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获同类建筑央企首家矿山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成为中国铁建首家“十一特十一甲”企业,营业收入、新签合同等关键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800余个重点项目按期优质交付运营,新获国家及省部级工程、科技奖310余项,荣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等130多项荣誉称号……
“八纵八横”高铁网呼南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大原高铁开通运行
“十四五”收官之际,这份满载收获的答卷背后,跃动着中铁十七局砥砺奋进的铿锵脉搏。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中铁十七局党委总揽全局、谋划制定“一年夯实基础,两年巩固提高,三年全面发展,五年赶超先进”的“五年四步走”复兴蓝图,全面实施“向北巩固、向南发展;优化中间、拓展两端;提升存量、创新增量”二十四字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精细管理为抓手、改革创新为动力,平稳穿越周期性波动,实现了综合实力、发展质量和市场地位整体跃升,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坚定有力。
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金仁桐高速公路开通运营,构建起黔中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联动发展的重要经济通道
向“新”而行,转型升级塑造竞争优势
全国最大规模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重庆市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
聚焦国家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中铁十七局因势应变,顺势求变,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将主业方向朝着更高附加值的建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迈进,聚焦矿山开发、生态环保、城市更新、乡村振兴、运营维管及新能源等领域,承揽战新业务规模超300亿元。在中铁十七局建设者的巧手匠心下,全国最大规模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重庆市长生桥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项目焕新为生态主题公园,全国单体最大地下铁矿项目——西鞍山铁矿引领“数字矿山”技术跃升,全国最大规模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太原市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百万民生,彰显了中铁十七局在新兴领域的强劲实力。
承建的广汕铁路惠州南站被收录在国铁集团“精品客站”名录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铁十七局深度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近40%的项目精准布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公司上下以“向南发展”战略为指引,华南、川渝、华东、华中、鲁豫等重点区域市场贡献率显著提升,形成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蓬勃动能。“海外优先”指引下的“4+3+N”国际业务体系初步搭建完成,几内亚、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安哥拉等核心支柱市场跨入良性发展轨道,矿山、清洁能源等战新领域全面发力,其中,几内亚市场依托企业矿山特级资质优势,深度拓展矿山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新签合同总额达18.57亿美元,超额完成任务指标,国际化发展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改革攻坚,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开展“企业大讲堂”宣贯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相关制度
沧海横流,唯改革者胜。五年来,中铁十七局紧跟党中央、国资委党委和中国铁建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圆满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各项任务目标。中国特色国有企业治理制度更加完善,董事会规范运作多次获评中国铁建“优秀单位”;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大监督”体系有效构建运行;以“精干、精简、精细”为目标,两级总部机构改革强力推进;落实“一企一策”“一岗一表”360度考核体系,推动“四能”机制有效落实落地,不胜任退出130余名人员,持续激活广大干部职工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一池春水”。
雄忻高铁(山西段)项目率先完成1018榀箱梁运架任务
聚力价值创造,管理提质增效。中铁十七局构建“1+N”精细化管理体系,建立22个责任矩阵,精简56项管理流程,推行72项标准化表单模板,雄忻高铁、沈白高铁等重点项目全线评比一路领先,创效成果斐然;打通“铁建云链、云程2.0、财务共享”三大系统,构建“统e采”战略集采体系,全面推行主材源头厂家直采直供模式,消除“中间商赚差价”,累计降低采购成本8.63亿元;实施“综合公司提效益、专业公司扩规模”的三级公司建设规划,推动“后台支持型”本部建设和“集群化”项目管理,城建公司等新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创新实施“法管融合、系统重构”工程,在干部管理中引入法律契约关系,实现对各级负责人履职的依法监督问责,筑牢依法合规用权的制度屏障。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扎实落地,助力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
创新驱动,科技赋能点燃发展引擎
参与研发的产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及交通工程绿色建造关键技术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科技创新成果奖
如何拥抱数字时代、推动产业变革?中铁十七局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中国铁建“1+9+N”科技创新体系的引领下,联合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承担国铁集团及省部级以上智能建造研究课题20余项,牵头搭建矿山深井、固废资源化利用、智能建造与智能运维“三大创新平台”,加快推动施工生产向机械化、工厂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
中铁十七局联合国内知名高校等研发单位组建的“高速铁路严寒区岩土工程创新团队”获评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
科技创新引领生产效率变革。“十四五”期间,中铁十七局以破解高铁建设冻融难题的技术优势,获评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创新团队奖;成功攻克长大泥质砂岩隧道综合施工技术、立体贯通式矿山竖井群高效建造等100余项核心技术,业内首创将高铁施工管理模式及施工技术引入矿山建设,助力西鞍山铁矿项目竖井掘进工效实现能级跃迁;参与研发“超视觉感知AI岩土透视雷达”,运用人工智能先进成果破解长大隧道超前地质预报难题;全面建成中部地区智能化程度领先的忻府轨枕生产基地,打造全自动的轨枕制造“机器人战队”。通过一系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塑造了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了根基。
筑牢根魂,红色引擎汇聚磅礴力量
青年英才暨青马工程培训班学员走进西鞍山项目观摩国内单体最大规模地下铁矿工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铁十七局党委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首要政治任务,中铁十七局党委构建“1+6”学习制度,创新实施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八个融合”机制,运用“四种形态”保持全面从严治党反腐高压态势。企业党建专著获评中组部“全国党员优秀读物”,180余个基层党组织荣获国家和省部级荣誉表彰。
救援队圆满完成洞庭湖排涝抢险任务
五年来,主题教育、红色研学、党建联盟、创岗建区等党建特色活动在中铁十七局广泛开展,新时代中国铁建文化在企业厚植萌发,涌现出“全国劳模”关改玉、“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刘印洲、“敬业奉献中国好人”胡东坡等一批优秀党员先进典型。中铁十七局抢险救援队作为国家抢险救援的重要央企力量,23次紧急驰援各地灾区,在河南新乡、辽宁盘锦、广东梅州、湖南洞庭湖等地救灾中逆行而上、冲锋在前,解救群众上百人,成为人民最坚固可靠的防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铁建的央企担当。
“十四五”胜利在望,启新程蓄势待发。中铁十七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强化“三个作用”,争当“三个排头兵”,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奋力书写新的铁建篇章!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