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即可订阅
在云南文山公路局管养的国道323线广南至富宁段,一辆搭载“轻量化”智能巡检系统的养护车平稳驶过。车辆行经之处,路面病害信息实时回传系统,病害类型、数量、位置一目了然。
现场工程师介绍:“这就像给公路做‘CT’,精准发现‘病灶’,实现科学诊治。
2025年以来,文山公路局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公路养护从“经验判断”向“科技驱动”转型。制定公路养护智能巡检管理办法(试行),通过引入路况快速精准检测技术,构建起巡查—管理—养护—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养护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
面对专业路检设备成本高的瓶颈,文山公路局探索出一条轻量化改造新路:在现有车辆上加装摄像头、传感器与计算单元,实现低成本、易推广的智能检测,让基层“用得起、用得好”
如今,借助智能巡检系统,工作人员可对管养路段实施高效“全身体检”。系统基于海量病害数据,融合AI模型、数据增强和视觉算法技术,通过持续学习和样本优化,不断自我完善。目前识别准确率已达85%以上,能快速精准识别路面病害及交安设施状态,为科学养护提供有力支撑。
以广南公路分局管养的352公里路段为例,传统巡检方式依靠人工徒步勘测、手工记录,每次需投入3辆车、15名人员,耗时约10个工作日。如今,智能巡检系统高效替代原有模式,仅需1辆车、2名人员,2个工作日即可完成全部任务
效率提升后,巡检频率也从每季度一次提升至每月一次,路况监测更加及时。
一线工作人员表示:“更重要的是上路人员减少,安全风险大幅降低。”养管科负责人则指出:“过去靠腿跑、凭经验,如今靠数据、寻最优。
依托系统汇聚的多维数据,文山公路局能科学研判养护时机,优化资金配置,推动养护工作从“人控”向“智控”转变,全面提升工作的前瞻性与实效性。
推荐阅读
来源:云南交通
责编:程子研
校对:李贝贝
审核:谢博识 苗挺节
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文由《中国公路》杂志社数据与新媒体发展中心整理编辑,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转载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公路”
商务合作:010-84990709
投稿邮箱:zggl_xmt@163.com
觉得文章精彩,请点赞吧↓↓↓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