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
炼铁总厂把进口备件国产化替代
作为“算账经营”的关键抓手
通过精准攻关啃下“卡脖子”硬骨头
既破解了设备依赖风险
又能明明白白降本增效
采购成本大幅降低
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该厂梳理出“卡脖子”进口备件共49项,针对这一痛点,通过设立进口备件数据专项台账,依据备件重要性、技术难度及国产化可行性分类,精准制定差异化攻关策略。同时,通过技术交流深入对接国产厂商、研判适配性以明确替代方向,逐步开展试点应用,成熟后向全体系推广,并建立完善质量跟踪机制确保替代备件稳定运行。目前,减速箱、硫化板、差压变速器等2222项“卡脖子”备件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上线运行均超8个月且性能指标良好、满足生产需求,累计降低采购成本120万元,降本成效实实在在。
下一步,该厂将瞄准轴承、PLC等进口依赖型备件持续发力,计划削减此类进口物料10%以上,在突破技术壁垒的同时精打“成本算盘”,以更优供应链支撑公司“触底反弹”,夯实产业链自主可控根基。
撰稿 赵岩
文字编辑 王晓光
微信编辑 石浩
责任编辑 张雷
校对 郝天皓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