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柯达瞬间”(Kodak Moment)原本是指那些值得永久珍藏的美好记忆,源于柯达公司20世纪经典的广告词,当时柯达占据全球胶卷市场2/3份额,品牌价值高达280亿美元。
1975年柯达发明了首台数码相机,却为了保护胶卷利润错失数码转型,2012年申请破产。此后,“柯达瞬间”特指柯达教训:当企业意识到客户行为与企业设想相距甚远时,改变已经太迟了!
十多年前,中国工程机械进入高速发展期,一些主机厂为了促进整机销售,喊出了“终身免费服务”的口号,还推出买整机送配件的政策,曾被称为是中国企业的营销创举,很多厂家效仿,结果不仅没有获得任何竞争优势,还把代理商的服务后市场白白送了出去。
进入存量市场以后,整机销量下滑、利润缩水,这些企业才意识到后市场的重要性,可惜已经太晚了!当初的免费服务承诺让工程机械后市场变成了一个“伪命题”,超过80%老客户流失,代理商大面积亏损或退出,代理制面临崩盘,“终身免费服务”就是中国工程机械的“柯达瞬间”!
2024年卡特彼勒最大的代理商芬宁国际公司营收达到70.2亿美元,其中服务和配件贡献了54.3%,高达38.1亿美元(约合274亿人民币)。我不知道国产品牌服务和配件营收总和是否有274亿元,海外代理商后市场贡献营收50%,中国代理商为什么只有10%?
“难道外资品牌的设备经常坏,需要很多维修和配件,而国产品牌工程机械从不坏,不需要修理和配件?难道国外的设备运行时间长,经常需要保养和维修,中国的设备运行时间短,几乎不需要保养和维修?”
显然这些说法十分荒唐,事实恰恰相反。后市场低迷的根源在于主机厂的急功近利,“终身免费服务”葬送了行业后市场发展和转型的机会。
为什么后市场在海外是一座“金矿”,在中国却变成了一根“鸡肋”?“柯达瞬间”让我顿开茅塞:主机厂以为整机利润足以涵盖服务成本,保证客户满意,把后市场送出去之后,代理商越过越惨,客户流失率越来越高。
20世纪末期,奔驰集团为扩大集团业务,把集团内所有生产动力装置的子公司组成了一家独立集团公司,取名动力装置公司PTU (Power Train Unit),还专门设计了独立的LOGO,从美国汽车业聘请了一位知名的职业经理人领导,在德国汽车展上与奔驰集团分开参展,在新闻发布会上声称可以给竞争对手供应动力装置,之后遭到了集团内部强烈反对。奔驰集团只好改变策略,PTU公司解体,那位高管也辞职离开。
那时我在苏州负责奔驰集团一个生产项目,为亚星奔驰巴士提供变速箱。为了扩大市场,我联系了安凯汽车,准备为他们提供整套动力装置。由于安凯是亚星奔驰的竞争对手,迫于内部压力只提供变速箱,不提供发动机。最终安凯公司干脆拒绝采购,而亚星奔驰也没能逃脱倒闭的厄运,苏州的变速箱生产线只能拆掉运往巴西。
创新理论之父约瑟夫.熊彼得说过:“创造性破坏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企业发展的自然规律是一条S曲线,必然会经历进入、成长、成熟和衰退四个阶段,要想基业长青,企业就必须发展出自己的第二曲线,代理商发展的第二曲线就是后市场。
不破不立,有时候企业不得不颠覆原有的业务。可惜,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没有发展出第二曲线,代理商亏损就不足为奇了。
2011年我在某代理商工作时,为了留住老客户,提升配件市场竞争力,成立了一家公司专门开发有竞争力的副厂件,为客户降低成本。当然,这也动了代理商原厂件的“蛋糕”,配件部门投诉生意受到影响,公司规定副厂件只能买给其他品牌的客户,这谈何容易,只好把公司关掉。
几年以后原厂件真的卖不动了,代理商又想重新开发副厂件,可惜已经太晚了。企业所拥有的东西,可能最终变成制约企业发展的障碍,你不颠覆自己,市场却会毫不客气地颠覆你,这就是“柯达瞬间”。
现在,工程机械行业进入了后市场转型期,“服务人员变身配件销售人员”式的转型只会让客户更加反感,流失更严重。企业最大资产是客户,客户流失就意味着企业贬值。行业转型进入了一个死循环,主机厂忙着出海,代理商忙于自救,“终身免费服务”阴魂不散,后市场就是一个“伪命题”,转型就是一句空话。
“柯达瞬间”告诉我们,做出一个错误决策很快,其负面影响可能持续几十年。解铃还须系铃人,你们觉得主机厂该怎么做呢?
原创不易,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转载时未经作者同意不得随意修改。
扫码关注
打赏在看
杰克的下午茶
咨询 | 交流 | 分享 | 合作
点一下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资讯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