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荣获全路第一!“95后”青年,未来可期!

荣获全路第一!“95后”青年,未来可期!

近日

在2025年铁路工电系统无损检测员

(钢轨探伤)

职业技能竞赛中

来自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工务段的探伤工闫冰

从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

9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

斩获第一名

这枚沉甸甸的奖牌

代表着全路探伤领域的最高荣誉

闫冰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起来看看吧!

从“门外汉”到“问不倒”

2016年8月,21岁的闫冰从学校毕业来到西安局集团公司西安工务段,成为一名探伤工。第一次接触探伤仪时,这个刚毕业的小伙儿犯了难:“说明书上的术语像天书,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像迷宫。”

幸好有师傅徐警卫带他入门。徐警卫是有20年探伤经验的老探伤工,基础扎实,专业功底深厚。在一次日常线路巡检时,探伤仪突然报警,徐警卫凭借丰富的经验,快速诊断出钢轨的问题。从那以后,闫冰就成了徐警卫的“小迷弟”。

“我眼中复杂的问题,师傅处理起来游刃有余,无论我提出什么专业问题,他都能帮我解答。那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技术学扎实,变得和师傅一样专业。”闫冰说。

闫冰理论实践两手抓,为了研读专业书籍挑灯夜战,用休息时间在训练室内反复练习探伤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从探伤“门外汉”,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问不倒”。

闫冰所在的探伤车间探伤一工区管辖范围广,除了咸阳西站、余下站等这样的偏远路段,还有穿越秦岭山区、桥隧相连的西康铁路。工区管内钢轨核伤、鱼鳞伤等疑难杂症较多,探伤工作难度大。但在闫冰眼中,这正是磨砺技术的绝佳“练兵场”。

每天下班后,闫冰都会详细记录当天检测到的钢轨伤损情况,并附上专业分析。日积月累,他写下两万余字的探伤笔记。厚厚的笔记本见证了他探伤技术的突飞猛进。

参加工作9年以来,闫冰参加了西安站改扩建、西户铁路改造施工等多项重点任务,破解钢轨、焊缝探伤等技术难题多项,完成钢轨探伤仪半隐式照明装置等工艺革新2项,累计处置重大隐患十余处,创下一万余公里探伤零误判的纪录。

从“陪跑”到“领跑”

“技术好不好,赛场见分晓。”随着业务能力的提升,闫冰开始主动报名参加各类技能比武,在学中练、在练中学。

2024年,西安局集团公司选拔参加全路技能竞赛的集训队员,闫冰成功入围。就在他准备参加集训班时,家中却突发急事,不得不请假离开。

一周后,闫冰返回集训班。那段时间,他争分夺秒地学习,想把进度赶回来,结果不尽如人意——一共五个参赛名额,他拿了第六名。

闫冰心里憋着一股劲儿,训练越发勤奋,2025年终于成功入选参加全路技能竞赛的集训队。在集训队里,他和队友们有长时间、高强度的实操训练和理论学习任务。闫冰说:“每天都要顶着大太阳在线路上模拟几十遍探伤,一天下来手臂发酸、膝盖发麻。”

十几本教材不仅要背熟,还要理解背后的原理。闫冰把重点条文抄在卡片上,利用碎片时间拿出来记忆;遇到难懂的知识点,就用手机录下老师的讲解,睡前反复琢磨。

2025年8月,全路钢轨探伤技能比武在西宁举行。面对来自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的90名顶尖选手,闫冰沉着应战,凭借扎实积累零失误完成比赛,斩获个人全能第一名的成绩。他说:“我当时也不知道最后结果会是什么,只知道自己没出现任何失误,想来结果应该不会太差。”

夺冠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回到工区后,闫冰很快褪去了全路第一的光环,重新投入日常探伤工作中。对他来说,赛场之外的每一寸钢轨,都是更重要的“战场”。

“有时凌晨1点从宿舍动身,完成作业后五六点返回,11点又要出发。但只要想到能守护列车安全,就觉得值得。”闫冰说。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这就是铁路青年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初心

为这名“95后”探伤工点赞!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陕西记者站(西安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

文字:申琦 王菲 马瑜阳

图片:胡梓萱 乔小虎

编辑:谢琦

实习编辑:吴锦钰

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