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旅行是一场无声的疗愈,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追寻的东西。
今年,我成为一名铁路旅游列车的从业人员,却一直难得停下脚步,去感受钢轨那端的故事。
直到金秋染上枝头,恰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我作为“中原铁道·大河之南号”特色旅游列车的乘务人员,和170多名旅客开启16天新疆之旅。
9月12日凌晨,茫茫夜色中,“中原铁道·大河之南号”从郑州站缓缓启程。9月13日,当阳光再次唤醒新的一天,窗外的景色已经从都市霓虹变为高山草原。
远山如黛,天地辽阔。车厢里,《我们新疆好地方》的优美旋律轻轻流淌。旅客们轻声跟唱,手指在膝头轻轻敲出节拍。我和旅客们一样,心中那份对“诗与远方”的期待,越来越强烈。
9月13日晚,列车抵达乌鲁木齐。走出车站,清风携着西域的别样风情拂面而来。五星红旗沿街飘扬,“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横幅、标语,将喜庆与热烈填满大街小巷。
这趟旅程,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跨越,更是一场情感的相逢。这趟列车上,约五分之一的旅客是台湾同胞。
金秋时节,新疆大地仿佛打翻了调色盘。目之所及,天地间尽情展示着纯粹的色彩碰撞。
“从小听家里长辈讲天山、讲丝绸之路,这次终于亲眼见到了!”来自台湾的吴老先生激动地说。65岁的他,相机不离手,不愿错过任何一帧美景。
在喀纳斯湖畔,吴老先生因为沉醉于美景而错过了集合时间。返程时,他向车上旅客连连道歉,却收获了大家的理解与笑声。有人打趣道:“这么美的风景,谁舍得走哇!”简单一句话,洋溢着萍水相逢的深厚情谊。
在列车开往北屯市站的途中,一对来自台湾的老夫妇吸引了我的注意。他们端坐窗前,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不时低声交谈。
走近一看,原来他们正在整理旅行笔记。“我们要把旅行所见都拍下来、记清楚,回去给孙子看,告诉他们,祖国是这么辽阔壮美!”这对老夫妇饱含深情地向我讲述着。
铁路是时光的刻度,记录着一座城市的变迁。许多旅客看到日新月异的新疆,不禁发出惊叹。
七十年风雨兼程,新疆不仅换了新颜——高楼拔地而起,街道整洁宽阔,更重要的是,各族人民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不断完善的铁路交通网络,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大美新疆,必须亲至,方知其美。近年来,铁路旅游列车开行越来越多,让出行更便捷,也让银发旅客舒适游览新疆全域核心景区成为可能。今年以来,铁路部门在新疆已累计开行旅游列车超300列。
旅途从不缺动人的瞬间,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温暖与勇气最是打动人心。
一对来自北京的老夫妇,老先生腿脚不便,在一些需要登高的景点便留在山脚,老太太则登上去用手机拍下每一处风景,再回来讲给他听。“你看,喀纳斯的湖水蓝得像宝石。”她展示着照片。老先生握紧她的手,目光温柔。
也有人活得坚毅而明亮。一位来自上海的阿姨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却比谁都从容洒脱。“来之前问过医生了,他说没问题。祖国山河壮美,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她总是笑意盈盈。
十多天的同行,让原本陌生的人,变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旅行之所以疗愈人心,不只因风景壮丽,更因那份放下身份、年龄、得失,只做自己的纯粹。
这份纯粹,比任何风景都动人。
铁路连接的不仅是山川,更是人心。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每一个人都能坐火车到达心之向往的地方。
而这,正是旅行最美的意义,也是铁路给予每一位旅客最深情的馈赠。
供稿:《人民铁道》报业有限公司河南记者站(郑州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文图:徐静 王玮 唐春莹 王晨浩
编辑:谢琦审校:高珊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不想错过新鲜资讯?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