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组织各地开展了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建设工作。为充分发挥优秀案例引领作用,本系列将陆续刊发相关精品工程案例。
G42江苏省沪蓉高速
江苏段精品工程建设项目
江苏省积极响应交通运输部、公安部有关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工作部署,以打造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精品工程为目标,联合高速交警、交通综合执法部门,就G42沪蓉高速江苏段全线开展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工作,创新构建“省级统筹、路段协同、点位落实”的三级联勤机制,实现信息资源同网络汇聚、勤务力量同频率作战、应急联动同预案响应、安全隐患同标准治理。
路域环境
一、隐患拉网排查:联勤联动,共管共治
作为连接南京和上海的核心动脉,G42沪蓉高速江苏段在2022年前,便根据江苏交控相关文件要求,对全线进行交通隐患排查评估,逐步完成了部分交安设施的提升工作。2022年以来,按照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关于精品工程建设的要求,G42沪蓉高速江苏段经营管理单位、高速交警、交通综合执法“一路三方”通过全线管养数据共享,联合开展安全隐患点位精细排查治理工作。2022年至2024年间,随着“一路三方”共同努力,G42沪蓉高速江苏段精品工程建设工作陆续完成。
在精品工程排查、评估、设计、实施过程中,“一路三方”构建“省级统筹、路段协同、点位落实”的协同调度指挥机制,建立公路交通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了公路基础设施、路网流量、视频监控、交通事故等数据的共享共用。
“一路三方”联合办公
通过联合排查、会商共治,“一路三方”精准锁定了沪蓉高速江苏段5个事故多发路段和20个一般风险路段。经由事故分析,梳理出各风险路段车距不足、诱导不佳、车辆随意变道等问题。
事故多发路段
二、设施韧性升级:一点一策,筑牢防线
G42沪蓉高速江苏段精品工程建设过程中,路段“一路三方”多次研讨,采用“一点一策”的原则,结合相关交安设施规范和指南,提出“3个一、3亮化”标准。通过整体提升事故多发路段护栏防护能力、逐级降速、图形化标志、缓冲、容错设施等进行优化提升。
事故多发路段亮化、缓冲设施增设
针对事故多发的一般路段互通出入口,建设项目采用延长加减速车道、出口阶梯实线、虚实线、地面文字、匝道车道优化等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率。
互通出口标线优化
面对原有建设期护栏不适应现阶段G42沪蓉高速江苏段大流量交通的现状,2019年至今,建设项目累计投入护栏改造资金8亿元以上,将原有二波护栏提升为三波护栏,升级改造完成全线中分带开口活动护栏、路桥搭接、端头防撞垫等重要节点的提升。采用低变形量护栏、混凝土护栏等措施防护桥墩、路侧障碍物等特殊路段。
护栏提质升级
为降低互通急弯匝道事故率,建设项目根据具体匝道线形设置弯道彩色防滑标线、警告标志等,并通过标线调整将行车道中置,提升匝道外侧护栏等级,同时为提升视认性对线形诱导标进行了间距加密和高度降低处理。
昆山高新区互通匝道改造
为全面提升夜间道路交通安全及通行效率,G42沪蓉高速江苏段全线道路两侧边缘增设大尺寸轮廓标,在夜间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提供清晰的视线诱导。同时,建设项目结合路段日常养护及大中修养护将道路标线陆续调整为350高亮标线。高亮标线采用了高白度国标热熔标线涂料,同时内混现行国标反光微珠,道路标线施工时面撒高折射率高亮反光微珠,白色热熔标线初始逆反射系数达到350坎德拉每勒克斯每平方米,黄色热熔标线初始逆反射系数达到150坎德拉每勒克斯每平方米。应用效果表明,在道路标线施工后两年内,能保持满足正常舒适使用功能的较高逆反射系数,长效守护夜间行车安全。
轮廓标优化
高亮标线施划
G42沪蓉高速江苏段全线路段长、出口多,为避免车辆驶近互通枢纽区域时频繁变道,建设项目在宁镇段全路段互通出口500m预告标志上,附着设置下一出口预告标志,同时在路段范围内增设部分地点距离标志,优化交通引导。
附着式下一出口预告标志
针对大流量路段中分带绿化养护作业难度大、风险高的情况,从2021年起,G42沪蓉高速江苏段利用养护大中修机会,在苏州、无锡段进行中分带硬化试点。主要采用了无沙混凝土、绿化草皮、有机物碎屑等方式,将中分带原有灌木草坪移除,对中分带进行硬化并在中分带内设置防眩板,为今后的智能化机械养护预留条件。同时降低中分带除草、清扫频率,极大地降低道路养护的安全风险,对大流量路段行车的高效畅通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分带硬化改造
三、秩序多维管控:数智赋能,协同消隐
G42沪蓉高速江苏段目前已实现全程监控和信息发布全覆盖,全线监控点位间距500m,其中高清摄像头占比80%以上。所有互通前后及收费站前均设置情报板,达到全覆盖要求,视频事件AI检测结合三方巡查力量,统筹调度、视频共享、主动发现、快速预警,及时有效地发布信息。
为降低次生事故风险,根据省交警总队发布的《恶劣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管制工作规范》,G42沪蓉高速江苏段在全国率先建立高速公路轻微事故快处快赔机制,全线一共设置了4处快速处理点,一站式快处快赔轻微事故,提升现场处置效率。在此基础上深化“双闪行动”,拥堵路段二次事故发生率下降了15%。
公安部门在全线建设2个主线公安检查站、3个服务区执法站,在日均车流量超过一万辆的镇江、薛家、无锡东等收费站也建立了执法站,全面构建多维执法网络,路段入口检测超限率降至0.05%以下,违法大件运输查处率100%。同时利用ETC门架和抓拍设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全路段区间测速执法,同时对超速、车道违规、驾驶时使用手机、未系安全带等违法行为进行抓拍处罚。
公安检查站、服务区执法站建设
流量大是G42沪蓉高速江苏段的最重要特点,“消堵消隐”成为“一路三方”联勤工作中的重点,路段在国内首创智慧扩容理念,结合匝道控制、车道可变限速控制、车道动态管控等技术,有效保障超大规模交通流量常态化作用下高速公路的正常、有序通行,同时在大流量路段建设14个应急港湾,形成国内最大的应急港湾群,配套设置4座具有国家专利的救援驿站,让应急驻点前置,确保大流量状态下的应急救援能力。
智慧扩容、应急港湾建设
四、安全指数跃迁:同路同心,安畅沪宁
G42沪蓉高速江苏段精品工程的实施,使事故多发路段亡人事故发生次数同比下降57%,路段通行速度同比提升19%,拥堵时间同比下降48%。G42沪蓉高速江苏段“同路同心、安畅沪宁”的精细化安全管理理念反映出公路安全管理的民生导向,591份司乘问卷显示,路段道路通行满意度达95.5%,阳澄湖、芳茂山等服务区日均接待超6万车次,成为融合文旅特色的“网红打卡地”。
现今,这份理念已走出江苏,联勤联动机制、交安改造技术、应急港湾建设、集约养护模式等被广东、安徽、浙江等地广泛借鉴推广。这条连接上海与南京的“经济走廊”,正以安全、畅通、温暖的出行体验,书写着交通强国建设的生动注脚。
责编丨慎蕾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