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这里的年轻人不一般

这里的年轻人不一般

在宁夏六盘山的层峦叠嶂之中,中铝宁夏能源集团王洼煤业有限公司王洼煤矿正经历着一场由人才引领、从传统开采迈向智慧开采的深刻变革。

近年来,王洼煤矿大力引进高学历、专业对口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将青春的智慧与活力注入矿山的“神经末梢”。

发挥“头雁”效应,明确革新方向

2024年,王洼煤矿迎来了该矿历史上最年轻的“掌舵人”——年仅38岁的党总支书记、矿长张虎。这位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工程专业的“80后”,有着从基层技术员到大型煤业公司副总经理的履历。

张虎深知,现代化煤矿的竞争核心是技术。为此,他上任后,迅速确定了以“优化采掘接续、强化灾害治理、推进智能化建设”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主导修订了王洼煤矿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大采高、长走向、高效率的采煤工艺作为主攻方向,并持续督办顶板水害防治与瓦斯协同抽采重大技术攻关项目。

此后,王洼煤矿开始探索应用定向长钻孔预裂爆破技术,确保坚硬顶板冒落,降低矿压显现风险;加强对以孔代巷瓦斯治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为该矿技术革新指明了方向。

与张虎并肩的,还有安全副矿长刘盘龙、机电副矿长张文、掘进副矿长伏腾。这支多数为“80后”的年轻班子,以敢想、敢干、敢担当的锐气,为矿井擘画了清晰的技术战略蓝图。

该矿大力应用透明地质技术,让地质数据“看得见、摸得着”;优化掘进技术,与科研院校联手攻克软岩支护难题;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降本增效与煤质管理双赢。在智能化建设方面,该矿明确时间表,计划2025年底前完成信息基础、采掘、供排水等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全力打造110505智能工作面,让智慧矿山蓝图变为现实。

“新生代”攻坚,破解生产难题

如果说领导层是“大脑”,那么各科室和生产一线的青年技术员就是执行战略、破解难题的“强健四肢”。

这里有生产技术科的“绘图师”。作为宁夏大学2024届的硕士研究生,黄永生一入职就投身于矿井最核心的设计工作,利用专业三维矿业软件,对巷道断面进行精细化设计与优化。在绘制010806工作面回风巷的剖面图时,黄永生通过精确的三维建模,成功预判并规避了一处地质构造带,缩短了巷道施工工期,节省了成本。

黄永生系统分析了不同埋深、不同岩性条件下锚杆、锚索的受力数据,结合数值模拟软件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一套差异化、动态化的支护参数设计方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这套方案有效降低了支护材料的过度消耗。

这里有采煤一队的“现场问题解决专家”。姜浩浩毕业于中国民航大学,将机械工程和系统控制的思维带到了采煤一线。面对010801工作面平均倾角超过25度、大块煤滚落易伤人的现状,姜浩浩运用运动学和力学分析,精确计算了不同煤块在斜面上的滚动速度和冲击力,并基于此协助设计了一套“柔性拦截+刚性疏导”的综合解决方案。

该方案具体为:在工作面人行道侧,利用高强度柔性网作为第一道防线,缓解煤块冲击;在转载点等关键位置,设计安装带有缓冲弹簧和导向滑槽的加厚垫子围栏,不仅能有效拦截,还能将大块煤安全地导入运输系统。这一方案的实施,将工作面的安全风险降到了最低。

这里有机电队的“设备革新先锋”。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的冶风宏,在参与110505工作面运输巷皮带安装工程中发现,传统皮带机启动时电流冲击大,对电网和设备寿命均有影响。他主动查阅资料,提出采用变频软启动技术的改造建议,并全程参与了设备选型、参数设定和调试工作。改造后,皮带机实现了平滑启动,启动电流降低了60%以上。

在主井排水系统改造项目中,冶风宏通过分析历史排水数据和矿井涌水量,优化了水泵的“避峰填谷”运行策略。王洼煤矿引入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根据水位自动启停水泵,每年可节约电费数十万元。

人才的成长不仅体现在解决现场问题上,更体现在持续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上。

采煤一队党支部书记李博发明的一种减速器油温快速冷却装置,巧妙利用矿井现有的压缩空气系统,利用文丘里管效应产生负压,驱动空气流经散热鳍片,形成高效风冷。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无需额外电力,在井下恶劣环境中也能稳定工作。此发明获评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安全生产金点子”。

此外,王启龙、周康宁、刘佰涛等人在各类技能比武中屡获殊荣,都是王洼煤矿青年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缩影。

这里的年轻人正用智慧和汗水,将王洼煤矿逐步打造成为一座技术先进、安全高效的现代化矿山。

作者:高辉 版面编辑:王世雅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