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冀中能源峰峰集团九龙矿技术钻研的氛围浓厚,井口电子屏滚动播放着“技能兴矿、人才强矿”的标语,办公楼前宣传栏上贴着技能骨干的照片。 近日举行的赠书仪式更是添了热度。在冀中能源集团备战河北省国资委系统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赛中取得第一名的九龙矿二采区职工杨彪,从该矿党委书记侯培雄手中接过《液压系统安装调试与维修》等专业书籍。 赠书活动的背后,折射出九龙矿破解人才瓶颈、以技能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谋划。
优化技能传承模式
“如今,煤矿工作早就不是‘出力气就能干了’,智能化设备的普及让安全生产更需要懂技术的人才。”九龙矿矿长牛清海坦言。
一度,技能人才成长速度赶不上设备更新速度,拔尖骨干难以匹配发展需求。九龙矿没有“等靠要”,而是从理念上“破冰”,建立职工与企业“双向奔赴”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在引导职工主动学技术方面,九龙矿打造了工匠课堂、状元学堂、劳模讲堂“三堂”素质提升工程,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采支工李戎群为补齐短板,制定了“三个月吃透液压支架原理”计划。电工孙社平工作多年,面对智能化集中控制系统,不仅主动钻研吃透技术,还整理笔记分享给工友,带动身边人共同进步。“以前觉得‘一招鲜吃遍天’,现在明白,技术不更新早晚掉队。”孙社平感慨。
为推动职工成长,九龙矿不断优化技能传承模式。针对不同层级的技能提升需求,该矿定期组织召开拜师学艺座谈会,让劳模、技术状元与有技能提升意愿的职工自愿结对。该矿还专门建立了“技术交流群”,将导师、职工以及职校老师都纳入群中。
在资源供给上,九龙矿坚持“有求必应”的原则。职校全天开放,值班老师随时答疑解惑;图书室里,从理论教材到实操手册一应俱全,各类设备电子说明书定期更新。
最受职工认可的当属“自助式”实操培训:以往练技能要等设备空闲、按统一安排进行,如今职工想针对性练习某个环节,只需申请就能获得对应设备和配件。
采掘电钳工苏晓龙在练习防爆开关二次回路接线时曾经常出错:“以前跟着大家一起练,错一次得等下一轮,现在可以专门守着设备反复练,直到闭着眼睛都能接对。”
在保障基础培养的同时,九龙矿还为有潜力的人才打通“进阶通道”——升级版的师带徒制度。只要职工有学习需求,便可申请与矿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结对,接受专业指导。
技术员范艳波曾在智能化采煤系统优化中遇到瓶颈。他尝试联系总工程师后,不仅得到了耐心细致的讲解,还被带到井下现场分析实际问题。“真正感受到矿上对我们技能提升的重视。”范艳波说,这种量身定制的高阶指导,帮助不少人才突破了技能“天花板”。
以创新反哺技能提升
九龙矿注重以创新反哺技能提升,依托2个矿级和11个区科级职工创新工作室,组织职工立足岗位开展“五小”创新、技术改造等活动,将生产中的“问题点”转化为技能“突破点”。同时,完善创新奖励机制,对有价值的技改项目予以激励,让技能过硬者既懂操作又善于优化。今年以来,该矿共评选出先进操作法120项、小改小革成果150项。
为让职工尝到学技能的甜头,九龙矿构建了完善的竞赛激励机制。在技能竞赛中获奖,不仅能享受表彰大会的“高光时刻”,还能获得现金奖励——对获得技术状元称号的职工一次性奖励5000元,每月还可领取技能补贴。掌握关键技术的职工会优先得到重用。近年来,该矿已有5名技术人才成长为区队管理人员,1人获评省级劳模,5人获得市级以上技术状元称号。
该矿的技能人才培养,从未局限于“短期备赛”或“个别突破”,而是着眼于“长效发展”与“批量涌现”。基层单位积极响应,例如掘进区组织职工到先进矿井交流学习,借鉴优秀经验;机电区主动为年轻职工“找师傅、搭平台”,推荐其参加针对性技术培训。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培养几个获奖选手,而是要造就更多有潜力争当全国劳模的优秀人才,让技能人才持续为矿井发展赋能。”牛清海说。
作者:魏海雷 杜鹏龙版面编辑:张翔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