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沈白高铁今日开通,筑就东北振兴新动脉!

沈白高铁今日开通,筑就东北振兴新动脉!

图片

图片

9月28日

由中铁二局、三局、五局、六局、九局

大桥局、电气化局、建工、上海局

设计、六院、工业等

参建的沈阳至长白山高速铁路

(以下简称沈白高铁)

正式开通运营

标志着我国东北地区

高速铁路网络进一步完善

区域协调发展迈入新阶段

沈白高铁正线自沈阳北站出发,途经辽宁省沈阳市、抚顺市,吉林省通化市、白山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终抵达长白山站。线路全长约43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共设10座车站,包括沈阳北站,伯官、抚顺、东韩家、新宾、通化、白山东、江源东、长白山西和长白山站。

攻坚克难:隧道工程彰显技术实力

沈白高铁穿行于辽东与吉西的复杂地质带,山岭重叠、地质多变,隧道工程因其施工难度大、技术标准高,成为全线建设的重中之重,见证着中国基建的实力与智慧。

中铁二局承建的沈白高铁宝山隧道全长6226米,最大埋深160米,为标段内最长、施工难度与安全风险最高的控制性工程。隧道施工面临埋深浅、断层破碎带发育、冻胀及膨胀岩土等多重地质挑战,并需应对极寒环境影响。项目通过强化施工组织与安全质量管控,综合运用防寒注浆与径向注浆技术有效控制冻胀变形,采用超前大管棚、小导管支护结合超前地质预报等机械化信息化手段,动态优化施工方案,实时适应围岩变化,最终安全、优质、高效实现隧道贯通。

中铁三局承建的沈白高铁永陵2号隧道全长260.48米,是全线首座贯通的隧道。隧道为单洞双线设计,地处高寒浅埋区,地质复杂,环保要求高。施工中,项目部采用中心深埋水沟、防寒注浆及保温层等防寒措施,并运用机械化、智能化设备提升施工质量。为保护周边森林生态,现场优化爆破工艺,加强废水废渣综合利用,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施工。

中铁九局承建的阿金隧道全长1710米,隧道穿越五级围岩比例达67%,存在埋深浅、断面大、围岩破碎等地质难题,施工中采用“光面爆破法”掘进,配套实施“管超前、浆严注、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方针,并部署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与有毒有害气体自动监控检测系统保障施工安全。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庙岭隧道全长5947.08米,最大埋深约240米,为单洞双线隧道。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严格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的原则,动态优化施工方案,强化工序管控。针对复杂地质条件,项目部根据围岩变化及时组织地质评估,调整开挖与支护措施,并依托网格化管理压实安全责任,确保隧道施工平稳推进、安全贯通。

中铁上海局承建的下屯隧道位于白山市,全长572.83米,地处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全隧道均为V级围岩,围岩遇水易软化,存在滑层、掉块风险,施工难度大。为确保工程顺利施工,项目部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实行跟班作业,加大对现场的巡查和督导,破解施工安全、质量、技术等出现的难题。按照“早预报、管超前、预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总要求,加强过程质量管控,增强安全防范,根据超前地质预报及隧道实际开挖情况,加强初期支护,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确保隧道施工建设顺利推进。

跨越山河:桥梁工程铸就东北新高度

走出隧道,跃上桥梁,沈白高铁桥梁比例高、结构复杂,多项控制性工程刷新东北地区高铁建设纪录,成为打通线路的关键所在。

中铁六局承建的柳条湖特大桥是沈白高铁(辽宁段)沈阳枢纽改建工程的核心控制性工程,全长1239.65米,采用斜拉T构桥设计。作为枢纽改建的关键节点,它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沈白高铁接入沈阳北站高速场。2024年6月6日,项目部通过智能化监控系统克服场地限制等技术难题,完成重达1.8万吨的(100+100)米梁体转体施工,实现跨越多条高铁线路与城市快速路的精准对接。

中铁九局承建的浑河特大桥全长11.612公里,为沈白高铁全线第一长桥。面对高寒地区长大桥梁施工难题,项目团队通过专家论证与持续监测,有效控制温差引起的梁体位移,顺利完成架梁任务。项目坚持绿色建造理念,跨浑河段采用钢围堰与防污帘实现物理隔离,保护水体生态;邻近居民区选用低噪设备、设置隔音屏障,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配合洒水降尘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实现文明施工与生态保护协同推进。

中铁九局承建的沈白高铁沈阳枢纽新建客专三线跨绕城高速特大桥,全长5074.99米,先后跨越规划路、胜利大街、浑南西路、南京南街、既有三线铁路及绕城高速公路,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面对临近既有线、跨越多条城市干道及高压回流线等难题,项目部采用挂篮悬浇法施工,对挂篮进行优化设计,增设钢制全包围兜底防护结构并采用高压绝缘板材料,有效保障了跨线施工安全。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头道松花江特大桥全长660.92米,主桥采用(75+136+136+75)米刚构连续梁结构,其主墩为110米高的空心薄壁墩,被誉为“东北高铁第一高墩”。该桥位于深V峡谷,地形陡峭,是沈白高铁全线控制性重难点工程。项目成功攻克了高寒地区复杂地质下的旋挖钻孔桩、超深人工挖孔桩、半水半岸深基坑开挖、大体积承台混凝土浇筑、高墩液压爬模施工、大跨连续梁悬臂浇筑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并有效应对高陡边坡防护与极寒气候条件下的冬季施工挑战。

中铁大桥局承建的石头河转体大桥全长192.8米,转体总重量约12184吨,为全线唯一一座钢混组合梁不对称转体桥。为保护桥下水产种质资源区,施工采用钢管桩+盘扣支架法进行梁段现浇,钢梁分段吊装焊接。转体阶段采用异位转体工艺,以1# 墩为轴心,试转5°后顺时针整体转体75°,精准跨越石头河,最终实现与大营隧道、庙岭隧道的桥隧无缝衔接。

中铁工业研制的900吨运架设备在全线箱梁架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累计完成182榀箱梁的架设任务,涵盖32米、24米及非标规格等多种梁型。面对白山地区冬季-40℃的极寒环境和持续积雪结冰等挑战,项目团队通过及时清理梁面积雪、更换设备耐低温油液、加强液压系统保温等措施,有效保障设备稳定运转,圆满完成架梁任务。

站房建设:融合地域文化塑造新门户

沈白高铁伯官站、抚顺站、新宾站、东韩家站等新建站房均由中铁建工集团承建,将地方文化特色与现代交通建筑功能相融合,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新窗口。

伯官站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和抚顺市交界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内,站房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站场规模2台4线。伯官站站房整体设计理念是“浑河左岸,日出伯官”。站房设计融合浑河、伯官大桥、沈抚新区生命之环等元素,以简洁现代的设计手法,表现出建筑的蓬勃大气,打造沈抚新区城市门户的形象。

抚顺站位于辽宁省抚顺市,站房建筑面积11499平方米,站场规模6台17线。抚顺站站房以“抚古观今,拥抱未来”为整体设计理念,外立面设计理念为“传承创新”,蕴含了抚顺市作为重工业城市发展振兴的寓意。

此外,抚顺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大型地下工程由中铁五局承建,总建筑面积约3.7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地库、人防及配套工程。建设伊始,项目部科学策划、统筹部署,多次组织专题会议优化施工方案,严格执行“首件定标、样板引路”管理要求,从工艺流程、资源配置到现场布置均进行标准化评估,为桩基施工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新宾站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站房建筑面积为4982平方米,站场规模为2台4线。新宾站以“满韵新象,八方来宾”为设计立意,在构型上融入满族代表性建筑的基本轮廓,并提取新宾赫图阿拉城“汉宫大衙门”的八角重檐屋顶,运用现代建筑手法表现建筑庄重的气质和新宾传承的满族文化。

东韩家站是沈白高铁辽宁段抚顺市境内新建越行站,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该站规划为列车会让越行站点,主要承担线路通行效率提升功能,配套建设站房、下穿通道等设施。

中铁六院设计的白山东站作为沈白高铁线上的重要中间枢纽站,其设计充分体现“皑皑长白下,郁郁雪林中”的核心理念,将长白山的壮丽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入建筑形态。站房外立面以长白山为原型,将“山脉、雪松、冰挂、冰花”等元素抽象化地融入设计之中。建筑中央大面积采用的玻璃幕墙,宛如神秘的天池高悬天际;两侧幕墙呈“八字撇”造型,与多曲面白色金属屋面相互呼应,生动地再现了长白山连绵的山势与雄浑气质。

中铁六院设计的江源东站以“淳朴典雅、满城新韵”为设计理念,将满族传统建筑特色与现代建筑美学进行了有机融合。设计团队以满族建筑风格为灵魂,通过简洁硬朗、层层推进的屋檐线条,寓意着城市发展逐级登高。墙身下部运用现代雕刻手法,模拟出当地险峻的山势,将沉稳厚重的城市精神刻入建筑肌理。

匠心建造:极寒环境中的攻坚突破

中铁六局承建沈白高铁沈阳枢纽改建工程Ⅰ标段,正线10.828公里,采用双线有砟轨道设计,完成跨区间无缝线路铺轨21.551公里、道岔6组。施工中,项目部采用人工预铺工具轨再换铺长钢轨的工艺,有效提高铺设效率,增强线路平顺性与稳定性;以闪光对焊技术替代传统铝热焊,提升接头强度与精度。

中铁电气化局承建的沈白高铁吉林段牵引供电工程,线路穿越长白山脉腹地,地形复杂、气候极端。工程包括新建牵引变电所4座、分区所与AT所数十座,架设接触网导线达683公里,在有效施工期短、技术标准极高的条件下完成了建设任务。

中铁设计诚业监理公司承担了沈白高铁SBLN-JL-1标和SBLN-JL-3标监理工作。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可低至零下三四十度,每年有效施工期不足200天。面对复杂环境,监理单位将工作重心前移,强调过程管控。监理人员每日全覆盖检查施工点,全程旁站重点工序,通过夜查和突击检查加强监管。与施工单位共同研发的“有弧度的三通接头”技术创新,有效解决了隧道排水系统管径型号众多、连接复杂的难题,这一创新已在沈白高铁全线推广应用。

沈白高铁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也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区域连接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通后,北京至长白山最短运行时间压缩至4小时33分,沈阳至长白山仅需1小时53分,大幅提升通行效率。该线路不仅打通了连接辽吉两省的快速客运通道,更对促进沿线旅游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协同、服务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条高铁,一路风景,沈白高铁正成为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END

执行主编丨李元、沈苏

责任编辑丨陈英栋

内容来源丨所属相关单位

中国中铁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