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那座以铁路人命名的隧道,背后故事令人泪目……

那座以铁路人命名的隧道,背后故事令人泪目……

钢轨深处

矗立着不朽的丰碑

风笛长鸣

是对英雄的深切缅怀

今天是全国第12个烈士纪念日

让我们循着蜿蜒的铁道线

致敬铁路英烈

传承不朽精神

用生命凿穿的隧道

在鹰厦铁路33公里处,静卧着一座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隧道——杨树排隧道。它是整条鹰厦铁路上,唯一以人名命名的隧道。

1955年的一天,原铁道工程兵某师一名叫杨树的排长,正率领40余名战士在贵溪市耳口乡圳上村一处山体修建隧道。然而,一场突然发生的塌方事故却夺走了杨树与战友们的生命。

那天,杨树排长与他的战友,永远与这座隧道融为了一体。群山静默,溪流呜咽。为了纪念他们,这条158米长的隧道被命名为“杨树排隧道”。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条开工建设的铁路干线,共有十万余名铁道兵投身到鹰厦铁路的建设中。不少战士付出了年轻的生命,长眠于鹰厦铁路沿线的烈士陵园中。

如今,鹰厦铁路已通车六十余载。列车穿过隧道只需片刻,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条通道,是由烈士们的血肉之躯铸成的。

小站旁的两座坟茔

鹰厦铁路肖家站旁山坡上,有两座特殊的坟茔。这里长眠着一对父子。

1988年一个夏夜,鹰厦铁路肖家站值班员李志财在巡视时,发现有人正在偷盗车站物资。为了阻止物资被盗,他大喝一声:“出来!”

偷盗分子见已败露行迹,手持匕首刺向他。这一刀正中李志财的腹部。等车站同志赶来,李志财已停止了呼吸。

李志财的父亲李殿英是这座深山小站的首任站长。早在1955年,李殿英就参加了鹰厦铁路建设,后来选择留在肖家站。

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两鬓斑白的站长,李殿英把一生都献给了这里。直至离世,他的遗愿仍是安葬在车站旁,永远守护这条铁路。

李志财被盗贼杀害后,按照李志财家人的意愿,他被安葬在父亲墓旁。就这样,父子二人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同一份使命——用一生守护鹰厦铁路。1989年,当地政府追授李志财为革命烈士。

生死时刻的飞扑

1990年11月10日晚,鹰潭站如同往常一样繁忙。25岁的客运员熊云清正在值勤,发现一名男子十分可疑,便将他单独带入查危室内检查行李。

行李打开的一瞬间,查危室内的所有人都怔住了——里面装有100多发子弹和4枚手榴弹。歹徒见事情败露,猛地拉响藏在身上的手榴弹。“嗤嗤”作响的白烟瞬间弥漫整个查危室。

当时正值旅客上车高峰时刻,候车室有700多人。紧要关头,熊云清毫不犹豫地扑向歹徒,用身体死死压住手榴弹。巨响之后,700多名旅客安然无恙,熊云清却英勇牺牲。

牺牲时,熊云清的双手仍紧握成拳,怎么也掰不开。人们在他身上找到160多处弹片,而靠近门的一侧墙壁上竟无一处弹痕。原来在最后一刻,他仍有意识地用身体封住了大门方向,将弹片全部挡下……

熊云清牺牲后,中共江西省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批准为革命烈士。鹰潭站于1991年建立熊云清烈士事迹陈列馆。

山海边,那一座座丰碑

向我们讲述着

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身躯虽逝,精神如炬

让我们

向铁道线上的英雄致敬!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江西记者站(南昌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图:李一民 李创 刘东 杨佳煜 陈金铭 舒文彬 裴静薇 李达伟

编辑:段星佚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