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秩春秋,山河已新;烽火记忆,钢轨犹温。”值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我们置身于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的“烽火铁道——抗战时期的中国铁路”专题展,以钢轨为笔、以史料为墨,透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展陈,重温钢轨上的烽火记忆,感受伟大抗战精神的不朽力量。
走进展厅,一组锈迹斑斑的铁路工具首先吸引了大家目光。磨损的道钉锤、断裂的撬棍、带着弹孔的信号灯,每一件文物背后,都藏着铁路职工与抗日军民并肩作战的故事。全面抗战爆发后,铁路成为日军掠夺资源、封锁抗日根据地的“利器”,也成为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的“战场”。当时,无数铁路职工冒着生命危险,在日军的严密监视下展开抗争:有的在检修时留下故障,让日军军列无法发车;有的把情报藏在道钉盒里,悄悄传递给八路军;有的精准找到钢轨的薄弱环节,用最快的速度破坏,使日军的运输线陷入瘫痪。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卫祖国,驱逐日寇!
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目的就是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当时,日军依托正太、同蒲、平汉等铁路,构建起一张纵横交错的封锁网,妄图困死根据地军民。而要打破这张 “囚笼”,摧毁日军的铁路交通线是关键,这就离不开铁路工人的支援。1940年8月20日黄昏,石太铁路南张村站巡道工刘虎子获取日军军车情报后,与工长郝维刚等迅速组织破路。在隧道前那段陡峭的大下坡,他们化身无畏勇士,虽无精良武器,却凭借撬棍、铁锤和炸药展开破路行动。铁锤砸螺栓的沉闷声响,似是他们向侵略者发出的怒吼。汗水湿透衣衫,血泡磨破手掌,可没有人退缩。终于,军列呼啸而来,瞬间脱轨爆炸,火光映红天际。这一炸,拉开了百团大战的序幕,撕开了正太铁路“囚笼”的裂口!
展览的百团大战敌后破袭反击展区,一幅幅图片直观还原了当时的场景:正太铁路上,八路军战士与铁路工人们并肩作战,有的在拆除钢轨,有的在炸毁隧道,还有的在搬运枕木。据统计,百团大战期间,八路军共破坏铁路470余公里,摧毁车站37个、桥梁110多座。这些战果的背后,既有八路军战士们的浴血奋战,也有铁路工人们的默默付出。铁路不再是单纯的运输线路,而是打破封锁、传递希望的 “钢铁动脉”,是中国军民以破为立,用顽强意志对抗侵略的生动体现。百团大战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突破,更是精神上的觉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波澜壮阔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为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为铸就伟大的抗战精神作出了重大贡献。”而抗战时期的铁路人,以钢轨为战场,用双手与热血,将伟大抗战精神镌刻在每一段枕木、每一根钢轨上,那是心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深情,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紧相系;那是秉持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面对强敌绝不后退;那是彰显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于艰难险阻中奋勇前行;那是坚守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指引后人奋勇向前。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钟声在时光长河中回响,镌刻在钢轨上的烽火记忆,依然散发着震撼人心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先辈守山河,吾辈谋复兴” 的誓言,正指引新时代铁路人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血脉,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我们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扎实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铁路企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当好开路先锋。以奋斗之笔书写时代华章,用实干精神交出无愧于先辈、不负于时代的优异答卷,让中国铁路在新时代焕发更加璀璨的光彩!
来源:北京局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中国铁道博物馆、北京局集团公司党校、北京动车段
文字:崔沛然 黄吉飞 尚玉玲
视频:刘超 刘仲仁 高悦
编辑:金炫美
审校:李孝佺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