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设备“活”起来,效益“增”起来

设备“活”起来,效益“增”起来

“以前找设备像‘大海捞针’,如今不一样了:设备摆放像超市货架一样清晰明了,分区、分类、有标识,找设备最多2分钟,轻松搞定!”在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煤矿设备库,设备管理员王飞指着整齐划一的存放区,话语中透着股利落劲儿。这一高效有序的工作场景,是该矿大力推进设备管理标准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果。

为进一步提升设备管理水平、激发管理新效能,该矿秉持“安全高效,设备先行”的理念,通过推行设备放置标准化、设备领用流程化、设备租赁集约化等举措,实现安全、效率、效益全面提升。

全程可控

实现设备“健康管理”

改变,始于设备的“规范安家”。该矿根据设备类型、规格大小及使用频次,对存放场地进行科学规划和精细布局,严格执行“分类分区、标识清晰”的管理原则,设立了电气设备区、大型机械区、运输专区等多个功能明确的标准区域。每个存放点均配有设备信息卡,清晰列明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及参数,极大提升了查找与领用效率。

“现在找设备,完全就是‘按图索骥’,太省事了!”一位前来申领设备的职工称赞道。通过标准化管理,设备取用时间由原来的平均10分钟大幅缩短至2分钟。

设备运行安全,离不开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该矿构建“线上+线下”双重管控体系,实现设备从入库、领用到归还、维修每一个环节的可追溯、可查询,真正做到闭环管控。同时,依托设备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可及时掌握设备使用规律和损耗情况,提前预测维修和更换需求,有效防范设备“带病运行”风险。

“申请、审批、领用、登记,一步都不能省。”设备管理员赵智强一边操作系统一边介绍,“系统中实时更新每台设备的状态信息,谁领用、什么时间领、设备具体情况,一目了然。”

此外,该矿严格执行设备归还验收制度。领用人员使用完毕后,及时将设备交回指定存放位置,由设备管理员对归还设备的完好性、功能性等进行核验;确认无误后,在系统中完成归还登记。

精准降本

巧算设备“经济账”

精打细算,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该矿进一步加强设备维修规范管理,严把维修质量关,全面提升设备维修效率和质量。针对外委维修,设置严格审批“门槛”和分级鉴定机制,明确规定只有不具备维修能力、缺乏专用工具或配件,或因生产紧急、维修周期无法满足需求时,才可申请外委维修。此举有效杜绝了不合理支出,大幅降低了维修成本。

“特别是30万元以上的大型维修,矿领导亲自带队现场‘会诊’。设备维修完成后,执行多方联合验收,并建立配套的质量追溯制度。若设备在质保期内重复出现同类故障,将对维修过程进行重新评估并追究相关责任方责任。”机运办负责人介绍道。

该矿秉持“设备尽其用、材料尽其能”的原则,持续优化库存结构,对租赁设备开展全面摸排并建立台账,详细记录设备名称、型号、使用年限、存放地点及完好状态;分类建立共享设备动态档案,便于统筹调配使用。每月根据生产计划,提前制定大型设备租赁与退租的“时间表”,加强退租考核,推动闲置设备及时清退。同时,密切跟踪租赁市场价格变化,灵活调配共享设备资源,有效提升租赁设备利用率和周转率,多措并举让租赁设备“动”起来、“活”起来。

作者:冯立 版面编辑:樊菲

编辑

来源:中国煤炭报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