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深深感谢!祝大家国庆快乐!

深深感谢!祝大家国庆快乐!

9月14日,起重达人孵化项目发布会后的第二天。

山西的业务经理徐总果断地转来了参与的费用。

因为项目还在市场预热期。此时呢,合作协议正式版本,还在最后的审定中。

徐总说,不用先签合同,回头再补吧。

这份信任,沉甸甸的。

也让我和同事们十分感动。

目前,孵化计划尚处于前期宣传阶段。

它能否按计划顺利推进?这个疑问,自筹备之初便始终在我脑海中盘旋。

坦白说,此刻的心情很复杂 ——

既满怀着对计划落地的期待,也夹杂着对未知的审慎预判。

一如过往起重汇做的每一件事,这一次,我们仍需直面长垣独特人文文化带来的考验。

唯一笃定的是,我对项目的自信。

我坚信,这是一个完美的行业内卷解决方案,至少能解决一部分因为相信,而参加的业务经理未来生意当中的所有问题。

是的,是所有问题。

只是对起重汇而言,24 年的行业深耕,既是时光沉淀的厚度,也悄然成了一把 “双刃剑”。

这份穿越行业周期的坚守,无疑是核心优势 ——

它意味着对行业脉络的熟稔、对资源壁垒的夯实;但反过来,长期扎根所带来的 “被动” 也同样明显。

道理其实很朴素:作为一家深耕 20 余年的平台型企业,我们终究无法做到让每一件事、每一个项目,都精准契合所有人的期待,都收获百分百的满意。

也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在漫长的服务过程中,起重汇不知不觉间,透支了一部分用户的信任。

严格来说,不是钱的问题。是理解与误解,独立思考与人云亦云正确抉择的问题。

如果是大行业,客户群体众多。这种情况,几乎可以忽略。

但起重行业不同,它本质上是依托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且深度根植于 “熟人圈子” 经济模式。

你好,或者不好。

一张桌子,就可以影响半座城。

于起重汇而言,深耕行业这些年,既是一场漫长的品质检验,更是一番严苛的市场炙烤。

所幸,在一次次压力与考验中,起重汇终究咬牙走到了今天。

而这份 “走到今天” 的背后,每一步都藏着直面困境的挑战,更藏着突破困局的辛酸和无奈。

记得前天,我在直播间回答了一个客户的留言,我听明白了他表达的意思——

他参与了中国起重机械网“买一年送一年”的活动,对网站引流效果不满意。言外之意,过去支持了起重汇,现在不相信了。

我在回应中聊了这种现象。

回望起重汇的发展历程,我们其实带头做了不少行业创新 —— 而这些突破,大多是在 “摸着石头过河” 的开创性探索里一步步推进的。

只是谁都清楚,探索从来不是一条毫无波折的坦途。既然是走前人没走过的路,那么试错,本就是这份开拓必然要承担的成本。

这个成本是有代价的,就是用户的信任。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今天,回头再复盘我们做过的项目,我也会问自己三个问题,起重汇做对了什么?哪些地方做错了?如果重来一遍,起重汇该怎么做?

比如,十年前,起重汇工厂店,布局线下门店,成就了起重汇的品牌价值。

只是供应链整合这件事,最终没有做起来。

尽管追根溯源,客观上是行业长期积累的观念沉疴在作祟 —— 那些根深蒂固的认知惯性,本就是推进整合的最大阻力;

可到最后,大家还是会把 “没做成” 的结果,一股脑归结到你头上。

这也很正常。主要还是你没有做起来么。

起重汇错失了一次最好的发展机遇。

今天,我们要重做这个项目的话,我们会补上怎么做好起重供应链这个短板。

为什么说起重汇工厂店是成功的?今天,龙头企业做了一个事,也算帮大家进行了验证。

最近,卫华集团,包括纽科伦,在开始给业务经理改造门头,每个门头给大家补贴6000元。

龙头企业财大气粗。

而十年前,我们是怎么做的呢?业务经理参与起重汇工厂店的门店改造,是要给我们交会员费的。

这就是传统企业和平台企业做事儿的区别。

虽然,从实力上没有可比性。但是,互联网公司和传统企业,从来不是在一个维度上做事儿的。

记得2014年起重汇工厂店的全国渠道布局,当时,比京东商城线下门店、天猫的线下门店,提前了三至四年。

今天来看,比传统的行业企业,老杨的创新意识超前了10年。

所以,我一直说,升级后的起重优品小店,今天来做,依然不晚。

过去这些年,大家对中国起重机械网与起重汇的支持,本质上都是一份沉甸甸的 “信任投资”。

无论是成为网站会员,还是加入起重汇,成为合伙人,大家的选择,都是在为我们团队助力,缓解了前进路上的运营成本压力。

更重要的是,也为起重汇的模式创新与探索,赢得了最宝贵的试错时间与发展空间。

特别感恩的是,正是靠着这份沉甸甸的支持,老杨才能 “二十年磨一剑”,一步步扛住挑战、走到今天。

我一直坚定认为,今天的起重汇在做的这个项目,是行业最好的商业模式,也是行业留给起重业务经理最后的商业机会。

从另外一个维度上来说,也是我用了20年的时间,为行业铺设了一条管道,或者说,建设了一条即将打通的“高速公路”。

但是,我们也面临行业“信任大考”。

如果,能继续得到支持、认可,就迈过了这道槛儿。

行业企业,业务经理,不仅见证了起重汇的成功,也是一个业务经理、平台、企业三方共赢的结局。

反之,起重汇二十多年的心血与积累,很可能就此付诸东流。

而其中最难以计算的损失,远不止于此——

是大家二十多年来对起重汇的支持,那份沉甸甸的 “信任投资”,最终也将化为泡影。

大家投入了真金白银,起重汇每一步的探索与前行,本都算数;

可一旦在关键时刻,因为无法包容试错与失败而让项目“死在”传统观念之中。于大家而言,损失的是,过去这么多年,你和他,可能不会在意的一年的会员费、宣传服务费;

但是对老杨而言,失去的却是二十多年的时间、心血,还有,一整个青春的倾注。

更可惜的是,整个行业会因此错失一次宝贵的转型契机,疲于恶性竞争的业务经理,也将与成就一番事业的商机擦肩而过。

这背后,其实藏着所有成功都绕不开的逻辑。就像二十年前马云曾说过的那句话,至今仍振聋发聩: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老杨创业20多年,其实,也深知,在创业或人生的道路上,困难往往会在看似即将成功前集中爆发,许多人因无法承受这最后的压力而放弃,最终与真正的光明失之交臂。

此次省级运营中心的招募与起重达人的孵化,堪称起重行业一次史诗级的创新突破。

就连行业之外的一些老板,也看得很清楚。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竟然能通过几条视频,读懂了起重汇要做什么。

行业之外的人都能明白,让我很欣慰,也很受鼓舞。

今天,老杨特别想对每位起重家人说一句话。

希望大家:

都能在看得见的损失,和看不见的损失当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做一个“因为相信,而最终看见的智者”,不要成为“因为看见,才选择相信”的人,错失了最宝贵的商机。

老杨期待与优秀的你,重建信任,共筑行业美好未来!

了解合作内容请添加客服微信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