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必和必拓(BHP)已接受中国客户部分铁矿石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要求

必和必拓(BHP)已接受中国客户部分铁矿石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要求

2025年10月,必和必拓(BHP)已接受中国客户部分铁矿石贸易的人民币结算要求,这是中方通过集中采购策略与市场力量推动的结果,标志着人民币在大宗商品结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一、最新进展:协议达成与实施时间线

根据2025年10月中国国内权威媒体(如新浪财经、网易新闻)的报道,BHP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CMRG)及相关钢企经过多轮谈判,于2025年第四季度起正式实施人民币结算,覆盖范围包括:

  • 剩余现货贸易:约占BHP对华铁矿石总量的30%(此前长期合同仍以美元计价,但设置了“观察期”,若2026年中国铁矿石指数(如北铁指数)的市场接受度达标,可能启动长期合同的人民币结算谈判);

  • 港口现货与到岸价交易:针对中国港口的现货铁矿石,采用人民币到岸价(CFR)结算,规避了美元汇率波动对企业成本的影响。

二、协议达成的背景:中方的市场力量与策略

BHP的妥协并非偶然,而是中方整合需求、替代产能、货币结算创新三大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

  1. 需求集中化:中国通过CMRG整合全国近40%的铁矿石采购需求(年进口量约11亿吨),形成“海陆联运”的替代方案(如缅甸皎漂港深水码头、中老铁路),削弱了BHP的议价权;

  2. 供应多元化:巴西淡水河谷(Vale)新增5000万吨人民币结算订单、几内亚西芒杜铁矿(设计年产1.2亿吨)2025年底投产,为中方提供了“非BHP”的供应选项,进一步压缩了BHP的市场空间;

  3. 货币结算创新: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实现对铁矿石贸易的全流程覆盖(从合同签订到货款结算),降低了企业的汇率风险(如2025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达5%),成为中方谈判的核心筹码。

三、对BHP与澳大利亚的影响
  1. BHP的战略调整

    • 财务压力缓解:人民币结算使BHP规避了美元汇率波动的风险(如2025年美元指数上涨3%,导致BHP美元计价的铁矿石利润缩水约2亿美元),同时提升了与中国钢企的合作稳定性(如宝钢、鞍钢等头部企业的长期订单);

    • 市场布局优化:BHP加速了与巴西淡水河谷的合作(如联合开发西澳-巴西的铁矿石运输航线),试图通过“双供应源”对冲中国的需求变化,但短期内仍需依赖中国市场(62%的营收来自中国)。

  2. 澳大利亚的经济压力

    • 出口收入下滑: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占GDP约6%,其中对华出口占比超80%。若人民币结算全面推行,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溢价能力”将进一步下降(如2025年普氏62%铁矿石指数较2024年下跌10%),预计2025年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收入将减少约110亿澳元(约合510亿元人民币);

    • 政治与经济的平衡:澳大利亚政府虽多次强调“铁矿石出口无阻碍进入中国市场”,但面对中方的“替代产能”(如巴西、几内亚),不得不接受BHP的“妥协”,以避免失去中国这个“最大客户”。

四、事件的意义:人民币国际化与全球资源格局的重构
  1. 人民币国际化的突破

    BHP接受人民币结算,是人民币首次在大宗商品(铁矿石)的核心交易中取代美元,打破了“美元=大宗商品结算货币”的传统格局。这一进展不仅提升了人民币的“使用频率”(如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处理铁矿石贸易金额达1200亿元,同比增长40%),更推动了“需求集中化+结算本地化+合约定量化”的新型定价模式形成。

  2. 全球资源格局的重构

    中方的“集中采购策略”与“替代产能”(如巴西、几内亚),使全球铁矿石贸易从“澳大利亚垄断”转向“多元竞争”。这一变化不仅降低了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资源依赖”(如2025年中国从巴西进口铁矿石的比例从2024年的21%提升至25%),更推动了“资源安全”与“金融安全”的协同(如人民币结算减少了美元对中国外汇储备的消耗)。

总结

BHP接受人民币结算铁矿石,是中国在全球资源博弈中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塑造”的标志性事件。

通过整合需求、替代产能、货币结算创新,中方不仅打破了美元在大宗商品结算中的垄断,更推动了全球资源格局的重构。

对澳大利亚而言,若不调整对华战略(如减少对美国的“政治依赖”),其“矿车外交”将难以为继;对全球市场而言,这一事件开启了“非美元化”的大宗商品交易新时代,为其他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巴西)提供了“以需求换话语权”的参考路径。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