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2025的宁德时代,否认固态电池传闻,CATL是如何看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

2025的宁德时代,否认固态电池传闻,CATL是如何看到固态电池的商业化

对于动力电池行业而言,固态电池被誉为下一代技术的终极答案,它承诺了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彻底的安全性能。然而,在这个充满激情与憧憬的领域里,全球电池巨头宁德时代却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理性与审慎。当市场上关于固态电池即将颠覆行业的夸张预言层出不穷时,宁德时代选择了直面传闻,澄清不实信息,并给出了一个更为务实的技术商业化时间表。

宁德时代对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前景有着清晰的认识,既肯定了其长期战略价值,也不回避当前面临的严峻工程挑战。在宁德时代看来,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并非一场短暂的冲刺,而是一场需要技术突破、供应链培育、成本控制和市场接纳多方协同的马拉松。

固态电池的技术前景与商业化价值

固态电池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根本性的材料革新。与传统锂离子电池使用液态电解液不同,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作为离子传输的介质。这一关键变化带来了多重优势:首先是安全性的质的飞跃,由于消除了易燃的有机电解液,电池热失控的风险被大幅降低。其次是能量密度的巨大潜力,固态电解质使得使用锂金属负极成为可能,从而可以显著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突破当前液态锂电池的理论上限。

宁德时代研发的硫化物固态电池样品能量密度已能达到500Wh/kg的实验室水平,这一数值远超当前主流液态锂电池的极限。更高的能量密度直接转化为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提升,使得电动车单次充电续航达到1000公里以上成为可能。此外,固态电池还具备更快的充电速度更长的循环寿命潜力,宁德时代的实验室数据显示其固态电池样品支持10分钟内充电至80%,循环寿命可超过1000次(容量保持率≥80%)。

这些技术优势使固态电池成为电动汽车制造商和消费者共同期待的下一个技术风口。它不仅能够解决当前电动车面临的续航焦虑安全担忧,还能为电动航空、高端储能等新兴领域提供更优的能源解决方案。正是基于这些前景,全球主流电池厂商和车企纷纷布局固态电池研发,并公布了各自的时间表。

宁德时代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研发进展

在多种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中,宁德时代明确选择了硫化物电解质路线作为主攻方向。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离子电导率极高,最接近现有的液态电解液,这使得电池能够实现接近液态电池的充放电性能。此外,硫化物电解质的机械性能相对较好,易于加工成型,有利于大规模生产的实现。

宁德时代已经成功构建了10Ah级别的固态电池验证平台,并且其硫化物固态电池已进入20Ah样品试制阶段。从实验室研发角度看,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因为20Ah样品试制阶段意味着电池方案已初步定型,开始进入生产技术探索阶段。相比只能在实验室中制备的1Ah级别样品,20Ah样品更接近实际应用场景所需的规格要求。

为了量化评估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阶段,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提出一个生动的比喻:如果用数字1到9表示固态电池技术和制造的成熟度,1是刚开始涉及该领域,9是技术成熟可以投入大规模生产。按照这一标准,曾毓群认为当前行业最高水平只达到了4级左右,即“做出了一些器件样品,进行了一些实验验证”的阶段。宁德时代坦诚地表示,自家的研发进展也大致处于这一水平,但强调相比全球同行,已处于相对领先位置。

除了主流的硫化物路线,宁德时代也在探索多种技术路线的融合。有报道提及宁德时代正在开发硫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体系,试图结合硫化物高离子电导率和聚合物良好加工性能的双重优势。这种多路线布局的策略降低了技术风险,增加了在未来技术竞争中获胜的筹码。

商业化面临的主要挑战

尽管固态电池在实验室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性能,但从样品试制到大规模量产,仍需克服一系列严峻挑战。宁德时代高管直言,固态电池领域“资本的热度比产业热度高”,企业制作样品用于宣传是可行的,但真正商业化需要更长时间。

固-固界面问题是固态电池面临的核心技术难点。在液态电池中,液态电解液能够与电极材料保持充分接触,形成稳定的离子传输通道。但在固态电池中,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材料都是固体,两者之间的接触是刚性的,容易形成界面阻抗,影响离子传输效率。更重要的是,在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会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而刚性接触界面难以维持稳定性,导致电池性能迅速衰减。

宁德时代研发团队发现,在极端情况下,某些固态电池设计需要高达6000个大气压的压力才能实现较好的低温性能,这显然无法满足车规级应用的要求。虽然宁德时代通过材料改性(如表面涂层技术)和三维结构设计部分改善了界面问题,但离完全解决仍有距离。

生产成本是另一个巨大挑战。目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材料成本极高,估计达到200-250万元/吨。作为对比,现有液态锂电池中的电解液成本仅为数万元/吨。即使不考虑材料成本,固态电池的制造工艺也更为复杂,需要全新的生产设备和环境控制(如严格的干燥间),这都会推高生产成本。

供应链成熟度是制约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宁德时代指出,固态电池所需的材料体系、生产设备和检测标准都与现有液态电池有显著不同,构建完整的供应链体系需要时间。公司预计,仅供应链成熟就需要3-5年的周期。这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培育、生产设备制造商的技术突破以及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此外,生产一致性良品率也是产业化面临的现实挑战。实验室中可以制作出性能优异的样品,但大规模生产时如何保证成千上万电芯的一致性则完全不同。宁德时代目前的中试线良品率约为65%,这一数字远低于现有液态锂电池产线通常超过95%的良率,直接影响了量产的经济可行性。

理性的商业化时间表

基于上述挑战,宁德时代提出了一个相对保守但更为务实的商业化时间表:2027年实现小规模试生产,2030年前后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这一时间表与欧阳明高院士等行业专家的判断基本一致。

宁德时代强调,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将遵循渐进式路径,而非一蹴而就的颠覆。具体而言,公司将先从半固态电池(或称固液混合电池)开始,逐步减少液态电解质含量,最终实现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性能提升与产业化难度,让市场有更充分的准备时间。

在应用场景上,固态电池也将采取从高端到大众的渗透路径。宁德时代计划最初将固态电池应用于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高端电动汽车特种储能设备等价格敏感度较低的领域。随着成本下降和技术成熟,再逐步推广至主流电动车市场。

与一些竞争对手更为激进的时间表相比,宁德时代的规划显得更为谨慎。例如,部分车企宣布2026年即可实现固态电池装车,但宁德时代认为这些时间点更多指向小批量示范运营而非真正的大规模商业化。公司高管直言,当前一些所谓的“固态电池”装车案例,实际上多为半固态方案,仍含有一定比例的液态电解质。

多元化技术战略布局

宁德时代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收入约17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7.2%;净利润约3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33%。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并未将全部资源押注在固态电池一条技术路线上。公司采取的是多元化技术战略,在不同应用场景和不同时间维度上布局了多种电池技术。

在液态锂电池领域,宁德时代持续改进磷酸铁锂三元材料体系。公司推出的“神行Pro”磷酸铁锂电池解决方案,搭载最新“NP3.0”电池安全技术,旨在解决消费者的里程焦虑、低温衰减和安全担忧。同时,公司计划于2026年推出全新的8系高镍三元电池,试图在高端市场重获竞争优势。

在替代化学体系方面,宁德时代积极推进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公司的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已达175Wh/kg,接近磷酸铁锂电池水平,并计划于2026年量产。钠离子电池不追求替代锂电池,而是在特定场景(如低成本车型、储能)中形成互补,为公司提供更丰富的产品组合。

宁德时代还布局了凝聚态电池技术,该技术被视为全固态电池的过渡方案。公司已为蔚来ET9车型提供能量密度达500Wh/kg的凝聚态电池,支持15分钟快充至80%。这种多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的策略,既确保了公司在短期内的市场竞争力,也为长期技术变革做好了准备。

在全球竞争格局中的定位

全球固态电池赛场已是群雄逐鹿之势,宁德时代面临来自多方的竞争压力。日本企业如丰田出光兴产等长期押注硫化物路线,并在材料研发方面积累深厚。欧洲和美国则通过QuantumScape等初创企业专注于氧化物路线,并获得大众等传统车企的支持。国内竞争对手如卫蓝新能源国轩高科等也纷纷公布了自己的固态电池时间表。

在这一竞争格局中,宁德时代的优势在于其庞大的客户群丰富的产业链经验强大的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100.95亿元)。公司已实现动力电池全球累计装车约2000万辆,这为其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工程数据和生产经验。

宁德时代正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其在固态电池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一方面持续扩大研发团队规模(全固态电池研发团队已超1000人),另一方面通过战略合作(如与宝马、蔚来等车企的合作)为未来的固态电池产品铺垫市场。公司还积极布局上游材料领域,如通过印尼镍钴锰一体化项目提升关键原材料自给率,计划在2026年投产后使自给率超70%。

对产业生态的潜在影响

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将不仅影响电池行业本身,还将重塑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宁德时代预见到,固态电池的成功商业化需要整个产业生态的协同进化

首先,材料供应链将发生显著变化。固态电池可能会减少某些当前关键材料(如锂)的需求,同时创造新的材料需求(如锆等固态电解质关键元素)。宁德时代通过电池回收业务(镍钴锂回收率超90%)和长协锁定锂资源等方式应对这一转变。

其次,充电基础设施可能需要相应升级。虽然宁德时代展示的固态电池样品支持超快充,但真正发挥这一优势需要匹配更高功率的充电设施。公司正通过与换电站结合的方式,探索更适合固态电池的能源补给模式。

最后,整车设计也将因固态电池的出现而改变。电池组结构的简化、热管理系统的变化以及安全设计的调整,都需要电池厂商与车企更紧密地合作。宁德时代已与多家车企建立联合研发团队,共同开发适配固态电池的整车平台。

总结

宁德时代对固态电池商业化的理性态度,建立在对技术挑战、供应链瓶颈和成本约束的深刻理解之上。公司既认识到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战略重要性,也清楚地意识到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量产需要克服的工程难题。

在宁德时代看来,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不是一场简单的技术替代,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产业进化过程。公司提出的2027年小规模试生产和2030年大规模商业化的时间表,虽不如一些市场传闻那样激动人心,却更加符合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面对固态电池这一可能决定未来行业格局的技术,宁德时代的选择是:在保持领先技术位置的同时,不低估产业化难度;在投入研发资源的同时,不放弃其他有前景的技术路线。这种平衡而务实的态度,或许正是宁德时代能够连续8年保持全球动力电池使用量第一的关键。

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之路依然漫长,但作为行业龙头的宁德时代已经指明了方向:不盲目追逐热点,不轻易承诺无法实现的目标,而是基于工程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在这场关乎未来能源格局的竞赛中,这种理性与耐心可能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公开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

0、重磅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PACK设计课程从入门到精通40讲+免费分享篇》视频-2024年课程安排

持续更新:典型电池包案例分析(奥迪etron、捷豹I-pace、大众MEB、MODEL3、通用BOLT等):

为什么选择这套课程:

大家好,我是LEVIN老师,近10年专注新能源动力电池包PACK系统设计、电池包热管理设计及CFD仿真。

该课程是全网唯一系统层级的PACK设计教程,从零部件开发到结构设计校核一系列课程,重点关注零部件设计、热管理零部件开发、电气零部件选型等,让你从一个小白从零开始入门学习新能源电池包设计。

2025回馈新老新能源人,(新能源电池包技术)公众号特惠,为方便大家提升,限量50份半价出售全套《新能源电池包PACK设计入门到进阶30讲+免费能分享篇》、《Fluent新能源电池包PACK热管理仿真入门到进阶28讲+番外篇》视频课程,并送持续答疑!了解更多课程,加微信号详询:LEVIN_simu

说明:第5部分为免费分享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收集和整理,不作为商业用途。

解决动力电池包MAP等效4C充电、热失控热抑制、恒功率AC/PTC滞环控制电路SOC模型设置教程;是目前市场上唯壹一套从PACK模型的简化到热模型建立和后处理评价标准的系统讲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了解更多《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设计》、《starccm+电池包热仿真课程》、《储能系统热管理设计与仿真课程》,

关注公众号:新能源电池包技术

或加右方微信号:LEVIN_simu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