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用AI重新定义钢铁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用AI重新定义钢铁

邂逅 · 3404 期 · 11534 篇

8月26日上午10点,宁静的宝钢股份宝山基地AI浪潮汹涌澎湃。由宝钢股份、华为公司共同研发的高炉大模型在4号高炉运行一年,实现了对炼铁工序的成功赋能和重置后,正式在3号高炉移植上线,年内还计划在宝山基地2号高炉、梅山基地4号高炉实现模型上线。

进入2025年以来,宝山基地的数智化转型正以重点突破、全面推进之势加速上线。与此同时,作为宝钢股份最核心的钢铁基地也逐渐担负起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复制推广的重任。

先行先试,

让AI蓝图扎实落地

“从1996年启动‘9672’工程,到2015年提出智慧制造1.0版,再到2025年集团公司推进‘2526’工程,近30年来宝山基地历经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建设两个阶段,有效优化了资源配置,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宝钢股份数据AI部部长肖苏告诉记者,宝山基地的数智化建设与宝钢股份一脉相承、融为一体,目前已经进入第三个阶段智能化阶段,也就是智慧制造2.0阶段。

2024年被宝钢股份定义为公司“AI元年”。这一年,宝钢股份清晰勾勒出AI时代的转型蓝图。三年内,构建以算力、模型、人才梯队、组织战力为核心的四大底座,全面启动“三千”(千卡算力、千模能力、千人战队)能力建设;组建公司大数据中心,形成高质量数据治理;形成“AI+经营管理”“AI+制造管理”“AI+工序”等一系列“AI+”驱动智能化转型升级……“集团公司对宝钢股份的要求是先研究、再实践、再推广,宝山基地在宝钢股份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肖苏说,数据AI部不仅负责宝钢股份数智化、AI转型的顶层设计、统筹基地间管理,还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管理宝山基地AI项目的策划、推进、验收及推广。2025至2027年,宝钢股份计划建成1200个以上AI场景、25条以上AI标杆产线,宝山基地承担着艰巨任务。

“宝山基地的智慧制造项目自2015年起实施,至今已有10年,主要侧重于硬件层面的自动化和无人化。而AI赋能则是基于当前的算力、数据、算法和大模型,推动钢铁行业全流程智能化的再次升级,它更加注重软件层面的优化和智能化决策能力的提升”,宝山基地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早期现场员工尝试在原有的一些自动化模型上引入AI应用,小有成效。2024年以来,借助于宝钢股份算力中心和模型底座的构建,特别是集团公司“2526”工程的启动,各个厂部、管理部门全力推进AI场景和AI标杆产线建设。通过与华为、宝信软件等展开合作,实施高炉等关键领域大模型构建;借助基层员工的实践摸索,自主开发便捷生产操作的各类模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大小小越来越多的AI模型出现在生产现场、管理经营中,助力宝山基地不断突破自我,助推宝钢股份转型升级。

AI+,

重塑生产组织模式

2024年8月,备受业界关注、由宝钢与华为合作开发的“高炉大模型”在宝山基地4号高炉投运,这是大模型技术在钢铁长流程核心工艺环节的首次落地应用。以此为里程碑,AI在核心工艺环节的逐步应用,正在颠覆着宝山基地传统的钢铁生产组织模式。

“项目运行一年来成效显著,预测命中率与控制采纳率均超过90%,炉温控制精度显著提升,高炉运行更加顺畅”,炼铁厂大数据应用首席工程师王士彬说,大模型中包含多个模块,其中炉温是高炉控制的基础,以前靠人工经验,水平不统一,容易造成炉温波动。“大模型应用后彻底打开了高炉内部的黑箱工艺,实现了‘预测+控制’双轮驱动,铁水温度、硅含量、燃料比等多项指标得以改善,可以节约每吨铁水的燃料用量、大幅减轻现场工人的劳动强度……”说到大模型的好处王士彬停不下来,宝钢股份有22座高炉,如果复制推广意义非常大。

在热轧,AI成为驱动热处理产线产量激增的秘密。5月,热轧厂精整工场两条热处理产线合计产能创历史新高,其中集约热处理产量为投产以来最优水平。这源于热轧热处理产线自动排程系统的开发,运用AI思维重构生产组织模式,实现了炼钢、热轧、精整、热处理全工序的“火车时刻表”式精准管控,同时构建起全维度成本分析体系,真正借助AI将“算账经营”理念深度融入系统各环节。此外,AI云表检系统,在高速、高精度生产过程中有效提升了对表面质量要求高的产品检测精度;冷轧“AI主操”,使冷轧生产的核心环节连续退火工序改变了严重依赖人工经验的状态,实现了退火炉全流程自主智能控制……随着这些AI技术在核心工艺环节的应用,宝山基地的生产组织水平向着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不断进发。

“我们正在策划AI炉长、AI机长,形成智能决策,减少人工干预的次数”,炼钢厂转炉工艺首席工程师李洪涛告诉记者,宝山基地积累的冶炼经验和海量数据,为AI在现场的应用提供了强大支持,也将为钢铁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样本。

赋能价值创造,

让AI的风劲吹

如今在宝山基地,你随时能够感受到上而下用AI赋能价值创造以及强化AI学习和创新的强烈意愿和积极行动。

刚刚更名的钢管特钢事业部,进一步强化了经营体概念。对于AI数智化转型,事业部有着很强的紧迫感。依托数智化AI模型的导入,提出“1+5+5”三年规划,计划着力打造一个运营管控中心,构建智慧经营、智慧生产、智慧设备、智慧能环、智慧营销五大职能,力争建成数字电炉、数字线材、数字无缝钢管、数字鲁宝五大数字工厂。“未来要做到低负荷、高效化、智能化,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经营企划部智慧制造高级主任管理师陈雪敏说,不光是管理层,员工也兴致高涨,例如“无缝雨排水深基坑检测”等一些员工自主创新的AI小模型、小场景项目,投入不多却非常实用。同样,以前交付外方焊管竣工资料是一项“大工程”,必须提供每道工序的参数、资料,需要七八个人日以继夜地手工录入,大家调侃资料多到拿火车皮运。如今,事业部正在线上测试最新信息系统,资料、参数在系统中自动生成、自动输出,效率大大提高了。

在冷轧厂高铝锌镁产线B08机组操作室,年轻的区域工程师陈加棚正和主操一起监控整条产线的生产情况。B08机组是目前国内同类型产线自动化程度最高的一条,作业区里大都是00后大学毕业生。“超高强钢对温度精度要求很高,通过增加AI模型我们可以对加热、均热、冷却全线进行自动控制,减少了主操的手动调试频率”,陈加棚说。由于AI项目的推广应用极大弥补了年轻员工缺少实践经验的不足,使他们快速进入角色,也彻底改变了对钢铁生产傻大黑粗的传统认识,更坚定了扎根现场的决心。去年起,宝钢股份推出了“数智工程师”项目,计划到2027年培养700名以上数智工程师,分厂也鼓励年轻员工都积极参与进来,大家热情高涨,感觉自己正在触摸钢铁的未来。

在宝钢股份俗称“金字塔”的办公楼内,数据AI部今年新招聘了一批大学毕业生专门从事AI模型开发。“依托于宝山基地这片蓬勃发展的AI试验田,也许三五年之后这里会成为宝钢股份在IT领域智力最集中的一个部门”,对于这些年轻的钢铁人,AI正在改变着宝山基地,也从这里开始重塑着未来钢铁的雏形。

来源丨中国宝武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