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论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6岁华诞。76年前,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新中国迎着朝阳出发,一路披荆斩棘,把一个又一个胜利史诗写在这片大地上。自此开始,一个坚韧不拔的东方大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一个不屈不挠的古老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有钢,方可国强。就在新中国成立前的80多天,1949日,鞍钢举行了盛大的开工典礼,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送来了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锦旗,为工业中国而斗争从此成为中国钢铁人76年来奋斗的目标。
那年,能生产钢铁的大企业只有19家,钢产量不够国人每人打一把菜刀。如今,中国钢产量已占据世界半壁江山,早已解决了有没有”“够不够的问题,不仅支撑起高铁、核电、大飞机等大国重器,还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标准输出的身份转变。
76年来,中国钢铁爬坡过坎,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奠基到市场经济时期的腾飞,已超越了单一产业的范畴。今天的中国钢铁炉火中淬炼的,是一个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硬核底气,映照的是一代又一代钢铁人为国炼钢的赤子之心。这样的发展历程何其不凡,这样的中国钢铁人何其勇毅!
站在新中国76华诞的历史节点上,全球钢铁工业加速进入绿色低碳转型关键期,国内制造业对高端钢材的需求持续攀升,中国钢铁既迎来弯道超车的机遇,又面临来自关键技术装备的严峻挑战,我国部分高端钢材仍需依赖进口、产业转型升级仍在路上、数智化发展仍需提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们不禁发出由衷的声音——一起为钢铁强国而奋斗!
为钢铁强国而奋斗,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回望中国钢铁发展史,从一五时期鞍钢被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到改革开放后宝钢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再到新时代将绿色低碳纳入行业发展战略,每一次关键的跨越都离不开党的指引。在建设钢铁强国的征程中,更加要求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行业发展融入国家战略,让中国钢铁成为支撑民族复兴的工业脊梁
为钢铁强国而奋斗,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过去,中国钢铁通过规模扩张实现了的突破,满足了那个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钢材不断增长的需要。如今,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的新要求。在河北,河钢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将高端钢材占比提升至40%以上,汽车板、家电板远销全球;在江苏,沙钢打造绿色钢城,大手笔投入一系列软硬件环保设施,实现了钢与绿的和谐共生……这些实践证明,只有摆脱拼资源、拼规模的路径依赖,转向拼技术、拼效益的发展模式,才能让中国钢铁在全球竞争中掌握发展主动。
为钢铁强国而奋斗,要坚持培育新质生产力不动摇。中国钢铁的每一次蝶变都与生产力的突破性跃升息息相关。如今,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氢冶金工艺等正在从多个维度重塑中国钢铁的发展形态:5G+工业互联网实现对高炉炼铁的智能化控制,黑灯工厂让钢铁产品实现24小时无人化生产,氢基竖炉技术实现冶炼过程零碳排放……新质生产力不仅代表技术的更迭,还是生产要素的重组和生产关系的优化。钢铁人要紧抓这一时代课题,以技术创新为引擎,让中国钢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
为钢铁强国而奋斗,要坚持行业重点工作不动摇。当前,中国钢铁身处需求结构调整、绿色转型提速、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形势,要锚定“1231”行业工作重点及“232”重点工作体系,在字上做文章,稳定高端钢材供给,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在字上求突破,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在字上见实效,加快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极致能效工程。只有把这些重点工作抓细抓实,才能推动中国钢铁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1949年鞍钢开工时为工业中国而斗争的铿锵誓言,到新时代为钢铁强国而奋斗的接力冲锋,中国钢铁的每一次淬炼都是民族复兴征程上最坚实的足音!此刻,在祖国大地的钢厂里,炉火正映照着五星红旗的鲜红,钢花正点缀着祖国繁荣富强的荣光!
新中国,风华正茂!钢铁人,奋斗不止!
来源丨中国冶金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