的生产线装上了“超级大脑”,数据在“毛细血管”般的网络中自由流淌,构建起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全链条数字化体系,实现了“高定制”“高品质”“高效能”“可持续”的有机统一。
兴澄特钢的“智慧大脑”——数智中心
2024年,中信泰富特钢自主研发的“特钢信使”AI应用初步上线。通过智能化工具,人力资源团队可以更快地找到合适的人才,评估员工表现的准确性也将大幅提升,进一步开启了以“数智引领”重塑特钢产业运营模式的精彩篇章。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的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中,中信泰富特钢旗下3家子公司——兴澄特钢、大冶特钢和扬州特材成功入选,体现了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制造方面的领先实力。
绘就绿色画卷
担当“双碳”时代先锋
中信泰富特钢深知,绿色低碳不仅是责任所系,更是未来竞争力所在。“十四五”期间,集团上下一心,一面苦练内功、构建低碳生产体系,一面向外赋能,通过绿色产品助力下游产业减排,将“双碳”压力转化为产业升级的澎湃动能,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转型之路。
在自身减排上,中信泰富特钢不满足于小改小革,而是布局源头性、革命性的绿色技术。157MW光伏发电与28.8MW风电项目年减碳超11万吨;青岛特钢变“废”为宝,利用工业余热为社区供暖,年减碳60万吨,为北方工业城市打造“零碳社区”提供范本;靖江特钢120兆瓦/240兆瓦时用户侧储能电站成功并网,每年可提升绿电消纳1.6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约2.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2万吨。
靖江特钢120兆瓦/240兆瓦时用户侧储能电站
对生产工艺的创新更是绿色转型的核心突破点。天津钢管在环形加热炉里使用“智能全氧燃烧技术”,天然气燃烧效率提升26.8%,氮氧化物排放下降80%,实现了节能与减排同步;靖江特钢打造的“近零碳排电炉”示范项目,作为国家低碳冶金攻关试点项目,成为国内电炉短流程炼钢首个国家级样板。
在产品供给端,中信泰富特钢的绿色价值更具乘数效应。其1200mm超大断面圆坯支撑风电装备向“海洋化、大型化”迈进,间接降低度电成本;“超高强细直径切割钢丝”助力超薄硅片高效切割,巩固中国光伏全球领先地位;氢能输氢管道用超厚板则为“氢能社会”铺就材料通途。2024年,集团开发绿色低碳产品55个,销量达125.7万吨。
兴澄特钢“光伏发电”项目、扬州特材“风力发电”项目
中信泰富特钢将“碳管理”提升为核心竞争力。其自主研发的“一总部多基地”碳管理平台,是国内首个通过欧盟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和PCF(产品碳足迹)认证的数字化软件。
2023年,中信泰富特钢发布全球首份特钢低碳评价标准《(汽车用)特殊钢PCR》,获世界钢铁协会“生命周期评价卓越成就奖”。这不仅是合规“通行证”,更是打开国际高端市场的“金钥匙”,彰显了中国特钢企业的全球责任与战略远见。
锚定世界一流
谱写强国新篇
钢铁淬火,方能成利器;初心如磐,方能行致远。回望“十四五”,中信泰富特钢的征程恰如一块特钢的淬炼过程:在科技创新的熔炉中提纯,在数智转型的轧机下成型,在绿色低碳的淬火池里强韧。
“十四五”收官在即,中信泰富特钢将以年产超2000万吨特钢的磅礴势能,交出一份既有科技厚度又具人文温度的时代答卷。透过力透纸背的一笔一画,我们看到的是央企“国家队”的高度使命自觉,是浸润于“苏南模式”的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更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对“中国式现代化”工业路径的上下求索。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十五五”蓝图待展,站在历史新起点,中信泰富特钢使命在肩。未来,集团将继续以特别的技术精度攻坚材料科学前沿,在海洋工程、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以特别的低碳决心锚定“行业率先碳中和”目标,深化氢能冶金等颠覆性工艺研发,将“灯塔经验”复制推广;以特别的社会责任持续提升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治理水平,向全球一流标准看齐,让中国特钢企业的“高质量”形象更加闪亮,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创立新功。
来源丨中信泰富特钢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