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优先保障最困难群体住房!浙江5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

优先保障最困难群体住房!浙江5部门联合出台指导意见→

“聚焦各类群体住房困难和保障需求,优先解决最困难、最需要群体的住房问题。”为构建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推动全省住房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日前,浙江省建设厅等5部门出台《关于构建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推动住房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浙江每年吸引大量外来人口就业创业,新市民、青年人“买不起房、租不好房”成为突出民生痛点。在此背景下,指导意见精准对接全省住房保障工作的“四大转变”——从保基本向促发展转变,从小范围深度保障向大范围适度保障转变,从以面向本地户籍居民为主向城镇常住人口保障转变,从以政府为主向政府、企业、社会力量多主体转变,构建起覆盖更广、品质更高、机制更活的保障体系。

数据显示,2024年,浙江全省共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5.1万套(间)、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4万套,为目标实现筑牢基础。

指导意见提出,目标到2027年,全省累计建设筹集各类保障性住房达到150万套(间),住房保障政策加快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有效提升;到2030年,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多元化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各类住房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得到有效解决。

为完成目标,指导意见明确了新时期住房保障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规划引领、分类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各类群体住房困难和保障需求,优先解决最困难、最需要群体的住房问题。坚持租购并举、以租为主——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优化保障性住房供应方式,对住房保障对象宜配租则配租、宜配售则配售。坚持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充分利用存量土地和存量房屋资源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通过新建、改建、收购等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

在住房保障工作推进中,浙江首先注重明晰保障对象与梳理需求,实施以常住地提供住房保障公共服务的模式,全面梳理各类住房困难群体,以城市为主体进一步摸排住房需求,分类分层确定准入条件、保障方式、保障目标和保障标准。在此基础上,完善住房保障方式以提供多元选择,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差异化保障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城镇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新就业无房职工、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租房或公租房租赁补贴保障;对符合条件的其他农业转移人口、新市民青年人,提供保租房保障;对符合条件的工薪群体,提供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

同时,明确住房保障目标并分类实施,持续实现城镇低收入家庭、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新就业无房职工、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公租房或公租房租赁补贴依申请应保尽保,加快将其他农业转移人口、新市民青年人纳入保租房保障,逐步满足工薪群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保障需求。在保障标准规范上,合理确定新建保障性住房建设面积标准,公租房单套建筑面积最大不超过60平方米,保租房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以中小户型为主,同时合理确定配租、配售价格,确保群众可负担、政策可持续。为增加房源有效供给,浙江坚持以需定建、以需定购,鼓励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村集体经济、民营企业等各类主体充分利用存量用地、存量房屋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还鼓励在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等城市更新区域配套建设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

在居住品质提升方面,新筹集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优先选址在公共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公租房、保租房在租赁入住前提供简约、环保的基本装修,配置必要的生活设施以满足入住要求,并支持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参与运营管理。此外,加强使用监督管理以推动公平善用,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全流程管理制度,细化申请、审核、配租和配售、退出等管理流程和政策指引,明确保障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只能购买一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且购买的保障性住房实行严格封闭管理,不得以任何方式转变为商品住房上市流通。

除上述举措外,指导意见还明确了加强政策支持与落实组织实施的具体内容,政策支持上,对符合规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和项目,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支持,同时积极盘活公租房、保租房存量资产,加快符合条件项目储备培育与申报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组织实施上,将住房保障相关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合理确定到2027年、2030年住房保障发展目标以及各类群体保障目标。

值班编委:马琳

责任编辑:马琳 温红妹

审读:戴士潮

中国房地产报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任何形式使用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规则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