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国庆档电影《志愿军》“人螺丝”,原型是他

国庆档电影《志愿军》“人螺丝”,原型是他

国庆档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正在全国热映。截至10月4日,电影综合票房已突破3亿元,位列国庆档电影票房榜首。影片聚焦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直至签署停战协议期间“边打边谈”的作战历程。不仅展现前线战场的浴血拼杀,还着力讲述谈判桌上的外交较量。

电影海报

电影中,一名铁道兵战士用扳手卡住钢轨,以血肉之躯保障钢铁运输线畅通的一幕。让银幕前无数人热泪盈眶。

《志愿军:浴血和平》电影片段

“铁道兵的,抓紧修复轨道!”

“螺栓上不进去啊”

“来不及了,去拿长杆扳手”

“都走开!”

......

电影中的这一幕并非艺术虚构

而是当年朝鲜战场上

真实发生的英雄壮举

这位战士的原型

正是中铁十一局二公司

(前身铁道兵一师二团)英模人物

志愿军二级英雄史阜民

“人螺丝”史阜民

史阜民,男,河北省乐亭县人,1925年生,1947年入伍,后加入铁道兵,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中队长等职。1951年12月,在朝鲜战场一次战斗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克服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用螺丝扳手连接不同型号的铁轨,坚持1小时30分钟,使18列列车安全通过大桥,保证了军用物资按时运到前线,被誉为“人螺丝”。史阜民荣立一等功,被授予志愿军二级英雄称号,同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时间回到1951年的朝鲜战场。价川,朝鲜北部的无烟煤和铁矿产地。

1951年12月,史阜民所在连队驻守在价川地区抢修铁路时,侵朝美军对我军后方补给线发动“绞杀战”,日夜对铁路进行疯狂轰炸。

史阜民冒着生命危险用扳手代替螺丝钉

一天,满蒲线33公里桥又被炸掉了两孔钢梁,这座在价川以北连接着3条铁路的大桥再次被切断。全连战士连夜进行抢修,快到拂晓时,史阜民带着战士们到桥面上钉道,就在连接最后一根钢轨时,发现两根37公斤的钢轨因型号不一无法对接。

“人螺丝”史阜民光荣事迹

在紧急中,大家想出一个应急办法:在两轨间用两个螺丝接上一个道岔尖,先让列车夜晚通过。可是,从现场找到合适的螺丝谈何容易?费尽周折找到的螺丝也是一粗一细,粗的因插不进钢轨眼儿不能使用。这时,价川车站来了紧急电话:有18列满载军用物资的火车已进入车站,急等着过江。黎明前,这18列火车通不过大桥,就有被敌机炸毁的危险。心急如焚的史阜民盯着手中的螺丝扳子,忽然有了办法:这把扳手把子尖尖的,用它代替螺丝钉插进钢轨接头处的孔,可以应通车之急。这个想法经指导员批准后,他跑步走上大桥,刚把螺丝扳手尖端插入道岔尖与钢轨对接的孔眼里,桥头上就亮起了绿色的信号灯,汽笛一声长鸣,第一列火车开过来了。“当个活螺丝钉,死也得把18列火车扛过桥!”史阜民使出全身力气,扳手尖深深地插入钢轨的孔眼里。

连环画《激战无名川》封面史阜民艺术形象

第一列火车驶过大桥时,呼啸的“巨龙”向史阜民头顶轰来,压得钢轨在枕木上直跳,两边相连的钢轨头疯狂震动,插进孔里的扳手尖老想朝外蹦。若有半点松弛,扳手尖将会被挤出,人将卷入轮下成肉泥,整车将翻下桥底……史阜民站牢了脚跟,双手虎口处感觉要被震裂,车梯将他的棉大衣刮去了一大块,肩头也刮破了,痛的难受,从车管里排出来的蒸气,劈头盖脸地喷过来,他的手脚都冻僵了,脑子里一阵阵发晕,仿佛大桥也跟着火车走动起来,在五米高的枕木垛上,他不停地激励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只要还有一口气,绝不能让列车出事。紧接着,第二列火车又驶过大桥。

中铁十一局二公司文化展厅内“人螺丝”史阜民专栏

整整一个半小时,史阜民用他那钢铁般肢体做“人体螺丝钉”,任18列火车驶过了他头顶。耳膜撕破了,脑袋震懵了,两腿乱颤了,全身器官没有感知了,只有那颗不言败的心在跳动。他奋力抵住螺丝扳子,直到第18列火车安全驶过……

央视报道史阜民光荣事迹

“天色越来越亮,我只觉得两只胳膊像断了似的酸痛,手脚都冻僵了,脑子也一阵阵发晕,仿佛大桥也跟着火车动起来。我多么想缓缓劲啊!不行,痛死也不能有这种可怕的念头。要顶住,我暗暗给自己鼓劲,要像真正的英雄那样经得住考验。当第十八列火车轰隆轰隆地从这道桥上冲过了江岸,我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史阜民在《十八列火车》中这样写道。

史阜民撰写的《十八列火车》被收录

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上映后,史阜民生前所在单位中铁十一局(原铁道兵一师)第一时间组织职工集体观影。当银幕上重现史阜民那惊心动魄的“人体螺丝”壮举时,昏暗的影院里,无数新一代“铁军战士”湿了眼眶。那不仅仅是一段被铭记的历史,更是一次跨越七十余年的精神对话和血脉共振。

图片

中铁十一局组织所属单位集体观看影片

《志愿军:浴血和平》

网友热评

当银幕上铁道兵第一师史阜民同志化身“人螺丝”,在枪林弹雨中死死守住铁路枢纽的画面出现时,我内心深受震撼。史阜民同志的精神正是当代青年应传承的品质。未来,我将带领广大青年学习英雄事迹,把这份坚守与担当融入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企业更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铁十一局七公司党委工作部副部长兼团委书记 祁建光

那把普通的扳手,因史阜民前辈紧握的双手而熠熠生辉;那段平凡的钢轨,因他坚定的信念而意义非凡。史阜民前辈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展现出的责任担当,是我们要传承的宝贵精神。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要传承的不只是技艺,更是这种将责任融入血脉、把使命扛在肩头的精神品格。

——湖北省“荆楚工匠”、中铁十一局二公司设备混凝土管理中心架桥队队长 陈武林

史阜民同志在危急关头用扳手连接钢轨,确保了运输线畅通,用担当与智慧铸就了“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作为新时代铁建青年,在当下的工程建设中,我们更应传承这份担当,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镌刻在岗位上,不断筑就精品工程,在新时期续写铁军荣光。

——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中铁十一局二公司试验室副主任 熊明涛

身为中铁十一局一名职工,影片中史阜民的形象深深震撼了我。我们在建设祖国铁路事业中,要像他那般,把平凡的工作干到极致。虽时代不同,但责任相通。我们要以先辈为榜样,秉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在海底高铁隧道建设的征程上,拧紧每一颗“螺丝钉”,用汗水和担当书写新时代的奋斗篇章,传承铁道兵的光荣传统。

——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甬舟铁路一分部项目党支部副书记 周俊

“人螺丝”史阜民这位铁道兵英雄的执着与担当,恰是我们铁路建设者需要传承的精神。渝万高铁是服务民生的重点工程,建设中我们也面临着地质复杂、工期紧张等诸多难题。今后,我会带领项目团队以英雄为榜样,把钉钉子精神融入施工每一环,严把质量关、安全关,用过硬的工程质量为国家交通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中铁十一局五公司渝万高铁站前1标项目党支部书记 曹江钧

《志愿军:浴血和平》这部电影让我这位铁道兵后辈心潮澎湃。影片中志愿军战士用血肉之躯筑就“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正是铁道兵精神的现实写照。先辈们以血肉之躯换来山河无恙,这份忠诚与担当早已融入我们的血脉。作为新时代团干部,我更要传承这份精神,带领青年一代铭记历史,在企业发展的战场上拼搏奋进,让铁道兵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中铁十一局勘察设计院团委副书记 龙思琪

《志愿军:浴血和平》中那些用血肉之躯捍卫和平的身影,让我深感震撼。当年他们在枪林弹雨中架起胜利的桥梁,如今我们在技术图纸前,为祖国山河架起新时代的钢铁通途。荧幕前的热泪,将化作图纸前更坚定的目光。我们拧紧的每一颗螺栓,计算的每一个数据,都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这盛世列车,正沿着他们期望的方向,全速前进。

——全国铁路青年岗位能手、中铁十一局汉江重工高铁大型运架装备研发团队成员 梁盼盼

观看《志愿军:浴血和平》这部影片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深刻体会到了先辈们用热血捍卫和平的不屈意志,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杨连第队”这面旗帜的沉重分量。从“一个人”的英雄壮举,到“一群人”的接续奋斗,我们将以先辈的热血荣光作为攻坚克难的力量,在每一项的工程建设中续写英雄故事,让“登高雄魂”在新时代永远传承。

——中铁十一局一公司杨连第总队技术员 刘光坤

银幕上的光影会熄灭

但先辈用血肉之躯诠释的钢铁意志

已化为铁建人血脉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基因

从“誓死保障钢铁运输线”

到“奋力建设交通强国”

我们以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实干

在祖国大地上书写着今天的答案

这是最坚定的传承

这是最有力的前行

推荐阅读

图片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