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韩国K-steel法案的推进对其本地市场以及中国钢材出口影响

韩国K-steel法案的推进对其本地市场以及中国钢材出口影响

一、前言

2025年8月4日,韩国执政党与在野党106名议员联合提交《钢铁产业竞争力强化及绿色钢铁技术转型特别法》(简称K-steel法案),目前正待国会表决。得益于韩国各组织共识,该法案被外界普遍视为 "大概率通过" 的产业重磅政策。作为韩国第二大钢材进口来源国,2024年中国对韩钢材出口量818.75万吨,占其进口总量的大部分份额。这项兼具产业扶持与贸易保护属性的法案,或将对中韩两国钢铁行业结构造成较大的变革,以下笔者将结合法案细则与市场现状展开具体分析。

二、法案细则

总的来看,K-Steel法案是韩国在面对外部关税压力和内部转型需求下,一项系统性、国家级的产业保护与升级计划。它通过立法形式将钢铁业的地位提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高度,并综合运用规划、资金、特区政策、贸易壁垒等多种工具,力图在保护本土市场的同时,加速向绿色高端制造转型。

三、推动法案的原因及对未来韩国钢铁市场的影响

K-steel法案的快速推进,源于韩国钢铁产业面临的内外双重压力。

1.外部压力骤增

美国对进口钢铝加征50%关税的政策,对韩国钢铁业构成了直接冲击。作为韩国最大的钢铁出口市场,这一关税将严重削弱韩国产品在美国的价格竞争力,据估算可能造成高达2.4万亿韩元(约120亿人民币)的损失。

2.内部转型迫切

从法案内容来看,按照目前全球碳中和进程,迫使钢铁这一高碳行业必须进行绿色技术革命。同时,韩国钢铁产业还面临来自其他地区产品的竞争压力。因此,法案被视为关乎韩国钢铁业生存与绿色转型的关键举措。

3.本土钢企迎来政策红利期

法案的财政补贴将直接利好技术升级项目,如浦项制铁正在推进的光阳厂区氢基炼钢改造,预计可获得1.2万亿(60亿人民币)韩元补贴支持,其低碳钢材生产成本或将降低18%。同时,贸易保护条款与反倾销措施形成组合拳,2025年以来韩国已对华中厚板、热卷先后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创历史最高,临时税率最高达到38.02%,短期将显著缓解本土企业竞争压力。

4.韩国下游产业面临成本压力

韩国造船业(全球市场份额超30%)每年约60%的船板依赖进口,法案引发的进口钢材涨价已显现:9月韩国中板市场价格抬升至602美元/吨,而中国中板加征30%关税后到岸价升至700美元/吨,价差扩大至近百美金。现代重工等企业已提出抗议,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可能导致其丧失竞标优势,部分订单或流向中日等竞争对手。

四、对中国钢材出口的影响

1.直接出口规模遭遇挤压

中国对韩钢材出口已呈现 "量价齐承压"态势:2024年我国对韩出口量818.75万吨,虽仍居全球第二大出口目的地,但同比已下降1.9%。法案若落地,受冲击最大的将是中厚板与热卷,中板2024年对韩出口147万吨,占全国中厚板出口总量的14.1%;热卷出口160.7万吨,占对韩出口总量的19.6%。以30%平均关税税率测算,中国中厚板在韩价格优势将完全丧失,预计年出口量可能缩减至80万吨以下。

2.出口格局面临 "双重挤压"

更值得警惕的是区域贸易限制的连锁反应:越南已同步对华热卷征收19.38%-27.83%的反倾销税,而韩国、越南合计占全国钢材出口量的18.9%。若K-steel法案推动其他国家跟进,中国钢材出口受阻规模可能突破千万吨级。部分企业已开始转向马来西亚、泰国等第三方市场,但深加工转口成本将使利润下降3-5%。

五、总结

综上,韩国K-steel法案因跨组织共识大概率通过,兼具产业扶持与贸易保护双重属性,将深度影响中韩钢铁行业格局。对韩国而言,本土钢企可借财政补贴加速绿色转型、凭反倾销措施缓解竞争压力,迎来政策红利;但下游造船业因进口钢材涨价,面临成本攀升与订单流失风险。对中国来说,对韩钢材出口已呈量价承压态势,中厚板、热卷受冲击最大,且越南等国跟进反倾销形成区域挤压,部分企业转至第三方市场仍需承担利润损耗。整体来看,该法案将推动中韩钢铁行业进入结构性调整。

往期回顾

BREAK AWAY

钢坯跌30元,螺纹钢跌1%,钢价弱势运行

台风将至,乐从钢铁世界园区将实施封闭管理

国庆三大口岸闭关7天,蒙煤进口量同比下滑9%

小编推荐

➤推荐服务:

聚焦钢铁行业,提供全国各地钢材、废钢、煤焦、铁矿石等现货贸易价格、实时行业快讯、钢厂调价信息、市场热点解读及研究报告。

▼速速扫码领取30天会员试用▼

➤推荐关注

公众号回复【福利】获取粉丝专享福利

公众号回复【钢价】所有钢市价格短信免费订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领取30天会员 !!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