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中国中铁第五届实用技术创新大赛第一批成果发布

中国中铁第五届实用技术创新大赛第一批成果发布

图片

图片

近日,中国中铁第五届实用技术创新大赛第一批成果发布会顺利召开,股份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各相关专业专家、成果完成人代表参加了会议。发布会旨在进一步加大实用技术总结评选及推广应用力度,切实把实用技术对“效益提升、价值创造”的重要作用落到实处,发布了包括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地质路基、房建工程、轨道工程、四电工程等专业方向在内的48项成果,并重点对成果的推广价值、适用范围、推广前景及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详细研讨及评价,评审通过的成果将在股份公司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应用。

一起来看看

有哪些代表性成果吧!

公路预制小箱梁内模整体安拆施工技术

01

专业类别:桥梁工程

解决痛点问题:我国公路预制小箱梁内模大部分采用简单的机械折叠以及零散的拼装施工,作业人员在极小的空间内进行安拆作业,危险系数高、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

主要优势:研制了国内首台实际投入使用的小箱梁液压内模,通过液压系统驱动实现小箱梁内模作业的机械化,大幅度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投入的作业人数,引领小箱梁环形生产线的发展方向。

实用价值:大幅节省人工费,轻松实现每条产线每天1片梁的预制任务,避免工人进入狭小空间作业,降低劳动强度及安全风险,提高现场文明施工水平。

1.1.png

1.2.png

1.3.png

公路预制小箱梁液压内模

大盾构箱涵拼装智能精调设备

02

专业类别:隧道及地下工程

解决痛点问题:传统串联式液压精调设备存在结构笨重(自重超40吨)、能耗高(总功率>150千瓦时)、精度不足(拼装误差±5毫米)、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

主要优势:首次在盾构隧道应用六自由度并联式伺服电动缸精调结构,突破传统串联式液压设备局限,结合全息摄像测量、AI算法校准,借助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箱涵抓取、定位、调平、锁紧全流程自动化,达到一键精调功能。

实用价值:设备自重从40吨降至18吨,功耗从150千瓦时降至40千瓦时,拼装精度从±5毫米提升至±0.5毫米,单环调整时间从25分钟缩减至15分钟,减少50%人工成本,综合施工效率提升40%;同时避免液压系统漏油污染,降低碳排放约60%,显著提升绿色施工与安全作业水平。

2.jpg

大盾构箱涵拼装智能精调设备

路基过渡段智能贴边压实技术

03

专业类别:地质路基

解决痛点问题:路基过渡段施工时,存在距结构物2米范围内部位大型压路机无法碾压、小型压实设备压实范围受限、无法确保全覆盖夯实到位、质量监管不到位等行业痛点。

主要优势:在行业内首次研制了路基过渡段智能贴边压实设备,解决了距结构物2米范围内大型设备无法夯实、人工夯实质量不易控制的难题,提高过渡段整体施工质量,减少过渡段病害及后期维护成本。

实用价值:具有本质安全性高的特点,采用三重防撞体系(物理防撞+距离预警+视频监控)及配套工装,形成了“一看二控三感知”的管控模式,确保了施工安全及路基过渡段施工质量。对比传统方法,设备配置由4台降低为1台,作业人员由4人降低为1人,压实时间可缩短2.5小时,设备整体维护成本降低约90%,同时减少过渡段病害处置数量及后期维护成本投入。

3.png

路基过渡段智能贴边压实施工设备

高横抗挡肩式减振扣件系统

04

专业类别:轨道工程

解决痛点问题:减振扣件由于具有较好的减振性能及优异的经济性,在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治理中广泛应用。既有减振扣件存在动态轨距扩张量大、易出现钢轨异常波磨等问题,成为行业痛点。

主要优势:突破既有减振扣件刚度固定限制,实现减振性能与动态轨距保持能力的协同提升;突破既有减振扣件高度限制,安装高度降低至44毫米,与普通扣件实现互换,用于既有线减振升级改造;通过材料配比技术突破传统固定参数局限,显著提升减振扣件的适应性及减振效果。

实用价值:该扣件系统目前铺设总长度超过300公里,实现“小件海量”行业推广应用,有效缓解振动噪声对周边敏感区域的干扰,减少潜在的社会矛盾,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具备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1.jpg

4.2.jpg

高横抗挡肩式减振扣件

强化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制备及应用技术

05

专业类别:房建工程

解决痛点问题:传统混凝土制备存在成本高、自然资源开采量大,废弃混凝土资源化利用率低,再生骨料性能差、应用受限,传统处理工艺污染大、效率低,缺乏标准化、体系化技术支撑等问题。

主要优势:创“碱激发固废基喷淋强化法”替代传统浸泡,实现再生骨料处理零污水排放、简化工序、提升效率;开发椰壳/橡木纤维空心微球外加剂,构建防水网络,抗渗等级从P6提升至P10,耐热稳定性显著增强。形成“再生骨料预处理-适配配合比-施工工艺差异化控制”成套技术,适用于CFG桩、二次结构、地暖垫层等多场景,既降低了再生骨料的强化处理成本,又提高了再生混凝土的防水及热稳定性能。

实用价值:混凝土节约成本约35元每立方,生产过程实现二氧化碳减排0.138吨每立方,减少天然砂石开采,助力“无废城市”建设;实现建筑垃圾规模化消纳,缓解填埋压力,可复制推广性强,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

5.1.png

5.2.png

强化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制备及应用

立足实践,成果频出!

中国中铁将继续

锚定技术创新发展动能

以匠心锻技,以创新擘画

书写企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END

执行主编丨李元、沈苏

责任编辑丨刘蕴珂(八局)‍

内容来源丨股份公司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

中国中铁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