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绿电提效,“照亮”低碳转型之路

绿电提效,“照亮”低碳转型之路

今年迎峰度夏以来,淮河能源电力集团光伏发电量共计7918.42万千瓦时。

目前,淮河能源电力集团在运集中式光伏电站3个,分别为丁集光伏电站、孔李光伏电站、李一光伏电站,总规模18.02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12个、分布式光伏并网点150个,总规模21.42万千瓦;在建集中式水面光伏电站2个,分别为丁集二期光伏项目和潘集一期、二期光伏项目,总规模54.32万千瓦。

数据的背后,是淮河能源电力集团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依托光伏产业提升绿电保供能力、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探索。

精雕细琢强运维

“我们的无人机可实现自动启停、自动巡查,每日巡查4次,每3天可对光伏电站进行1次全覆盖巡查。”在孔李光伏电站,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新能源事业发展部生产运维中心副主任王福宁指着正在空中作业的无人机介绍。

在人工巡检的基础上,孔李光伏电站引入无人机巡检、智能监控,让运维人员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今年前9个月,孔李光伏电站通过无人机巡检发现异物遮挡128处、光伏板破损6处、热斑13处。针对无人机巡检发现的问题,孔李光伏电站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核实,实现闭环整改。

在维护好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同时,针对150个分布式光伏并网点“点多面广”、运维响应难的问题,该集团推行预防性巡检模式,变“跑断腿”式巡检为精准定位风险点巡检。

孔李光伏电站

为应对异常天气对设备运行带来的考验,该集团提前制定了覆盖发电全流程的精细检修方案,检修范围包括逆变器、通讯管理机、电源板、蓄电池充电模块、数据光端机、汇流箱等。

“该方案构建起强大的运维保障体系,为光伏电站在迎峰度夏期间从容应对用电高峰筑牢根基。”王福宁说。

“推行预防性巡检模式后,问题响应速率与检修效果大大提升,杜绝了低效巡查与‘假繁忙’,解决了分布式光伏设备安全管理难题。”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新能源事业发展部生产运维中心主任古进说。

精打细算降成本

近日,笔者从孔李光伏电站调频设备采购会上了解到,该电站通过细致梳理、合理优化采购方案,节约采购资金17.45万元。

近年来,丁集光伏电站将“过紧日子”思维融入生产各个环节,优化工艺流程、强化设备管理,光伏发电年利用小时数逐年增加。

现如今,在淮河能源电力集团,抓好成本管控已成为每一位职工的常态。

在材料采购费用管理上,该集团融合采购与检修管理,将物资采购与检修深度结合,依据检修结果列出采购清单,提高采购精准度;推行材料统一管控,对材料配件实施统一管理与调配,有效减少库存积压。

今年前9个月,该集团配件材料采购种类同比减少41.67%,材料费比计划金额减少12.90%。

在外委维护费用管理上,该集团技术人员与各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确保出现设备故障时,可在厂家远程指导下实现自主维修。

今年前9个月,该集团累计节约外委维护费用7.5万元。

“我们多角度实现降本增效,不仅盘活了存量资源,更将效益优先准则转化为职工日常行为规范,让‘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效益源’成为全体职工的行动自觉。”淮河能源电力集团副总经理、财务总监卢刚说。

创新管理挖潜能

为推动光伏产业降本增效,淮河能源电力集团一手抓管理革新,一手抓技术创新,通过优化部门结构、建立智能运维模式,不断深挖潜能。

面对光伏站点分散、人员管理相对独立的情况,今年2月,该集团对新能源管控模式进行调整,将多个光伏相关单位统一纳入新能源发展事业部,实现对所属各级、各类股权形式新能源项目的统一管理。

“我们重塑组织架构、明确管理权限等,把原有的工作机制理顺,实现人力资源效能最优化。”该集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郁洪表示,优化管控体系、创新管理模式、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有利于集中优势开拓市场。

今年以来,该集团针对运维工作中人工依赖度高、数据利用率低、决策响应滞后等问题,建立了智能运维模式,搭建起覆盖各个光伏电站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如矿区屋顶光伏集中运营分析系统、光伏电站实时监控系统等。

“我们可以实时监控所有光伏电站,包括150个分布式光伏并网点和5个铁塔并网点。”该集团新能源事业发展部生产运维中心电气点检员周涛说。

当前,该集团相关并网柜运行正常。实现数字化管理后,运维人员工作量明显减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者:田庆伟 版面编辑:陶冉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