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记者 李叶丨北京报道
“我们项目在‘国庆中秋’长假8天的业绩抵得上整个9月了。”
“这个‘双节假期’,我带看了7组,仅一组成交。”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的成交情况明显不如去年同期,但与前年相比仍有进步。”
10月8日~10月9日,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与多位南京地产从业者交谈时发现,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南京新房市场呈现出“整体降温、局部火热”的分化格局,一边是热点楼盘到访量破千组的热闹场景,一边是部分楼盘和中介人士关于成交平淡的反馈。
根据南京网上房地产数据,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10月8日)南京新房销量达1095套(认购950套,成交145套),与2024年同期的1224套相比下降11%,但较2023年的956套增长15%。
就这一数据变化原因,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关荣雪告诉记者:一方面,出游热潮分流了部分购房需求,线下看房、认购行为减少,影响了整体成交量;另一方面,市场观望情绪仍浓,购房者对“抄底”时机判断谨慎。和2023年数据对比,则从侧面反映出南京购房需求仍比较充足,只是需求的释放力不足,市场处于缓慢修复状态。
眺远营销咨询董事长兼CEO高承远则认为,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南京楼市整体销量下滑的核心原因不是需求消失,而是“提前被透支”。从去年“国庆”假期前开始,南京就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使南京楼市此后一段时间迎来了“热销期”,到今年假期反而进入“冷静期”。加上去年“认房不认贷”刚落地,积压需求一次性爆发,基数偏高,致使今年政策边际效应递减,买家观望情绪重新抬头,导致数字回落。
“但总量仍高于2023年,说明底部已经探明,只是复苏斜率放缓,属于‘热二阶’中的正常回踩。”高承远表示。
━━━━
热销与遇冷并存
在“国庆中秋”假期前,南京已有60个新建商品住房项目推出了限量特惠房源、专属成交优惠、砸金蛋赢好礼等活动。这60个楼盘位于南京各个板块,包括江北新区、玄武区、秦淮区、鼓楼区、栖霞区等。
如南京江北新区的通宇尊悦府,长假期间其推出每天一套特价房限时秒杀,成功认购者还可享品牌家电100%中奖;鼓楼区的映象星潮推出了团购礼,新客户3人成团的,可享受1%的置业优惠;栖霞区的翡翠天域在国庆期间对所有房源推出额外1%的优惠,成交客户还可领取家电礼包。
花样促销之下,不少项目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国庆中秋’期间,公司围绕华发南京9周年做了感恩特惠促销活动,5盘联动,线上强调清盘特惠,线下推出节日活动。整体来看,项目在假期的业绩基本上抵得上9月一整月业绩。” 华发股份南京区域一项目负责人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9月,公司南京项目实现了6.05亿元销售额。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中海江南玖序到访90组,成交8套,销售金额1.5亿元。”南京中海地产的一位相关人员向记者表示。
多个楼盘在“国庆中秋”假期结束后发布了“战报”:如位于江北核心区的江韵瑧悦假期8天卖掉了20套房,销售额达8000万元;位于软件谷的荷雨瑧悦在同时期成交35套,成交金额1亿元;龙湖亚伦央璟颂在8天内累计销售7000万元;绿城沁百合同期累计成交26套,销售金额超1.5亿元。
绿城云庐项目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国庆中秋”假期意向客户每日到访量在30组以上,来看房的超6成都是地缘改善客群,对低密、四代宅比较青睐。
“一些南京郊区单价较低的项目卖得也很好,比如位于江宁上坊的金茂晓棠在假期卖出超30套;位于江宁正方新城的山语春风卖出近40套。” 南京一地产从业者周本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有项目火热,也有项目遇冷。
记者查阅一位南京地产人士提供的“国庆中秋”假期新房项目成交排行数据发现,成交套数在4套以下的项目占比不小,也有不少项目仅成交1套。“榜单肯定会有部分遗漏,但总体成交量明显不如去年。”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中介机构人士告诉记者,“双节”假期带看了7组客户,仅成交了一组,楼市表现不如今年年初。有新房代理人士也表示,“带看的13组客户中仅2组购买,不少客户持观望态度,认为后续政策和价格能更优惠。”
环比来看,克而瑞南京数据显示,9月29日~10月5日,南京市区(不含溧水、高淳)商品房成交2.68万平方米,环比下降65.71%。
对于南京楼盘销售情况出现分化的问题,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认为,河西、南部新城等核心板块“热销”与六合、溧水等远郊板块“遇冷”并存,冷热不均的情况容易导致整体数据失真。另一方面,2024年“国庆”假期叠加秋季房展会和限时1%额外补贴,集中网签效应显著;2025年同类集中促销节点提前至9月中旬,部分需求已在9月提前释放,也会造成“同比”口径下的落差。
━━━━
政策持续优化
就在“国庆中秋”假期结束次日,南京公积金政策迎来调整。
10月9日,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进一步发挥住房公积金民生保障职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报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批准,对南京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进行调整。
根据通知,单缴存人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50万元/人提高至80万元/人;家庭(夫妻双缴存人)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仍为100万元/户。
早在今年6月30日,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就曾发布通知,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其中包括扩大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范围、放宽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条件等。
就此次公积金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关荣雪分析,受制于贷款额度不足、首付压力大,居民购房意愿受限,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可直接降低购房门槛,有助于释放这部分需求。另外,市场成交量长期处于低迷及慢恢复状态,公积金政策优化是地方政府“工具箱”中少数仍可发力的手段之一,意在通过金融支持手段稳定市场预期,提振购房信心。
柏文喜也认为,公积金调整有助于降低月供门槛,释放刚需及改善型购买力,稳定“银十”及今年四季度成交。同时,苏州和合肥等地已先后将单人公积金最高可贷额度提到80万元甚至90万元,南京若不跟进,高技能人才和首套刚需可能外流。
“政策调整选在第三季度数据出炉、全年稳增长‘最后一公里’之际,信号意义大于实际额度。”高承远表示,当下南京楼市的堵点不在“政策”,而在“预期”和“结构”。
高承远进一步表示,南京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虽保持在18个月以内合理区间,但板块分化严重,主城四区鼓楼、秦淮、建邺、玄武的新房去化周期相对健康,禄口、桥北等地区的新房去化周期却远超合理区间,远郊盘则“降价也难卖”。同时,由于土地端“价高量控”导致新房定价锚依旧偏高,二手房降价后一二手倒挂收窄,买家“卖旧买新”链条受阻。另一方面,一些民营房企资金链条并未实质性改善,市场仍担心交付问题。
多位房地产分析人士认为,南京楼市政策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如对远郊库存高的区域实行‘一区一策’,给予更高比例的购房补贴或契税返还,提升自住吸引力;推行‘带押过户+公积金直付’组合,提高二手房流通效率,对满二唯一、满五唯一的旧房业主给予换房个税减免,引导‘卖旧买新’链条畅通;把保交楼资金前置到预售环节,修复民企信用,增强购房人信心;进一步提高住宅产品质量、优化供应结构。”
值班编委:马琳
责任编辑:马琳 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