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前夕
中国铁建一批重大建设项目
迎来开通运营
向祖国母亲
献上“流动中国”的壮美礼赞
铺路织网 互联互通
东北多市终结无高铁历史
沈白高铁今日开通
9月28日,由中铁十二局、中铁十五局、中铁十六局、中铁十七局、中铁十九局、中铁二十三局、中铁建设等单位参建,铁一院参与监理的沈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吉林省抚顺市、通化市、白山市等区市由此迈入高铁时代
面对全线桥隧占比高、地质结构复杂,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35.5摄氏度,年均有效施工期不足200天等重重挑战,中国铁建建设者构建“超前地质预报+动态施工管理+严寒应对体系”三位一体管控模式,集成BIM与GIS技术,构建质量、安全、进度等八大功能体系,有效破解施工难题。针对全线控制性工程、单洞高风险长大隧道——建平隧道,创新“三工区四工作面”同步施工方案,即划分进口、斜井、出口三大工区,设置4个作业面同时掘进,高峰期投入420名作业人员、98台套机械设备,创下日均掘进6.5米纪录。铺轨阶段,以“模块化施工+双通道并行”模式,克服铺轨线路长,正线、站线、道岔交叉作业施工难题,实现单日双班铺轨12公里,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沈白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的区域连接线、东北高铁网重要组成部分,开通运营后,北京朝阳站、沈阳北站至长白山站的旅行时间较现行分别压缩1小时23分、1小时31分,对畅通区域经济循环、促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服务支撑新时代东北振兴具有重要支撑促进作用
画圆湖北省首条高铁大环线
襄荆高铁正式运营
9月28日,由中铁十五局、中铁十九局单位参建,铁五院担任施工图审核与施工监理的新建襄阳至荆门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湖北首条高铁环线完成“画圆”,鄂西北千年驿道迈入“一杯咖啡”通勤时代。
襄荆高铁线路北起湖北省襄阳市,途经宜城市,南至荆门市,正线全长约11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刘家岗隧道是全线最长、难度最大、风险最高的隧道,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弹性波瞬变电磁超前预报”技术,将地质预报精度提升至95%以上。首创“两架四运”组织模块,在沿线设置8处会车点,成功克服长距离隧道群运梁难题,保障了全线架梁顺利完成。建设者还推行“班组长安全考核制”,充分利用智能设备实施24小时动态监控与方案优化,全面保障先行段工程安全、质量与进度达标。
襄荆高铁建成后,襄阳至荆门通行时间将压缩至半小时内,形成襄阳、“宜荆荆”城市群半小时经济圈;与汉十高铁、郑渝高铁互联,构建“北接中原、南连湘粤”的黄金通道,串联起圣境山国际滑翔伞基地等国家级景区,有望带动鄂西北文旅产业年增长超15%,助力长江经济带与中部崛起战略深度协同。
掘进地下 广汇通达
深圳地铁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
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正式开通试运营
9月28日,由铁四院参与设计,南方公司牵头总承包,中铁十五局、中铁十七局、中铁十八局、中铁二十四局、中铁建设、中铁建电气化局等单位参建的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至此,深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突破600公里。
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工程是国内首例“无人驾驶+全自动场段”,也是全国装配率最高的运营线路。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实现国内首次将交叉渡线轨道结构全装配化建造技术应用于地铁正线工程,将全线轨道工程装配率从96%提升至98%,成为轨道工程全面应用预制板的重要里程碑。运用“BIM+装配式”建造技术,深化综合管线排布,用“搭积木”式的安装方式,让地铁建造更高效、更绿色、更安全。采用明挖法+矿山法+盾构法施工,小曲线半径连续转弯长度达到1060米,为深圳地铁最长纪录。在系统设备安装过程中,项目团队强化“前端预控”,精心施组设计,动态把握风险级别,在严格编制、论证专项技术方案的同时,见缝插针开辟作业面,确保实现工期兑现。
深圳地铁16号线二期作为深圳“东进战略”交通体系的重点线路,开通运营后将有效促进区域“地铁+高铁”交通网优化,为“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迈入“无人驾驶”新阶段
徐州地铁6号线一期正式通车运营
9月28日,由铁四院、铁五院、上海院参与设计,中铁十二局、中国铁建大桥局、中铁十六局、中铁十七局、中铁十八局、中铁二十四局等单位参建的徐州市首条全自动运行地铁线路——徐州地铁6号线一期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徐州地铁正式迈入“无人驾驶”新阶段。
该工程全长约22.9公里,共设车站16座且均为地下车站,与已通车运营的1、2、3号线换乘站共3座。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充分运用“BIM”技术,建立三维可视化模型,精准分析和定制施工方案,融合AI人工智能,实现多系统互联互通,全面赋能施工现场数字化管控与智慧决策。在徐州东站设计中,团队凭借“共构体系”设计,将传统意义上国铁与城市之间的“夹缝土地”进行高效整合与集约开发,既节约了城市空间,也减轻了地铁建设对城市风貌的影响。
项目通车将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布局,填补部分区域轨道交通空白,对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巩固区域中心城市首位度具有重要意义。
贯通南北动脉 畅行天津“中轴线”
天津地铁7号线南段正式开通运营
9月28日,由铁一院、上海院参与设计的天津地铁7号线南段正式开通运营,天津轨道交通南北向再添一条骨干线路。
在长距离侧穿中石油桥桩群时,铁一院技术团队创新采用“蛇形掘进”工艺,以1.02米极距巧妙避开应力集中区,实现“零影响”穿越,为工程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上海院设计的肿瘤医院站是当前天津地铁开通运营线路中的“最深站点”。车站首次在天津地铁中应用钢支撑伺服系统,通过对地连墙实施主动加载,高效管控周边环境变形状况,为复杂条件下的深基坑施工提供关键技术保障。
天津地铁7号线南段的开通,对进一步激活沿线区域活力,推动文化教育资源共享、助力城市功能优化升级等具有重要意义。
筑路通途 惠及四方
织就生态旅游"黄金丝路"
最美边境公路G331吉林段通车
9月28日,由中国铁建大桥局、中铁十六局等单位参建的G331改扩建项目吉林段主线正式通车。
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起于吉辽省界集安市浑江口大桥,止于吉黑省界珲春市兰家趟子,全长1240公里,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面对原始地貌脆弱、植被保护要求高的挑战,中国铁建大桥局项目团队遵循“最小干预”理念,强化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管理工作,实现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自然环境和谐共处,最大限度保存了当地“绿水青山”的底色,助力最美边境公路建设。中铁十六局项目团队构建“空间-资源-时间”三维管控模式,最大限度减少对原有边坡的开挖,科学优化涵洞群施工工序,实现全标段人机物动态联动,收尾冲刺阶段日均沥青摊铺长度超过3公里,高效完成施工任务。
G331项目吉林段主线通车不仅为千里国家风景道再添关键一环,更以“交旅融合”的姿态,为东北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发展新动能。
徐州首条“以市为主”建设模式的高速公路
徐州至明光高速公路全面开通
9月28日,由中铁十二局参建的徐州至明光高速公路(徐州东部绕越高速公路)全面开通。
中铁十二局承建线路全长6.7公里,其中全长727.2米的白马河分洪道大桥是徐明高速公路贾睢段最长桥梁工程。面对临水跨河且地质条件复杂难题。项目建设团队与建设、设计、水务等单位联合办公,充分利用各方专业优势和资源条件,优化围堰施工、要素配置、安全监管等配套方案,并抽调公司精干力量组建专业化制架梁团队,成功化解了水流、河床影响,实现了全桥的安全贯通。
徐明高速公路通车后,与已建成的多条高速相承接,共同构筑起一条纵贯江苏西北部和安徽中北部地区的运输大通道。线路还将对释放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徐州都市圈一体化、带动淮海经济区各市融合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推荐阅读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