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工程机械网> 工程机械资讯> 行业 > 贵州再添“云端通途” 世界第三高桥安盘高速天门特大桥合龙

贵州再添“云端通途” 世界第三高桥安盘高速天门特大桥合龙

图片

图片

9月23日上午,随着最后一节钢梁精准吊装就位,由中铁广州局承建的安盘高速天门特大桥顺利合龙,该桥横跨北盘江,桥面距江面高达560米,全长1553米,主跨达820米,建成后将成为峡谷地区世界第三高桥,同时也是全球最高的双向六车道钢桁梁悬索桥,标志着我国桥梁建设技术实现新突破。

攻坚克难:突破峡谷施工技术瓶颈

北盘江峡谷地势险峻、气候复杂,给施工带来严峻挑战:崖壁陡峭,作业空间受限;昼夜温差超过15℃,影响钢材与混凝土性能;峡谷阵风频发,加大高空作业风险。项目团队开展专项技术攻关,逐一破解施工难题。

针对钢桁梁吊装难度大的问题,项目研发了缆索吊智能吊装控制系统,集成北斗定位、物联网与自动控制技术,将跑车行走精度和吊点高程误差控制在10厘米以内,并实时监测缆索吊三大索力、主塔偏位、卷扬机运行状态及钢桁梁平衡,全面保障吊装安全。

合龙过程中,盘州岸重达260吨的J27节段需在受限空间内完成90度转体。技术团队通过多次模拟,采用四点起吊旋转吊具系统,操作人员精准控制钢桁梁以每分钟18度匀速转体,依托智能监测系统动态纠偏,仅用5分钟实现高精度合龙。

为保护北盘江自然保护区生态,项目摒弃传统落地支架法,创新采用永临索夹与吊索结合的无支架起吊平台,避免在谷底搭建大型支架,最大限度减少对原生态的干扰,为山区和生态敏感区桥梁建设提供了绿色施工样板。

智能建造:提升工程品质与效率

天门特大桥建设全程贯穿“智能建造”理念,通过多项先进技术系统化应用显著提升工程效率与质量:项目采用T梁智慧生产线,依托智能化温湿度调控将混凝土养护周期从7天缩短至1天,效率提升6倍,且关键指标优于国标;运用GPS静态测量与机器人自动定位技术实现毫米级施工控制,保障桥面平整度;针对峡谷高温高湿环境,实施从原材料优选、配合比优化到搅拌加冰、实时温控的全流程混凝土质量管控,确保结构成型质量。截至目前,相关创新已获9项国家专利及多项省部级QC成果,充分体现了技术创新对工程品质的硬核支撑。

通途惠民:赋能区域协调发展

天门特大桥连接水城区花戛乡吴王村与野钟乡发射村,通车后两地车程将由3小时压缩至15分钟,极大便利群众出行、就学与就医。作为安盘高速关键控制性工程,大桥建成后将有效分流沪昆高速交通压力,优化区域路网结构,提升物流效率;同时有力推动北盘江大峡谷旅游资源开发与沿线非遗文化传承,带动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发展;还将降低当地煤炭、矿产资源运输成本,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目前,大桥已顺利完成主体合龙,下一步将全面推进桥面铺装、护栏安装等附属工程施工。项目团队将继续秉持“开路先锋”精神,确保工程高质量按期交付,向世界展现“中国桥梁”的硬核实力。

END

执行主编丨李元、沈苏

责任编辑丨陈英栋

内容来源丨中铁广州局

中国中铁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相关文章
我要评论
表情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微信