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技术应用模式变革、社会人口结构明显变化、‘去全球化’的国际政治格局演变四大趋势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影响世界经济体系和产业生态,钢铁行业如何应对将直接决定钢材作为产品与材料的未来市场地位。”10月23日,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巴松在第十五届中国钢铁年会上致辞时表示,四大趋势将对未来钢铁行业乃至其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钢铁行业必须清醒认识并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
图为巴松
四大趋势中,气候变化是首要。巴松指出,气候变化将成为超级趋势,直接作用于其他三大趋势并产生缓慢而持续的影响,将在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切实推动全球范围内的重大行为变革。“我们无法规避气候变化,所以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并在其发展中持续提升应对效能。不存在万能的应对之策,每个国家或企业都需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定制。”他强调。
第二大趋势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激发技术应用模式的变革。巴松举例道,钢铁制造的脱碳需求深刻影响并推动全行业技术革新。此外,原材料供应格局与能源来源模式的转变、数字化自动化转型也正在重塑行业技术格局。“在中国已经诞生了很多非常成功的数字化自动化转型案例,其中最显著的是数字孪生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范围内的标杆。”他进一步表示,未来,以铁矿石和高炉—转炉为核心的长流程和以电弧炉(EAF)为核心的短流程钢铁生产工艺仍十分重要。尽管短流程工艺更有助于实现脱碳目标,但废钢资源的短缺促使钢铁行业必须通过扩大直接还原铁(DRI)产能来拓展短流程。他认为,到2050年,长流程工艺仍将承担约50%的钢铁生产任务,当务之急是加大研发投入,降低长流程中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排放量。中国、日本等国的研究数据显示,高炉工序的碳排放有望降低约30%,使长流程排放水平有望接近直接还原铁的电弧炉工艺。
第三大趋势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情况迥异。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面临在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保持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挑战,由此,机器人技术在生产制造和服务供给领域的应用成为关键;印度以及大部分非洲和东南亚国家正经历人口大规模从农村涌向城市;中国则处于双重转型之中,人口增长逐渐稳定的同时全国多地城镇化不断加深。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又快又好建设城市节能建筑和基础设施以安顿新市民成为巨大挑战。为了省电节能,未来城市的形态密度更高、更紧凑,因此需要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削减机动车流量的同时让汽车运输更节能、更环保。巴松特别指出,钢铁环保、灵活、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强,与其他材料相比,钢材的成本优势显著,能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既优质又划算的解决方案,钢铁企业可针对性开发适配不同城市类型的用钢解决方案。
第四大趋势是近来“去全球化”的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真正的难题是未来政策及其力度的不确定性。一旦市场获得明确的政策信号,就能迅速适应新的政策环境。”巴松强调。他呼吁建立规则明晰的公平竞争环境,并表示世界钢铁协会正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紧密合作,推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钢铁生产和环境绩效评估体系实现最大程度统一与互认,为贸易的顺畅进行和公平竞争打下坚实基础。
“钢铁企业要认真评估四大趋势对自身组织、工业流程和人才队伍产生的具体影响。目前,钢铁生产脱碳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虽然到2050年实现全行业净零碳排放仍有很大难度,但有很多钢材创新应用方案正在研发中,统一的标准也将让钢材全球流通更便捷。我们完全可以期待钢铁行业的未来既充满机遇又成果丰硕,我坚信钢铁行业不仅能渡过这些难关,还会继续成长,发展得更好。”巴松最后表示。
来源丨中国冶金报
记者丨金子涵
摄影丨蓝义高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