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谁在重写混凝土的能耗账本?答案正在工地上发生

谁在重写混凝土的能耗账本?答案正在工地上发生

10 月 20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格外引人注目:截至 2025 年 9 月底,全国充电桩总数突破 1,800 万台,其中公共桩近 450 万台,私人桩超 1,300 万台。

这组数字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桩更多了”,而是因为它象征着新能源交通体系的基础设施,具备了产业规模的自我循环能力。

除此之外,还是各地陆续落地的新能源专用车通行优待政策,我们都能感受到一个清晰的信号——“新能源,正在从政策驱动走向产业自驱。”

被忽视的“第二战场”:重卡的革命价值

新能源的第一波浪潮属于乘用车——补贴、爆款、消费升级、智能座舱……是公众熟悉的故事。但真正能改变能源结构与碳排路径的,不是家庭用车,而是那些每天在路上奔跑的重载车辆。

数据显示,重卡仅占汽车保有量的 8%,却贡献了超过 50% 的道路运输碳排放。这意味着——“如果新能源要真正重塑交通体系,那就必须攻克重卡。”

2024年起,新能源重卡销量连续飙升。城市建筑、港口运输、短倒物流等高频场景,成为新能源技术最先落地的“主战场”。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运营可控+充电可规划+通行政策友好。这三点,让新能源重卡从“概念”变成“生产力”。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两年新能源重卡销量连续增长超 60%,成为新能源产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新能源的下一场竞争,不在乘用车,而在重载运输

混凝土运输:高能耗的“最后一公里”

在工程车辆中,混凝土搅拌车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每日高频穿梭于搅拌站与工地之间,却长期处于高油耗、高负载、高出勤的运营状态。

一台传统柴油搅拌车,一年要消耗近三万升燃油,排放超过百吨二氧化碳。对于一家 50 辆规模的车队而言,燃料开支往往占到总运营成本的三分之一。而更关键的是,搅拌车的工况复杂:上坡、重载、堵车、频繁启停——这意味着每一度能耗、每一分故障,都直接转化为利润的损失。

随着“绿色施工”“零碳园区”等制度推行,传统搅拌车的生存空间正被压缩——不是被淘汰,而是被倒逼转型。成都某搅拌站客户表示,在相同方量下,新能源搅拌车月度运营成本仅需5000多元,而传统柴油车则高达12000元左右。巨大的成本差异正强力推动客户转向新能源。

当新能源重卡进入“短倒高频”应用场景时,搅拌车理所当然成为它的下一个落脚点。这是政策的必然,也是市场的理性。

从“造车”到“造系统”:新能源的真命题

新能源的竞争,不再是谁“跑得远”,而是谁“体系稳”

新能源搅拌车,不再是“油改电”,而是从底盘、电驱、上装一体化设计的系统。只有正向研发,才能让能耗可控、故障率可预期、残值有保障。中集车辆搅拌车与解放、宇通、陕汽、重汽、东风、欧曼、联合卡车等国内主流专用车底盘强强联手。针对不同底盘需求定制不同上装制造方案,以达到整车最优匹配。

在搅拌工况下,电耗不仅来自驱动,还来自罐体旋转。中集车辆搅拌车,优化罐体结构,采用高强度耐磨钢,轻量化设计,在行业率先采用电机加减速机直驱的技术路线,电机直驱更高效,让“每一度电都花在刀刃上”,做到工况优化与能效平衡。

新能源车辆的竞争,70% 在车上,30% 在服务。谁能缩短备件响应时间、谁能通过远程诊断降低停机损失,谁就能赢得车队老板的信任。中集车辆搅拌车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约售后服务站200+,全天候服务24h

20台中集车辆EV·DTB半挂搅拌车奔赴华南区域,30台中集车辆新能源搅拌车发往西南地区,40台中集车辆新能源搅拌车顺利交付厦门客户……一次次订单的延续,是产品实力的印证,更是客户信赖的沉淀。

从“绿电上网”到“零碳园区”,从“新能源重卡”到“新能源搅拌车”,这场变革正在改变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新能源不是一阵风,而是一条路。中集车辆搅拌车,正在这条路上,用制造的理性和系统的温度,让新能源“落地生根”。

星标“中集车辆搅拌车业务集团

及时接收新鲜资讯

星标指南:

1 点击右上角的··· 2 点击“设为星标

图片

图片

更省、更稳、更赚钱——中集车辆& 一汽解放的高效之道

【重卡新闻】全年冲击110万辆,9月重卡销10.5万辆!

中集车辆&陕汽重卡搅拌车——工地运输的“特种兵”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