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沿用一个多世纪的纸质火车票,迎来全面数字化新阶段——全国铁路客运领域全面使用电子发票。这一历史性转变,发生在2025年10月1日,新中国76周年华诞。
王洋洋 摄
从“纸间”到“指尖”,时代在变,火车票也在变。新中国成立之初,硬板火车票上写满售票员手工加注的乘车信息;1979年,北京站发售全国第一张计算机软纸客票。1997年,统一式样的软纸票逐步推广;10年后,磁介质车票“小蓝票”试点推出,随后见证中国进入高铁时代。2020年,电子客票在全国铁路推广实施,“一证通行”成为现实。
如今,电子发票全面使用,“一键报销”更加方便。“我经历过线下窗口购票、电话订票、自动售票机取票,现在连发票都实现了全面电子化,还能重复下载打印。”准备坐高铁去青岛度假的旅客肖酌诰说,坐火车出行越来越便捷。
出行之变源于售票之变。12306互联网售票系统上线至今,注册用户累计超8亿,常态化互联网售票量占比85%左右。
吕彪 摄
火车票形态的演变,不仅记录着铁路行业的变迁,更是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缩影。
1999年,我国迎来第一个国庆黄金周假期,铁路日均发送旅客不到400万人次。拥挤、嘈杂、漫长,是彼时很多人购买车票的记忆。
2013年10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032.7万人次,历史性突破千万大关。2个月后,12306推出手机客户端,旅客动动手指就能购票。
2023年9月29日,全国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首次突破2000万人次。这个“加长版”黄金周,出行高峰期12306日均访问量达500亿次量级。
数据跃升,映照着铁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移动支付、候补购票、铁路畅行码、选座选铺、互联网订餐、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化服务、学生票资质核验……服务持续上新,旅客频频点赞。
杨紫轩 摄
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客运领域全面使用电子发票。同时,铁路部门继续提供纸质行程信息提示单,增加线下电子发票申请渠道和购票(代办)人开具服务,方便老年旅客及脱网人群。
↑↑点击图片,了解铁路电子发票详情↑↑
“车票是铁路人给旅客的‘请柬’,无论有形还是无形,都是为了让出行更方便。”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铁路12306科创中心副主任单杏花说,聚焦铁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我们将继续完善铁路12306各项功能,以更便捷、更高效、更温馨的服务惠及千家万户。
文字:许媛媛 周琼
编辑:林飞翼
审校:李孝佺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